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南召县种植业发展现状调查和分析

2018-12-25李旭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9期
关键词:南召县种植业调查

李旭

摘 要:南召县粮食作物面积下降,经济作物面积上升,种植业经过不断调整,初步形成了几个独具特色、地域优势明显的生产区域。该文阐述了南召县种植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南召县;种植业;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F3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9-0145-04

1 南召縣种植业发展现状

南召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面是伏牛山脉,南临宛襄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3面环山,地貌以中山、低山、丘陵为主,地处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处于暖温带交错的边缘,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近年来,南召县全面落实国家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实施“退耕还林”、“测土配方施肥”、“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改革补助”、“农业综合开发”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农业项目,有力促进了南召县农业的发展,种植业呈现了较好的发展趋势,经过多年来不断调整,呈现出以下特点。

1.1 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降低,经济作物面积增加 南召县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甘薯为主。2017年,全县麦播面积4270hm2,比最高年份14870hm2下降10600hm2;甘薯栽插面积2270hm2,较历史最高年份6000hm2下降了3730万hm2;玉米播种面积7000hm2,面积略有下降;水稻面积基本稳定在7000hm2;花生面积10年间增加10000hm2,2017年播种面积17670hm2;中药材2014年前以木本药材为主,2014年后增量以草本中药材为主,10年间增加1100hm2,2017年统计面积17330hm2。苗木花卉2012年后面积扩大较快,2017年面积6670hm2;蔬菜等其它作物面积略增。种植业总面积缓步增长,10年增长约10000hm2。

1.2 粮油作物单产稳步提升 随着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粮油作物单产稳定提升,小麦单产10年间提高2190kg/hm2,提高50%以上,达到5967kg/hm2;水稻单产提高到7500kg/hm2以上,较10年前提高近1000kg/hm2以上;花生平均单产达到4000kg/hm2以上,单产提高30%;地膜花生平均单产达6000kg/hm2以上。甘薯由于推广的新品种注重口感,对品质提高较多,单产增加较少。玉米单产基本在5500~6000kg/hm2之间波动(表1)。

1.3 区域优势生产格局初步形成 南召县种植业经过不断调整,初步形成了几个独具特色、地域优势明显的生产区域。东北部云阳、皇后、小店等乡镇山区种植辛夷800多万株,年产辛夷5000t以上,产量占全国60%。北部崔庄、马市坪、桥端等乡镇利用山场优势大力发展山茱萸,种植面积7200hm2,年产山萸肉7000t以上。西南部板山坪,四棵树等乡镇利用山林优势发展香菇生产,2017年种植香菇3000万袋,区位优势明显。崔庄、白土岗、南河店、四棵树等乡镇沿河区域利用水资源优势形成水稻产区。中东部城郊、太山庙、石门、白土岗、皇路店等乡镇利用丘陵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花生种植,年产花生6万t以上,在皇路店镇形成河南省最大花生集散地。云阳、留山、城郊等乡镇发展苗木花卉6000hm2,云阳镇建成占地13.3hm2的苗木花卉物流中心和交易市场,年均销售花卉苗木4500万株,实现产值26亿元。

1.4 适度规模经营逐步发展,增长方式向优质、高效方向转变 截止2017年12月,南召县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853个。其中种植业合作社302个。全县合作社共流转土地约8800hm2,其中耕地5330hm2,园地和坡改梯土地约3500hm2。经营规模1000hm2以上的合作组织2个,500 hm2以上的合作社17个,50hm2以上的合作组织43个。目前全县通过有机认证的农产品有9种,拥有有机认证的企业和合作社16家。初步培育了华龙辛夷、玉兰红茶、国丰花生、鸭河晚秋黄梨、皇路店无公害大葱、崔庄有机蔬菜、云阳无公害桃等品牌。2014年3月“南召玉兰(辛夷)”被南阳市知名品牌推进委员会授予“南阳知名农业品牌”。种植业正在转变增长方式,向高效、优质的方向发展。

1.5 产业链进一步扩展 南召县种植业在保障农产品供给的同时,结合旅游资源开发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比较成功的有云阳镇和小店乡联合打造的辛夷路,环线60km,山林茂密植被丰富;唐庄村举办的桃花节,每年接待观光旅游20多万人次;下官村开发的荷塘游,城郊乡的草莓和葡萄采摘园,县城周边的10大苗木花卉精品园都是周末假期城乡居民休闲好去处。这些以种植业为基础的功能拓展,正在成为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绿色银行”。

2 种植业现状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

2.1 人口城镇化对种植业的影响 人口城镇化导致农村常住人口减少,农村居民对粮食的刚性需求小范围内大幅下降,需求降低导致粮食种植面积下降。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发展已成必然趋势,而种粮成本高,周期长,效益低,流转土地种植粮食处于“微利”状态。农村流转土地“非粮化”现象日益明显。老龄化的农民对农业机械依赖程度提高,交通不便或偏远土地由于耕作成本提高,进一步加剧了粮食耕作面积的萎缩。

2.2 农产品需求结构变化影响种植业的发展 1985年前,农民主要解决温饱问题。甘薯保证人们吃的饱,小麦保证人们吃的好。农村投入大量劳动力,广种薄收。1986—2010年,粮食作为农村居民直接或间接收入的主要来源,得到较快发展。2010年以后,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对农产品的消费偏好发生改变。由传统的粮油为主向肉、蛋、奶和蔬菜为主转变;由单纯追求农产品数量上的满足向追求无公害、绿色、有机的高质量农产品转变。粮食在日常生活消费比例中逐年降低,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农业供给侧必然发展适合市场需求的果、蔬等价值较高的农产品。

2.3 政策性因素对种植业影响 1981年南召县被河南省确定为以林为主的山区县,1992年实施退耕还林措施,林业经济得到迅猛发展,逐步形成了东北部山区以辛夷为主,北部山区以山茱萸为龙头的区位优势产业;2012年为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改变种植业收入偏低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局面,县政府要求改变农村单一的种粮模式,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提出发展花卉苗木种植,出台了对发展苗木花卉的农户提供贷款,完成任务指标的村及农户给予物质奖励,对已经播种的麦田发展苗木花卉给予补偿等激励政策。2014年全县花卉苗木从1600hm2发展到5000hm2,2017年达到6670hm2。鼓励农民积极改造未利用土地发展花生生产,2010—2014年全县新改造土地3000hm2,极大推动了中东部花生产业的发展。为避免土壤和水体污染,2014年要求降低鸭河口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地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提倡发展园林、林木、花卉、种植中药材等,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防止水土流失,维护水源安全。鸭河库区周边中药材发展到1000hm2,发展林果300hm2。

3 种植业存在的问题

3.1 整体耕地地力水平较低,质量较差,农户超量施肥 土地是种植业的基础和载体,耕地质量直接关系种植业未来发展,南召县地少人多,人均耕地不足0.053hm2。化肥、农药等大量化学物质的过量使用,漫灌、浅耕等不科学的耕作方式,造成耕地质量下降,耕地生产潜力不足,种植业抗灾能力下滑。根据南召县土肥站化验,南召县耕地有机质含量平均18.1g/kg,土壤全氮平均0.96g/kg,有效磷18.1mg/kg,速效钾含量74mg/kg[4]。

按照国家耕地地力等级标准农业行业标准(NY/T309-1996),南召县耕地达到三等地的有3068hm2,占耕地总量9.87%,四等地占总面积17.12%,五等地占22.13%,六等、七等地占50%以上。需要指出的是,表2、3的数据代表南召县3.11万hm2耕地数据,全县还有2.4万hm2丘陵薄地,按照产量标准推算仅能达到九等地标准,耕地总体质量较差。农民为了获得理想产量,习惯性逐年加大化肥使用量,投入产出比持续下降。根据南召县农技推广中心肥料效应试验计算,虽然目前施肥结构比较合理,但肥效投入产出比仅为1∶1.87,相较1982年肥效比1∶8大幅下滑。

3.2 生产成本持续上涨 种植业生产成本包括土地、农业生产资料和机械费用。2012年后非种植业大量占用土地,致使耕地价格直线上涨,耕地价格平均达到12000元/hm2,比10年前暴漲10倍以上。化肥、农药、种子价格连年上升,化肥农药使用量不断增加,种植业采用高投入,高产出的种植方式不断压榨耕地潜力,致使传统种植业发展动力不足。南召县地处山区,土地分散,大型机械作业不便,小型农机具作业效率低,山区分散耕地机械化作业成本是平原地区2~3倍甚至更高。分散经营不能大面积实现机械化,种植业土地流规模扩大困难,严重限制种植业发展。

3.3 农业基础设施落后,自然灾害频发 南召县地处山区,农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大量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已不能使用,无法起到减灾防灾的作用。近年来虽然大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机井,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堰塘清淤,田间沟渠道路整治等,部分农田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但全县70%以上的土地仍是靠天吃饭。南召县又是自然灾害多发区,根据南召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资料记载,气象灾害以干旱、洪涝为主,基本10年中会有3年成灾。2012—2017年连续5年干旱或降水异常,造成玉米、花生连续减产。2014年全县因干旱水稻大幅减产,南半县玉米因干旱几乎绝收。2017年夏季高温干旱导致玉米授粉障碍,造成玉米大面积缺粒;8—10月份连续阴雨造成水稻稻曲病普发,水稻后期倒伏生芽,花生霉变生芽。南召县地处南北过度地带,作物病虫害复杂多样,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小麦条锈病、小麦赤霉病等多种病害严重危害种植业生产安全。种植业常年病虫害发生面积5万hm2,因防治不及时造成粮油损失常年在9000t以上。频发的自然灾害加大了种植业生产成本,严重挫伤了农民种植积极性。

3.4 种植业从业主体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农业科技推广困难 农业技术这几年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推广问题始终存在。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的农民,接受农业技术的能力比较差,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近年来,轻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许多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壮年离开农村,农村常住居民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素质呈下降趋势。部分务工农民同时兼营农业,但管理更加粗放,大部分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都得不到有效提高。通过对山区、丘陵区、平原区3个村常年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调查,不计算年从事农业生产20日以下的进城农民工和常住农村但没有从事种植业的留守妇女,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占农村劳动力人数68%,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劳动力总数的79%。

3.5 种植业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低 南召县花生种植面积1.7万hm2以上,仅有不足10%面积精细化管理,采用地膜覆盖、配方施肥、中期控旺、后期防病等配套新技术, 90%以上的种植面积管理粗放,只是简单的整地、施肥、播种化除,然后坐等收获。结果不足10%的精细管理田收获的花生占了全县花生产量的30%以上。近10年来南召玉米种植大多数采用方式是:播种后化学除草、等下雨750kg/hm2尿素地表一撒了事。后果是近10年来玉米单产基本没有变化。小麦施肥采用“一炮轰”,一次性底施,中后期病虫害基本不管不问,即使国家免费发放小麦“一喷三防”药剂也很少有群众主动喷洒。中药材田间杂草灌木丛生,部分药材因采收不便烂在深山中。农民将高大的玉兰树从根部锯开4/5,让树木斜躺在山坡上,仅仅是为了便于采摘药材,严重破坏了自然资源。大多数苗木花卉没有采用标准化管理,栽植随心所欲,出圃达标率低。粗放的管理造成种植业投入高,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低。

4 对种植业发展的建议

4.1 积极争取农业项目,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 国家提出到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24亿hm2,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03亿hm2,确保建成0.53亿hm2、力争建成0.67亿hm2高标准农田。

南召县确保耕地总量稳定在3.11万hm2的基础上,确定到2020年建成1.33万hm2高标准良田的目标。这一目标完成,必将改善南召县农业基础设施差,耕地地力低下的局面。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南召县必须积极争取农业项目,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土地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整合项目资金,加快农田水、电、路等综合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步伐,严格执行国家土地占补平衡政策,推进低产田改造步伐。

4.2 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地域特色品牌农产品发展 农产品品牌化是转变种植业增长方式、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有力手段,实施农产品品牌化,能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利润,有助于推动高效、优质农业的发展。企业可以借助品牌的效应带来超常利润,使企业长久经营,下游种植业才能健康持续发展。崔庄乡有机蔬菜规模20hm2,产品主要销往外地,但由于规模小,产品不能持续供应造成脱节。小空山有机梨仅有3.3hm2,产品供不应求。品牌农产品前期投资大,产品销售困难,规模不容易扩大,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出几个有代表性的知名品牌,利用品牌推动种植业标准化生产,提高种植业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种植业就会走上绿色,高效的可持續发展模式。

4.3 加大新技术培训力度,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科技对农业增长贡献率 针对南召县农村劳动力素质下降的现状,必须进行先进实用技术的培训,可以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就业计划”,“雨露计划”,“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民创业就业科技培训”等项目,逐步培养1批懂技术、会经营、市场意识较强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技术培训、资金支持、政策扶持等方式,努力培养一大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和合作组织。引导农民坚持以家庭经营为主体,以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为方向,通过土地流转,将经营权租赁给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提升科技对农业增长贡献率。

4.4 利用多重方式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积极引导农民参加农业保险,提高抗灾能力。推广实用抗灾技术,增强抵御灾害能力。根据灾害发生规律变化,调整作物布局和种植制度,变被动抗灾救灾为主动防灾避灾。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方针,加强监测预警。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新理念,加大防治力度,最大限度减轻病虫害损失。加快构建新型病虫害防控体系,大力发展多元化、社会化、专业化病虫害防控服务组织。

参考文献

[1]南召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南召县志[M]. 北京:方志出版社,2007.

[2]李敏.平顶山市农村土地流转非粮化浅析[J].河南农业,2017(6).

[3]罗富民.城镇化发展对农业供给侧结构变动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7(2).

[4]董县中、李金岐、齐子杰等.河南省南召县耕地地力评价[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5]杨全顺.农产品品牌战略探析[J].农村经济,2004(4).

(责编:王慧晴)

猜你喜欢

南召县种植业调查
构造对河南南召县观音庙萤石矿的控制作用
春暖花开(组图)
南召县
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南召县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种植业
钻研种植业 带头奔小康童进礼
种植业饲养业他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