APP下载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回望湖北民营经济40年

2018-12-26支点何辉杨向明

支点 2018年12期
关键词:汉正街湖北民营企业

《支点》记者 何辉 杨向明

企业家是社会财富的重要创造者,是湖北最稀缺的资源。

如果说中国经济是一艘巨轮,那么民营经济就是这艘巨轮不可或缺的重要引擎。

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对湖北来说,亦是如此。改革开放40年来,湖北民营经济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与全省人民一道,朝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目标奋勇前进。

风雨兼程铸辉煌,而今迈步从头越。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再次强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这一点丝毫不会动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未来,湖北民营经济也必然会伴随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奋力劈波斩浪,助力湖北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1978-1988:重新开放汉正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真正意义上的民营经济始于1978年。在那之前,个体经济都是“投机倒把”。

1978年担任湖北省革委会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的李伟才回忆,当时,全省工商系统的主要工作职能就是“六管一打”,“六管”是指企业登记、商标管理、合同管理等管理事项,而“一打”就是打击投机倒把,“那时,工业制品、原材料等,都只能直接买,不能转卖,否则就是工商部门打击的对象。”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正式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我们党破除所有制问题上的传统观念束缚,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打开了大门。

只是,当时很少有人预料到,中国个体私营经济起步的“大门”最早是在湖北打开的。

自古就有着“天下第一街”美誉的武汉汉正街,是汉口历史上最早的中心街道,是万商云集、商品荟萃之地,也由此造就了“货到汉口活”的商业传奇。

解放后,汉正街小商品市场一度停歇,整个市场处于封闭状态。但商品流通是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市场经济最朴素的表现形式,即使市场封闭了,也锁不住改革者坚定的步伐。

1979年9月,武汉市政府决定,重新恢复、开放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当年,有103位待业青年、社会闲散人员在汉正街经营小商品,成为全国首批获得营业执照的个体经营者。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汉正街。

在那个“投机倒把”被定为犯罪行为的年代,武汉市政府的大胆革新迅速将汉正街推上了风口浪尖,引来无数质疑。

幸运的是,改革的春风一直细心呵护着汉正街个体经济的火种。1982年8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经验值得重视》,称赞汉正街搞活了市场,方便了人民生活,扩大了劳动就业,起到了国营和集体商业不可替代的作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汉正街市场迎来了最辉煌的时刻,迅速由一条1623米的主街发展成“买全国、卖全国”的全国交易市场,无论销售额还是税收均居全国大型批发市场的前列,成为名符其实的全国小商品集散中心。

同期,在以汉正街开放为代表的改革开放热潮的推动下,湖北民营经济也进入快速发展期。来自湖北省工商局的统计表明,1985年,湖北民企注册数高达66万户(全国第七)、108万人(全国第三)。

1988-1998:“张廷璧现象”

如果说汉正街的开放,体现的是湖北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那么接下来的10年,则展现了湖北的民营经济另一大特色——产学研一体化。

1992年,“南巡讲话”,各地民营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湖北也不例外。

1993年,湖北省委、省政府首次召开全省个体私营经济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鼓励各地大胆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步伐。

加快发展个私经济,各地均在寻找突破口,而湖北将着眼点放在人才培养上,率先在全国提出科教兴省战略。

1993年11月,湖北颁布《关于科教兴鄂的决定》,大力推进科教兴鄂战略,此后又陆续出台系列文件,不断加大对科教事业的投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

一边是“鼓励大胆放手发展个私经济”,一边是“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这两项政策在同一年出台,给湖北民营经济释放了明确的突破信号,在湖北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1992年,在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教的张廷璧,正在研究如何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卟啉铁生产补血剂。在几位创业者的支持下,经过两年努力,张廷璧终于成功生产出红桃K生血剂,红桃K迅速成为现象级产品,火遍全国。1996年,张廷璧持有红桃K集团10%以上股份。到2000年10月,他的个人资产已达1.3118亿元,成为湖北科学家首富。张廷璧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事例被称为“张廷璧现象”。

在张廷璧等一批科技工作者的带动下,上世纪末,湖北涌现出一批高学历、高技术、高职称的“三高型”民营企业家,推动湖北民营经济逐步由量变转向质变,不断提升湖北经济转型升级的含金量。

1998-2008:“一切围绕市场转”

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带有“老工业基地”光环的湖北,在新型工业化时期,逐渐被其他省市赶超,有关“中部崛起”的呼声开始在湖北上空响起。

“中部崛起”这四个字的背后,实际上表明湖北落后了,因为江浙等沿海地区发展更为迅猛。1985年,湖北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江苏的60.8%;到1995年,这个比例变成了46.3%。

1998年,湖北党政代表团赶赴江浙等地考察学习,在亲身感受“温州模式”后认为,与沿海地区比,湖北最大的实际是发展不够,造成发展不够的根本原因是思想解放不够。

思路一开天地阔。考察归来,湖北解放思想的一大亮点,是推出了全新战略。当年5月18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不争论、不空谈,一切围绕市场转。”

湖北民营经济发展也由此开启了新征程。湖北发展县域经济的指导方针是“一主三化”,即坚持以民营经济为主,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按照“工业兴县、项目强县”的发展思路,县域经济的工作重心由抓农业转向抓工业、抓项目——这无疑给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位于荆门市京山县的京山轻机集团,刚成立时只是一个生产农具器械的地方小厂,远离县城,交通不便,企业发展受到制约。1996年,京山轻机迁入京山县工业园区,园区内完善的配套设施及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合作,迅速拓展了京山轻机的发展空间。两年后,京山轻机在深圳主板上市。如今,京山轻机已发展壮大成为全国纸品包装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被国务院机电办公室列为全国“出口创汇500强企业”之一。更重要的是,围绕发展智能制造产业,京山轻机还带动60多家关联企业落户京山,进一步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湖北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0年湖北县域经济GDP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例为47.6%,到2010年这一比例提升至56.5%,稳占全省“半壁江山”。民营企业功不可没。

武汉光谷日新月异。图片摄于2009年6月。

2008-2018:“企业家们坐前排”

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危机,让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复苏乏力,给中国民营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影响,一批缺乏自主品牌,产品同构同质、附加值低的民营企业更是受到重创。

湖北的民营企业也未能幸免。面对冲击,是选择激流勇退还是逆流而上,考验着企业家的智慧和胆识。

相当部分的湖北民营企业家,选择了产业转型升级。他们知道,在行业洗牌期,只有转型升级,才能实现再次腾飞。

位于襄阳市的骆驼集团,是国内最大的蓄电池制造公司之一。该集团董事长刘国本非常注重产业转型升级。2000年前后,当国内很多企业生产的电池还没解决好污染问题时,刘国本不断从德国、英国、奥地利引进先进设备和生产工艺,完善蓄电池相关制造工艺,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全封闭,将污染降到最低。2011年,当国家开始治理铅酸蓄电池及铅污染时,骆驼集团早已实现了清洁化生产,再一次走在了行业前列。

企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湖北几乎每年都会出台相关政策,给民营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15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18条”、《关于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意见》、《湖北民营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等相继出台,释放出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民营经济、尊重企业家的强烈信号。

一件“小事”至今仍在湖北企业家圈中广为流传。

“来,请企业家们坐前排,我们站在后面。”2012年1月6日晚,“湖北经济年度风云人物”评选颁奖。合影时,湖北省领导主动提出让企业家坐在前排。

近年来,湖北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经过多轮降成本及改革措施,湖北已成为全国政府定价项目最少省份之一。新型政商关系的建立,反过来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在湖北落地生根,进入快速发展期。特别是在“互联网+”的助力下,湖北民营企业进一步激发活力,全力创新,为湖北加快新旧动能转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全国互联网版图中,小米、科大讯飞、奇虎360等50多家知名企业在武汉设立第二总部;在2017年全国独角兽榜单中,武汉共有斗鱼直播、卷皮网、斑马快跑、安翰光电、直播优选等5家企业入选,这一数量紧随北京、上海、杭州和深圳,居全国第五;2011年,在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湖北只有1家民营企业,而到2018年,湖北共有10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其中就有5家是民营企业。

栉风沐雨四十载,砥砺前行著辉煌。改革开放40年来,湖北民营经济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成为全省经济稳定增长的“千斤顶”、繁荣市场的支撑力量、改革开放的弄潮儿、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社会责任的积极践行者。民营经济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地位作用不容置疑。

“企业家是社会财富的重要创造者,是湖北最稀缺的资源。”11月8日,在全省促进民营经济座谈会上,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的这一句话,是对湖北民营企业40年发展历程的最好注脚。

猜你喜欢

汉正街湖北民营企业
The rise of China-Chic
驰援湖北
湖北武汉卷
Revival of Hanzheng Street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汉正街转型:不破不立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如何让汉正街市场在整治搬迁中保持繁荣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