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新野甘蓝

2018-12-25王清鹏虎凯周明理刘洪定

长江蔬菜 2018年22期
关键词:新野县甘蓝粉剂

王清鹏 虎凯 周明理 刘洪定

河南新野县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全国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是全国优质蔬菜生产基地之一,是豫鄂两省相邻的最大蔬菜生产基地,常年蔬菜种植面积在35万亩(2.33万hm2),加之于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人文特征及历史渊源,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特色传统产业——新野甘蓝产业的发展。2015年“新野甘蓝”成为新野县第一个通过农业部评审的地理标志农产品。近年来,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园艺研究所、河南省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郑州市蔬菜研究所等蔬菜专家的指导下,新野县蔬菜办、新野县植保站与宛绿蔬菜专业合作社等专家技术人员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了新野甘蓝的地域范围,独特自然生态环境、特定生产方式、产品品质特色及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

1 地域范围

新野甘蓝的地域保护范围为河南新野县境内,地理坐标为北纬 32°5′~32°6′, 东经 112°15′~112°35′,地处河南省南阳盆地,与湖北襄阳市接壤,地域总面积1 062 km2,新野甘蓝保护区面积3 860 hm2,辖城郊乡、五星镇、上港乡、王庄镇、新甸铺镇、前高庙乡、溧河铺镇、汉城街道、汉华街道9个乡镇街 (道)149个行政村。

2 独态的自然生态环境

2.1 土壤地貌情况

新野甘蓝的种植区域以南阳盆地为核心,全县平均海拔为76.5 m,由北到南最高105.2 m,最低52.7 m,境内地势平坦,全县农耕地多为河流沉积物覆盖,有机质丰富,土层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强,适生植物种类繁多,特别适合甘蓝的生长。

2.2 水文情况

新野县水资源丰富,白河、唐河、湍河等8条河流穿境而过,为富水地带。水质好,未污染,适宜发展A级绿色食品。

2.3 气候情况

新野县属于北亚热带地区,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温暖湿润,四季明显,光、热、水资源丰富。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作物生长期主导风向为偏南风。平均气温15.1℃,年无霜期228 d,年均日照时数1 815.8 h,平均降水量803 mm,特别适宜蔬菜种植。

3 人文特征

新野甘蓝种植历史悠久,香飘古今中外,距今已有2 000 a以上的历史,在民间有许多美好的传说。据有关史料记载,中国的甘蓝最早是东汉初期由地中海引入。张骞出使西域,开创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东汉时班超将这条道路延伸至欧洲,带回了包括甘蓝(当时叫包心菜)种子在内的大批欧洲商品。公元116年春,时为太后的邓绥回故里省亲,带回了部分绸缎和农产品,其中包括贡品包心菜和种子。邓绥的故里是南阳郡新野县三泉阪,即现在的新野县城郊乡李湖村板桥铺自然村,这里傍依淯水(今老白河),水质甘甜,土壤沃肥,气候宜人。甘蓝经邓姓族人试种即获成功,“贡品”便成了老百姓的常用鲜菜。其后经历年的传播,至公元201年,全县各地均有栽培。三国时期,新野县令刘备屯兵新野,在县城南淯水拐弯处(今袁庄、吕庄、郭营等村),广置菜田,以供军需,遂成为村落,取名“园庄”,广泛种植甘蓝。从此,甘蓝就成为新野县当家品种。新野地处白河之滨,是白河交汇至汉江、长江的重要水上交通要道,是南下湖广,北进宛洛的水陆码头,发展至隋唐时期,商贾云集,热闹非凡。各地商贾在此驻足,换购货物,甘蓝产品及其种子便是首选。因此,随着“贞观之治”盛世发展,新野甘蓝便传遍全国,形成具有影响力的蔬菜品种。

4 新野甘蓝的品质特点

新野甘蓝特点可概括为10个字:个大、紧实、体美、味佳、耐寒。

①个大 是指结球较大。因主根不发达,须根多,根系主要分布在深30 cm、宽80 cm的土层范围内,吸水肥能力强,在生长期内迅速成长,单株质量2 kg左右。

②紧实 是指新野甘蓝结球瓷实。甘蓝在营养生长期为短缩茎,生长期伸长较少。叶球内的短缩茎较短,叶球紧密。

③体美 是指新野甘蓝长成后观感较好。莲座叶又长又大,叶柄逐渐变短,叶缘直达叶柄基部,形成无柄叶,叶片深绿色或紫红色。叶面光滑无毛,覆盖蜡粉,外观好,像皮球那么圆。

④味佳 是指新野甘蓝口感好。因新野甘蓝富含多种维生素以及矿物质,所以品质极佳,凉拌无涩味,热炒无“青气”,口感光滑,清脆爽口。

⑤耐寒 是指新野甘蓝抗逆性强。因叶上有蜡质,不怕雪霜,极耐严寒,生长期长,从寒露(10月8~9日)至翌年3月都可收获上市,且耐运输、耐贮藏。

新野甘蓝种植历史悠久,曾是“贡品”,也曾是天灾之年的保命菜。新野土质肥沃,水质清甜,农民长期使用农家肥,使其味美宜人,特色独具。新野甘蓝品质不断提升,市场份额不断创出新高,外销22个省市区,并远销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甘蓝球叶被制作成干菜,随“康师傅”料包销售,蜚声海内外,进一步佐证了新野甘蓝独一无二的优良品质。

5 特定生产方式

5.1 产地环境条件

土壤以富含有机质且排水良好的壤土为宜,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导则》(NY/T 1054-2006)《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技术导则》《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 391-2000) 及国家环境保护局制定的有关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要求。

5.2 品种选择

新野甘蓝选用经历年种植筛选推广的生长期适宜的早春、越冬甘蓝品种,主要有宛绿1038、宛绿 1039、宛绿 2734 等。

6 田间管理

6.1 整地施肥

每667 m2宜施用优质腐熟有机肥3 000 kg,在基肥中加入尿素30~40 kg,三元复合肥25 kg,翻入土中25~30 cm,耙平,起垄。定植缓苗后视气候情况及时浇一次大水,莲座期适当控制浇水而蹲苗,蹲苗10~15 d后,结合浇水,每667 m2追施尿素5~10 kg,同时用0.2%的硼砂溶液对叶面喷施1~2次,结球期要保持土壤湿润,结合浇水每667 m2追施尿素 10~15 kg,硫酸钾10 kg。结球后期控制浇水次数和水量。

6.2 病虫害防治

①防治对象 常见病虫害有霜霉病、黑腐病、菌核病,蟋蟀、菜青虫、蚜虫、夜蛾等。

②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综合防治。按照绿色防控、绿色植保理念开展标准化生产。

6.3 防治方法

①物理防治 利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诱杀小菜蛾、菜青虫、夜蛾科成虫。

②生物防治 以生物药剂防治为主。采用90%农用链霉素、100亿活芽孢/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等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

③化学防治 a.霜霉病。预防霜霉病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发现中心病株后,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7 d一次,连续防治2次;发病初期,每667 m2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75~120 g,加水30~50 kg喷雾,7 d一次,连喷2次。

b.黑腐病。发病初期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每667 m2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4~28 g,加水30~50 kg喷雾。7~10 d一次,连喷2次。

c.菌核病。用45%王铜·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50%腐霉利悬浮剂1 200倍液,在发病初期喷雾,间隔7 d,连续防治2次。

d.蟋蟀。定植当天,于 16:00后每 667 m2撒施 3 kg麦麸+90%敌百虫晶体100 g制成的药饵,每7 d一次,连施2次。

e.菜青虫。菜青虫卵孵化盛期每667 m2用100亿活芽孢/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50~70 g对水40~50 kg喷雾,或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2 500倍液喷雾。在低龄幼虫发生高峰期,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喷雾。

f.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喷雾,6~7 d喷一次,连喷2次。

g.夜蛾科害虫。在幼虫3龄前用5%氟啶脲乳油1 500倍液防治。晴天傍晚用药,阴天可全天用药。

7 采收及质量安全要求

根据甘蓝的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在叶球大小定型,紧实度达到八成,单株质量1 kg的个体达70%以上,严格执行基地产品标准的相关要求,陆续采收上市。

8 建立档案

健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投入品使用台账,做好生产记录。实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体系。

猜你喜欢

新野县甘蓝粉剂
甘蓝家族中的“颜值担当”——羽衣甘蓝
变色的紫甘蓝
新野县
猪缺锌患皮炎咋治
猪缺锌性皮炎的诊治
新野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建议
甘蓝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紫甘蓝
藏药甘露调血粉剂和调气粉剂对104 例高血压病人临床基础研究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