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献计量学在学术期刊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2018-12-25刁敬东农晓琳

医学信息 2018年23期
关键词:影响因子文献计量评价指标

刁敬东 农晓琳

摘 要:期刊作为学术活动的重要载体,对学术评价的内容指标起着关键作用。本文通过了解科技期刊起源、发展以及对文献计量学在期刊评价中不同指标的应用进行讨论,分析地域性差异、学科差异、影响因子等因素对期刊评价造成的不同影响,并给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期刊评价;文献计量;评价指标;影响因子

中图分类号:G255.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23.005

文章编号:1006-1959(2018)23-0016-03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academic activities,periodical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content index of academic evaluation.By understanding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of journals of science and discussing applications of bibliometricsin different indicators in the assessment of journals,analyzing the factors of different effects such as regional difference,the difference of subject,the impact factor of periodical evaluation,and giv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Key words:Periodical evaluation;Bibliometrics;Evaluation index;Impact factor

隨着近代科学技术理论的建立和不断推广,通信方式已不能满足学者间对于新的科学发现、理论建立展开的交流需求,于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术期刊应运而生。《学者杂志》《哲学汇刊》被公认为世界学术期刊的鼻祖[1]。它们的创刊,开启了学术期刊的时代,为学者展示学术成果、进行学术交流和传播提供了一个固定的交流平台。同时,也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交流传播体系,加速了现代科学的发展,引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传播进入新纪元。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出现,电子期刊和网络期刊应运而生,将原本纸质的内容电子化存储管理,期刊文献馆藏由原先单一的纸质状态,逐渐转变为包括光盘、网盘、网络电子书等多元化存储共享的模式[2]。电子期刊和网络期刊的出现缩短了期刊出版周期,加速了文献情报的传递。而期刊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如何对期刊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成为了情报科研工作者讨论的热点。文献计量学(bibliometrics)是指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研究方法,以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包括文献量、词汇数等为研究对象,对科学技术的现状、发展规律进行预测和评价的一门学科[3]。由英国著名文献学家布拉德福提出的“布拉德福定律”、美国文献学家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提出的“加菲尔德引文集中定律”、美国科学学家普赖斯(Derek Price)提出的“普赖斯指数”,这三大定律是文献计量学的重要原理,也是学术期刊定量评价的理论基础。文献计量学的出现以及在学术期刊评价中的应用推动了学术期刊的发展。

1 文献计量学在学术期刊评价中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起,学术评价逐渐成为学术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以学术期刊为核心的学术评价体系日渐成型。我国的期刊评价理论引进于欧美,其中期刊定量评价最为盛行。作为文献计量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期刊评价对学术期刊的发展规律和增长趋势进行量化分析,揭示学科文献数量在期刊中的分布规律[3]。

文献计量学应用于学科评价最重要和最显著的标志事件便是1961年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创刊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该引文索引广泛收录、严格的筛选和评估学科文献,使得其收录的文献能成为覆盖全世界最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的科研成果。加菲尔德博士对学术期刊文献的引文进行了大规模的分析,得出了被引用的次数较多的文献集中在少数的期刊上,而被引用的次数较少的文献集中在大量的期刊中的结论。由此得出了“核心期刊”概念。引文分布规律开创了文献计量研究的新时代,也是期刊评价的理论基础之一[4]。而期刊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期刊载文量、文献被引量、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等。

1.1期刊载文量 期刊载文量是指某期刊在某时间段内所刊发的相关学科的论文数量,该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期刊所包含的信息量大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期刊论文所涉及的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动态。

1.2文献被引量 文献被引量是指在某一时间段内,文章被其他文章所引用的次数,载文量与被引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相互制约影响的关系,被引量可能载文量增大而增大,载文量减小,被引量也可能相应减小。学术期刊文献被引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期刊在该学科中的影响力和认可度。

1.3影响因子 1972年,美国文献学家加菲尔德提出了“影响因子”的概念,指不同学科间的学术产出周期和量上存在较大差异性,指的是某期刊在两年内论文被引总次数和该期刊在该两年发表的总论文量之比。宏观上来看,期刊影响因子的高低能较为可观的反映该期刊吸收论文的能力,高影响因子的期刊对比同类低影响因子的期刊刊载的相同学科领域的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较高。但由于不同学科期刊间的影响因子差别较大,且影响因子大小并非完全等同于期刊质量好坏,在使用影响因子进行学术期刊评价时应谨慎。

1.4基金论文比 基金论文比是指某期刊所发表的文献中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占所发表的全部论文的比例。基金资助论文是科研活动的主要产出形式,是由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各类基金组织和科研单位提供科研经费而产生的研究性论文[5]。基金资助项目的论文往往代表着一个研究领域内的新学科动向、新发展趋势,往往具有较大的科研难度和较高的学术水准。

1.5 H指数 H指数是由美国物理学家乔治·希尔施于2005年提出的用于测度作者影响力的指标,作者的H指数是指其发表的Np篇论文中有H篇论文中每篇论文至少被引用H次,其余Np-H篇论文每篇被引次数均≤H次[6]。其后匈牙利学者布劳恩(T.Braun)等人将H指数加以扩展并应用于期刊影响力评价中,创立了期刊 H指数,即:对于一种期刊,如果它发表的全部论文中有H篇文章,每篇被引用数至少为H,同时要满足这个自然数为最大,那么该值即为该期刊的H指数[7]。其后又有学者将期刊H指数进行扩展,将其与影响因子相结合,对期刊影响力进行更为准确、广泛的评估。H指数的出现被诸多学者认为是文献计量学发展的重要事件之一。

总之,“核心期刊”的遴选是对期刊是对期刊“数量”和质量的双重评价。这些标准可以被看作是科研生产力的数量和质量的指标。但单以文献计量学指标进行评定,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

2 文献计量学在学术期刊评价应用中的影响因素

2.1期刊评价中的地域性影响 由于地域不同,造成的文化差异、语言表述差异,由于美国SCI收录的中国期刊和文献数量虽然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逐年增多,但数量依然很少。如果单纯以文献计量指标来衡量我国科研水平,则很大程度上会造成以偏概全的结果。虽然经过国内文献情报机构的努力,我国也陆续推出了包括与美国SCI接轨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等本土化数据库,收录的期刊、论著等也具备了一定的广泛性[8]。虽然我国的全文数据库、文摘数据库、引文数据库等文献数据库在不断发展壮大,但在功能应用上仍然有很多待完善的地方,而大多数国内的科研机构企、高校、企事业单位等还过分热衷于“国际權威”,更倾向于将SCI作为科研评价的指标,如果仅单纯以在国外发表的文献数和文献被引次数等指标评价个人或机构的科研产出情况,得出的结果往往有失偏颇,因为诸如SCI等虽然收录的大多数各学科的权威杂志期刊,但还有许多优秀的期刊杂志还并未收录其中。我国学术期刊进入SCI期刊还十分有限,同时本国科研学者对于发外文核心期刊文章的过度热衷也会影响我国期刊质量的提升,影响我国学术的发展进步。

2.2过分注重期刊影响因子 一般来说,期刊影响因子越大,则说明该期刊的论文平均被引用的次数就越多,该期刊在该学科领域的影响力就越大,越能推进该学科的发展。但核心期刊是以论文的质量为基础的,期刊高质量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就越多,同时又推进高质量论文的投刊和录用,进而形成良性循环。总的来说,期刊影响因子高,说明期刊上的论文总体水平高,然而将期刊影响因子作为衡量单篇论文水平高低的指标往往是不科学的,然而,影响期刊影响因子的因素很多,有政策性的,还有非政策性的。在我国,许多机构包括高校、科学研究院、医院等机构每年都会统计公布本机构发表的包括被SCI、国内核心期刊收录的论文数,所发期刊影响因子以及所发论文被引频次,作为评价该机构科研水平指标并对达到不同指标的单位团队和个人给予相应的奖励。许多单位也专门制订出条例,对论文被SCI收录的本单位人员进行表扬并给予物质奖励。科研人员对于影响因子指标趋之若鹜,似乎发文期刊影响因子越高越能证明所发的论文质量高,而忽略了论文本身的质量。

2.3学术期刊评价中的学科差异性影响 学术期刊中学科的划分对于核心期刊的评价有着很大的影响,期刊客观存在着学科分布不平衡的现象,这是有很多因素造成的,包括学科本身的特性及发展状况;学科文章分布、国家对学科研究投入的差异;新学科、交叉学科带来的研究热点与传统学科的差异[9]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期刊评价指标的学科差异。比如2016年中国知网发布的中国国际品牌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报告中,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中排名第一位的《Cell Research》国际他引影响因子高达14.519,而在人文社会科学中排名第一的《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国际他引影响因子却只有1.598。两个不同学科期刊间的影响因子差别极大,这并不能说明影响因子小的期刊论文质量就差,学术水平就低。这是学科学术文章分布、期刊排版、期刊类型等因素造成的,不能单独以绝对的评价指标值和排序来评价不同学科的期刊。

2.4评价体系过于单一 如果单以文献计量指标去评价期刊的质量优劣,虽然按指标得出的结果看似都十分“有理有据”,但指标结果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不能真正反映期刊的真实水平。高水平的同行评议是论文质量的保证,高质量的论文是期刊高被引频次的基础,高被引频次又是计算影响因子时起决定性作用的变量,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论文出版前只由少数专业编辑进行预评价,提出相应的修正意见,出版后其学术影响力并没有同行评议[10]。且并非有基金项目挂靠的论文就意味着其论文质量高,很多学术期刊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将“基金论文比”作为学术期刊质量的评价指标后,将课题立项评价与课题成果粗略等同,对期刊论文总体质量造成了不良影响。我们应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包括文献计量、同行评议、科技查新等多种方法结合的评价体系,对学术期刊进行综合评价,使得学术评价的结果能真正发挥其作用,评判学术的进展,鉴别学者的贡献,规范学术行为,激发学者的创造力,以达到推动学术发展的目的[11]。

3 总结

期刊评价作为学术评价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文献计量学在期刊评价中能将许多指标结果量化,更为直观的呈现。笔者在总结前人经验后,试图探讨文献计量学在期刊评价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得出学术评价应在客观与主观之间找到一个较为合理的平衡点,寻求学术评价方法体系的创新,促进学术交流,推进我国的学术科研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耀铭.学术评价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其治理[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73-88,190-191.

[2]吉海涛,郭雨梅,郭晓亮,等.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发展新模式[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01):60-64.

[3]邱均平.文献计量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

[4]李爱群,黄玉舫,邱均平.我国学术期刊文献计量评价体系的客观性与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4):609-613.

[5]潘亚丽,关红,张丽伟,等.基于“维普”的我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的文献计量研究[J].医学信息,2016,29(5):92-93.

[6]李杰.科学知识计量与网络分析[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17.

[7]金晓林.构建公平高效的期刊学术质量评价体系中h指数的作用[J].医学信息,2014,27(1):23-24.

[8]吴爱芝.信息技术进步与文献计量学发展[J].现代情报,2016,36(2):32-37.

[9]汪新红,王国红.学术期刊主要评价指标的学科差异性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3(2):85-88.

[10]沈小玲,徐勇,严卫中.基于网络文献计量的科技论文学术影响力综合评价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21):95-103.

[11]李剑鸣.自律的学术共同体与合理的学术评价[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73-78.

收稿日期:2018-7-16;修回日期:2018-8-8

编辑/成森

猜你喜欢

影响因子文献计量评价指标
我国医学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影响因子”是用来赚大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