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准东老爷庙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2018-12-25陈维民

新疆有色金属 2018年6期
关键词:金矿石矿化金矿

陈维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管理中心 乌鲁木齐 830000)

老爷庙金矿位于新疆巴里坤县北东方向直线距离约160千米处,是新疆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异常检查时发现的。目前该金矿床已开采十多年之久,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通过近期地质工作,大致查明了矿区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及金矿体的数量、规模、形态、厚度、品位等变化情况,扩大了矿床规模,增加了金资源量。笔者对老爷庙金矿床的地质特征、找矿标志及找矿远景有了进一步认识,在此提出观点和认识,为区内寻找英脉+蚀变岩复合型金矿提供了思路。

1 区域地质背景

老爷庙金矿大地构造处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Ⅰ级)准噶尔微板块(Ⅱ级)谢米斯台-库兰卡兹干古生代复合岛弧带(Ⅲ级)的东部[1],成矿区带属古亚洲成矿域(Ⅰ)塔里木成矿省(Ⅱ)属唐巴勒-卡拉麦里(复合沟弧带)Cr-Cu-Mo-Au-Sn-W-Mo-Hg-硫铁-石墨-石棉-水晶-明矾石-煤-石油-天然气成矿带(Ⅲ)[2],是环准噶尔斑岩型铜矿带和火山岩型金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泥盆系江孜尔库都克组、石炭系黑山头组、二叠系卡拉岗组等地层。老爷庙金矿产出于黑山头组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含矿建造中(图1)。区域断裂、褶皱构造极为发育,北西向区域构造规模较大,构成主要区域构造格架,为区内导岩、导矿构造,区内褶皱构造主要为额仁山复背斜一个次级向斜,老爷庙金矿产出于向斜南翼,是构造发育有利部位[3]。区内侵入岩分布广,种类多,岩性复杂,侵入活动包括加里东期和华力西期,其中华力西中期的岩浆活动表现得频繁而剧烈,分布也较为广泛。1∶20万化探成果显示黑山头组火山岩地层Au、Cu元素背景值较高,在老爷庙金矿一带共圈出5个金异常和7个铜异常,多呈圆形、椭圆形,沿北西向断裂构造带呈串珠状展布,其中老爷庙金矿位于Au5号金异常中[4]。

图1 老爷庙金矿区域地质图

2 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90%以上面积为第四系冲积物覆盖,仅在矿区中部和东部见有下石炭统黑山头组下段(C1hs1)地层呈零星露头出露,岩性以凝灰岩、角砾凝灰岩、含碳沉凝灰岩和砂岩、砂砾岩为主。矿区北部第四系之下多为凝灰岩、含碳沉凝灰岩、砂砾岩为矿区金主要赋存层位。矿区断层发育,以北东向、北西向为主,编号为F1、F2、F3。其中F1断层为矿区控矿、容矿构造;F2、F3断裂为平移断层,对矿体有破坏作用。矿区脉岩较发育,主要有石英脉和闪长玢岩脉,石英脉依穿插关系可分为三期,其中第一期石英脉呈北东向,颜色较深、规模大、矿化蚀变强烈,脉体与围岩接触部位普遍具网脉状及浸染状褐铁矿化、黄钾铁矾化矿化蚀变,此组石英脉与金矿的关系密切,金含量普遍较高,可见自然金。

矿区共圈出矿化蚀变带2条(编号Sb1和Sb2),金矿体11个(图2)。其中地表矿体8个,编号为Au1、Au2、Au3、Au4、Au5、Au6、Au7、Au8;隐伏矿体3个,编号为Au9、Au10、Au11。Sb1蚀变带长300m,平均宽35m,矿蚀变类型以硅化、褐铁矿化为主,产出有Au1、Au2、Au3、Au4、Au9、Au10、Au11七个金矿体。Sb2蚀变带长230m,宽20m,走向近东西向,矿蚀变类型以硅化、褐铁矿化为主,产出有Au5、Au6、Au7、Au8四个金矿体。

图2 老爷庙金矿区地质图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矿区矿体规模较大的矿体三个,分别为Au1、Au9和Au6,其余矿体规模较小。

Au1矿体:长约200m,宽0.52~8.19m,平均宽2.28m,金品位(1.0~23.89)×10-6,平均金品位 3.44×10-6。经钻探深部控制,控制Au1矿体最大垂深50 m,累计厚度8.46m,金平均品位(1.08~3.3)×10-6,深部沿走向有分枝现象,向北西有三个分枝,矿体深部沿走向两端均未封闭(图3)。

Au9矿体:长100m,两端均未封闭,厚11.95~17.95m。金品位(0.55~4.33)×10-6。平均金品位1.91×10-6。经钻探深部控制,控制Au9矿体最大垂深100m,厚度11.95m,金平均品位(1.57~3.1)×10-6,矿体深部有厚度增大,品位变富的趋势,深部存在厚大富矿的可能性较大,矿体深部沿走向两端均未封闭,具有较大找矿前景。

图3 老爷庙金矿3号勘探线剖面示意图

3.2 矿石质量

3.2.1 矿石矿物成分

矿区矿石矿物组分较简单,金属矿物主要有:自然金、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钾铁矾;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绿泥石、绢云母、方解石、白云石等。

镜下鉴定金为微粒金和包裹金,分布于石英粒间和褐铁矿中,岩石具弱褐铁矿化。根据自然金的粒度与数量统计如下:0.001~0.002mm10粒、0.005 mm6粒、0.01mm5粒、0.01~0.025mm1粒,共计22粒。

3.2.2 矿石组构

矿石结构构造较简单,主要结构有:凝灰结构、变余凝灰结构、变余砂屑结构、砾状结构;主要构造有:块状构造、层状构造、脉状构造。

3.3 矿石类型

3.3.1 矿石自然类型

根据矿石中自然金与脉石矿物空间排列形式、矿物之间充填、穿插、镶嵌的方式,可将矿区金矿石分为石英型+蚀变岩型金矿石、石英脉型金矿石、砂砾岩型金矿石。

3.3.2 矿石工业类型

根据工业用途将矿石分为:工业金矿石、低品位金矿石。

4 找矿远景分析

4.1 成矿条件分析

4.1.1 地层与金矿成矿的关系

⑴矿区内金矿体主要分布于下石炭统黑山头组的凝灰岩和砂砾岩中,石英脉发育地段金品位较高。

⑵金矿体中金主要以微粒金和包裹金的形式出现,多分布于石英脉及近脉围岩中,近脉围岩中石英网脉越发育,金品位越高。

⑶含金石英脉及近脉围岩矿化蚀变强烈,主要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孔雀石化、硅化、黄钾铁矾化,高岭土化等。褐铁矿化、硅化强烈地段,金品位较高。由此可见金的形成和热液作用关系密切。

4.1.2 石英脉与金矿成矿的关系

⑴矿区一期主体含金石英脉的颜色深,多呈烟灰色,矿化蚀变强烈,金含量较高,金矿体大多分布于该期石英脉及近脉围岩中,矿化蚀变越强烈,金品位越高。

⑵网脉状石英有多组,可能是多期次形成,该类石英多数呈浅褐红色,对金矿有一定的富集作用,石英网脉发育地段,金品位较高。

4.2 矿床成因

在华力西中期的岩浆侵入和火山喷发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中酸性火山岩和岩浆岩,这套岩石含金量较高。随着后期北西向、北东向断裂构造活动,在动力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变质热液,这种热液对金属元素及其他元素具有很强的溶解力,使大范围低含量的金开始升价活化形成络合物,并不断向构造软弱带运动形成金矿化带。同时后期侵入的岩浆热液混合早期形成的变质热液迅速向扩容空间富集而形成金矿(化)体,这些含金热液在原有的金矿化带中形成含金石英脉。矿区金矿体均赋存在矿化石英脉和近脉围岩中,近脉围岩矿化蚀变较强,且离含金石英脉越近,围岩含金品位越高。根据矿体的产出部位及空间分布,矿体的矿石类型,矿物组份及矿石特征,结合本区地球化学元素组合特征,推断老爷庙金矿成因类型为石英脉+蚀为岩复合型金矿床。

4.3 找矿远景分析

⑴老爷庙金矿位于准噶尔东部,琼河坝铁、铜、金矿带上,区内岩浆、火山活动强烈,断裂、火山构造较发育,下石炭统黑山头组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含金地层分布广泛。区内成矿地质条件较好,显示出较大的金铜找矿远景。

⑵老爷庙一带与金铜有关的化探异常沿北西向主成矿构造呈串珠状展布,老爷庙金矿产出于Au5单元素异常内,其余多处金单元素异常成矿地质环境与老爷庙金矿类似,沿老爷庙一带仍有寻找石英脉+蚀变岩复合型金矿的找矿远景。

⑶老爷庙金矿开发已十多年,取得了较大经济效益,为哈密地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矿区北部已发现1号、2号金矿点。沿北东向断裂构造带上石英脉较发育,矿化蚀变强烈,形成规模较大的破碎蚀变带,区内找矿潜力较大。

⑷矿区火山活动强烈,西北部见有二叠纪喷发的火山口,火山口附近的黄铁矿化、硅化酸性火山岩中产出有金矿体,矿体中自然金可见。矿区具有寻找与火山机构有关的火山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的找矿远景。

⑸矿区工作程度较低,仍处于普查阶段,目前初步圈出金矿体11个,金矿体多为脉状、似层状,控制矿体最大长度200m、最大厚度17.95m、最高平均品位23.89×10-6,工程控制不系统,且控制深度较浅,矿体沿走向及倾向未封闭,深部具有寻找厚大富金矿的可能性较大。

猜你喜欢

金矿石矿化金矿
矿化剂对硅酸盐水泥煅烧的促进作用
金矿石样品加工及分析方法优化分析
大麦虫对聚苯乙烯塑料的生物降解和矿化作用
金矿石及金精矿砷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的研制
基于复合胶凝材料的CO2矿化养护实验研究
中国十大金矿排名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Premier金矿公司简介
西岭金矿——中国最大单体金矿
铁矾渣中有价金属的微生物矿化-浮选回收可能性和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