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疑—提问—讨论”的数学思维教学

2018-12-25龚国辉

江西教育C 2018年10期
关键词:启迪长方体思维

龚国辉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按照“设景引趣—自学质疑—讨论理解—练习反馈—指导总结” 等程序,教师都能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但是,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抓住“自学质疑与讨论理解”。因此,“设疑—提问—议论”是一个逻辑思考推进的过程,学生思维循序渐进,这也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一、寻找疑点,启迪思维

在数学课堂上,通过设问寻找疑点,让学生快速进入问题模式。学贵有疑,如果学生对知识没有疑问,那么说明学生可能没有深入思考数学问题。对于数学知识,教师要启迪学生,大胆猜疑,大胆想象可能出现的结果。其实,这也是新时代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基础教育的重要作用在启迪学生思维不受桎梏,学生喜欢思考问题,这是一种好习惯。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就是在问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最后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问、多思考,全面启迪学生的思维。

教师对需要重点强调的知识,提出疑难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的知识后,笔者提出问题,如果横截长方体会有什么结果出现。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认为横截长方体会变成两个小长方体。如果横截两下、三下,自然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同时,通过学生动手演示引导,理解相关的数学概念,加深对数学的认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师生之间要加强交流互动,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鼓励提问,强化深度

为了鼓励学生敢问、善问,首先教师要转变思想,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要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这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提问就会变得具有逻辑性,提出的问题质量也会逐步提高,问题也更具深刻。

如学生对圆的认识,教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和圆有关的事物,想一想我们的祖先为什么是利用圆,而有些地方又必须采用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等。通过学生的课外准备,在课堂上,教师则可以增强问题的深度。从中国古代对圆的认识,讲到四大古国对圆的理解。在充分了解圆的历史知识之后,笔者问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汽车的轮胎为什么是圆的,为什么不用方形的轮胎,方形的轮胎能不能行驶?”教师把这几个有连贯性的问题抛出之后,学生进入思考状态,并开始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因为圆心到圆周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是相等的,这个相等的距离,叫做半径。在同一圆中,所有的半径都是相等的。因此,人们把车轮做成圆形的,并使车轴通过圆心,当车轮在地面上滚动时,车轴离开地面的距離就总是等于车轮半径那么长。当然,把车轮做成圆的,还因为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对圆的充分掌握,还理解了摩擦和力的基本物理知识,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讨论,注重概括

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多讨论、多交流,有利于他们的个体成长和思想火花的碰撞。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尤其要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让他们发表不同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来讨论。课堂分组讨论的优势明显,有利于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这样教师可了解学生对问题思考的角度和深度。从每个小组的发言,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能从具体问题到一般问题层层推进,最后得出结论的哲学思考。学生能把这种逻辑思维迁移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利用思维创造性找出数学规律性的联系,找到解题的方法。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引导,不偏题,从数学学习的角度出发,打开学生对数学深层次逻辑问题的思维。

概括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开阔了数学思维,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自然得到提升。针对学生概括语言中出现的情况,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注意把对语文课文的归纳概括的方法应用到数学中。让学生把自己生活中的语言逐步变成数学语言,并注意用词的科学正确。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之后,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明显提高。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多体验生活,注重逻辑思考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听、多问、多说、多思,允许学生大胆质疑,调动学生人人参与讨论问题的积极性。要坚持转化课堂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积极地学习,把培养学生“会学”的任务落实到教学过程中,重点抓了“疑—问—议—论”四个要素,使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生动,也促进了思维发展,真正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河埠乡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王锋旗

猜你喜欢

启迪长方体思维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季羡林的养生启迪
广义RAMS解读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