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执行力的路径探索
2018-12-25黄立根
黄立根
现代管理学认为决定一个企业和部门兴衰的关键不在于数量与规模,而在于执行力的贯彻程度,这种观点对于教育——尤其是“做中学”的体育教学而言,同样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因为就体育课程而言,学生执行力是推进课堂练习高效实现的重要保证。因此,体育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提升学生执行力的路径,完成体育课堂练习。
一、营造仪式感,提高认同度
仪式感是在仪式过程中主体内在的感性活动,是人的情感与外在仪式的沟通,并将仪式活动中所试图传达的理性精神通过这一沟通进入到人的情感体验之中。在体育教学中,总会出现学生不重视课堂练习的情况,没有对体育课建立仪式感,形成应有的认同感。而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仪式感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将仪式感融入到课堂教学的习惯养成上,将规则化为一种习惯的塑造,将习惯塑造教化为具有仪式感的课堂体验,实现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认同感,促进学生的执行力与参与度的提高,达到体育教学的效果。
二、建立完整的规则与制度
有规则的课堂教学常规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实现课堂高效的重要保障,一节高效的课堂,需要学生的高度配合。因此需要通过建立完整的规则与制度来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
目前,体育课堂仍存在一些“无规则”的现状。基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建立完整的规则和制度才能将体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落到实处,才能真正达到体育教育的目的。体育教学的方方面面都要以“规则”为前提。比如,正式铃声响之后开始跑步,队伍两两对齐,前后一臂距离,不停、不走、不讲话,遇到别的班在跑步必须从别的班后面绕行;老师讲话时绝对不允许插话,有事情举手说明;上跑道动作要迅速,没有过终点绝对不能减速;请假必须要有请假条并有班主任签名。
三、实现高效的落实与反馈
执行力培养的关键在于落实与反馈,高效的落实与反馈是提升学生的执行力的重要抓手和关键所在。学生都是具有可塑性的,有时候学生不能完成任务,老师需要寻找出原因。结合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索:
第一,通过反复的强化促使学生高效接受信息。通过反复的强化使学生理解并习惯规则,如果仍有学生不能落实,教师可采用一定的惩罚措施。
第二,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分析、理解信息。比如,学生是否理解教师所讲的规则,教师所表述的规则是否清晰、是否具体,因为认真、整齐、统一都是抽象的文字,体育教学体现的是“知行合一”的教学原则,知乃是行的前提条件,如果学生并不理解教师所表述的规则,那么学生不可能高效执行教师布置的任务。因此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应该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促进学生对规则的理解。
第三,通过合理的评价来制定学生执行力达成情况的预设。也就是说要合理评定学生是否有能力完成预设的目标,因为规则的难易度影响着学生的执行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执行能力来制定规则、布置任务。
最后,对于课堂练习教师是否能够及时而有效地进行反馈。规则的反馈,在学生刚开始养成习惯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每个规则是否执行,执行的效果如何,教师都应该及时跟进学生的学习。只有确保体育课要求和规则的有效落实,并及时给予反馈,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执行力,高效完成体育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四、兼顾学生的个性与整体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差异,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策略、方式、方法。因此,提升学生的执行力需要兼顾学生的个性与整体性,增强针对性,实现整体的提高,主要有两种途径:
第一,因材施教、重点关注。新课程理念强调要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質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学生喜欢运动,能够积极执行老师的指令,有着高效的执行力,但也有的学生身体素质差,那么作为体育教师就不能简单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应多采取鼓励、关注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运动特长,排除学生抗拒体育练习的心理因素。第二,平行教育、整体提高。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平行影响教育法,通过对个别同学影响整个班集体,通过班集体影响个人。教师面对素质差的学生,多给予关注,让他学会迎难而上,坚持到底,通过这个过程影响整个班级的氛围,实现学生执行力的整体改进。
总之,每个教师都有适合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在体育课堂练习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仪式感,增强学生对体育课堂价值的认同感,建立完整的规则和制度,同时要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来促进学生的个性与全面发展,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最终提升学生的执行力,做到“以体育育人”。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孝德学校)
责任编辑:陈 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