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曹操陵墓被盗问题
2018-12-25
在清理曹操墓室内的文物时,我们注意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关乎曹操本人信息和生前身份、地位的那些重要文物,均遭到严重破坏。比如标志着他生前崇高地位的圭、璧、鼎等,全部被砸坏,石牌断裂和残缺,兵器被毁,人面被破坏等,这是偶然现象,还是有人故意为之?这是现代盗墓分子的杰作,还是古代盗墓者的所为?所有这些可能发生在什么时代?我们试图通过本文,揭示出掩藏在历史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一、出土文物的保存状况
曹操墓内出土文物众多,但是,这些文物出土时的保存状况,却让我们每个发掘者都感到十分吃惊,大多数文物破损严重。截至今日,我们已经修复出来文物973件,仍然有大量画像石、铁器、漆木器,因为数量众多,破损严重,工作量太大,还没有修复出来。
墓内出土有63块带有铭文的石牌,其中,六边形石牌55块,记载的内容为随葬品的名称及数量,保存基本完好;带有魏武王常所用字样的圭形石牌7块,记载的多为挌虎大戟、挌虎短矛、长犀盾等石牌,从盗墓者手中还追缴回来1块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刀,这些带有魏武王字样的圭形石牌均已断裂或残缺。
根据曹操墓内出土的石牌记载,我们知道曹操墓内随葬有“圭一”“璧四”,发掘的结果,果然在曹操墓内出土有一个石圭和四个璧,其中,三个为石璧,一个为玉璧,总数为四个。石牌上记载的随葬品中还有“镜台一”“渠枕一”,我们在曹操墓中发掘出土了一面大型错金铁镜,从盗墓分子手中追缴回来一个石枕,上面刻铭为“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所有这些都证明了这些石牌所记载的内容的真实性。我们相信这并不是石牌的全部,数量应该更多,但是,在历次盗掘中,有不少已经流失在外,它们应该是记载随葬品的遣册无疑。但是,那个石圭从中间断裂,分为上下两部分。四个石璧没有一个是完整的,全部被砸碎,破裂成数块,残缺不全。十二个陶鼎全部破碎,损坏严重。标志着曹操权柄的宝剑和佩刀全部被折断,其中,一把宝剑残缺不全,两把直柄佩刀断为数截,并有残缺;一把环首刀虽然可以拼对在一起,但是,却身首分离,刀身断裂。画像石除少数几块保存较好外,绝大部分被砸碎,破损严重。曹操墓内共有三套葬具,出土了三个人骨个体,一男二女,但是,我们发现这三个人骨个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面部均被严重破坏,其葬具棺木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分析
曹操墓内所出土的这些刀剑,皆为钢质,为曹操本人所佩,有专家推测其中的一把刀极有可能是曹操生前所铸造的百辟刀,应该为宝刀之属。在这把环首刀的刀首上,还缠有用金丝编制的金丝带,说明了它的重要性和曹操生前对它的喜爱程度。
何谓百辟刀?按照史料记载,每锻造一次,称为一辟,经过上百次锻造,故称百辟,真可谓经历过千锤百炼,为历史上著名的宝刀之一。按照曹操自己的解释说,他铸造百辟刀的目的是:“百炼利器,以辟不祥,慑服奸宄者也。”当时共铸造了五把,它们的去向是由曹操自己亲自决定的,他告诉世人,他对这五把百辟刀的安排是这样:“往岁作百辟刀五枚适成,先以一与五官将。其余四,吾诸子中有不好武而好文学者,将以次与之。”分别赐给了他最喜欢的儿子曹丕、曹植和曹林三人。这件事也在曹植的有关文章中得到了证实,如曹植在《宝刀赋》的序言中说:“建安中,家父魏王命有司造宝刀五枚,以龙、虎、熊、鸟、雀为识。太子得一,余及余弟饶阳修各得一焉,其余二枚,家父自仗之。”该段文字不仅清楚地记录了五把百辟刀的去向,同时也对这些宝刀上的铭文标识有所提及。由此可见,这些刀剑要么代表了曹操生前的权柄,要么对保护曹操自身安全有着重大作用,因此对曹操本人意义非凡。
这些刀剑的断裂,一方面说明它们的质地非常坚硬,当然相信它们也应该有很好的韧性,靠自然的力量一般是不可能会断裂的。能够将其折断成数截,实属不易,其背后隐藏着破坏者对曹操个人怀有多么大的仇恨?
在出土的石牌中,带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的石牌2块、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短矛石牌3块、长犀盾石牌1块、追缴回来的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刀石牌1块。由于它们并不是单一个体,加上这些武器前均带有形容词“挌虎”二字,因此判断它们应该是指曹操生前所用的仪仗,也就是魏王出行时所使用的卤簿。在其中的一块六边形石牌上,明确记载有“白缣画卤簿、游观、食厨各一具”,这也说明了卤簿的存在。
那么,白缣画卤簿对曹操有何特别意义呢?按照《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建安二十二年夏四月,“天子命王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五月,作泮宫。……冬十月,天子命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说明了曹操在生前就已经享有了天子所享用的礼仪,出行仪仗与天子同。按照侍中陈群、尚书桓阶的话说:“汉自安帝以来,政去公室,国统数绝,至于今者,唯有名号,尺土一民,皆非汉有,期运久已尽,历数久已终,非适今日也。是以桓、灵之间,诸明图纬者,皆言‘汉行气尽,黄家当兴’。殿下应期,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汉,群生注望,遐迩怨叹,是故孙权在远称臣,此天人之应,异气齐声。臣愚以为虞、夏不以谦辞,殷、周不吝诛放,畏天知命,无所与让也。”取代汉朝,已经是当时的大势所趋,民情所望,水到渠成,然而,曹操是一位大智慧者、大政治家,他要的是实权,而不是虚名,因此面对近臣夏侯惇等人的劝进,他明确表态说:“‘施于有政,是亦为政。’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表示甘愿做儿子的人梯,不愿意破坏由他辛辛苦苦所建立起来的权力秩序,坚持有生之年尊奉汉代皇帝,不愿意取而代之。不愿意做皇帝的曹操,最看重的是位在诸侯王之上的特权地位及象征。因此,这些与天子相同的仪仗对曹操本人来说,其意义非凡,它们正是曹操特殊地位的重要标志,对他来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破坏这种标志,无疑对曹操所最看重的崇高荣誉是一个无比沉重的打击。
曹操的陵墓内出土有大量画像石及画像石残块,这些画像石和画像石残块主要出土于三个地方:一个地方是铺地石和墙基下面的基石,这些石块一般保存比较大,画面均被破坏,用铁凿仔细凿掉;另一处出处是现代盗洞周围,据西高穴老乡反映,他们是从墓室内盗掘出来,然后堆积在那里,经过车碾车轧,多数成了细小的碎块;绝大多数则是出土于墓室内,既有完整的大块画像石,又有破碎的小块画像石残块。但是,墓室内出土的画像石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画面保存较好。与那些被破坏掉画面的铺地石和墓壁基石相比较,我们发现古代人对进入墓室的画像内容十分计较,推测画像石画面的内容对墓主人会有特殊的意义。
经过整理,我们发现它们多为石屋上的建筑构件,比如石雕瓦当、瓦垄、门框、柱子、门扇和四壁等。有专家推测,它们可能是曹操棺木外面的仿木石屋。如果这个推测能够成立,那么,这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仿木雕屋状石椁。也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座石屋才被盗墓分子破坏掉,被彻底砸碎。
当然,我们目前所看到的这些残存棺木,有可能是不同时期的盗墓分子在已经破坏的基础上,又无意而为之的结果。
曹操墓中出土的陶鼎共计12个,它们个体偏小,做工粗糙,看起来与庞大的曹操墓室很不相称,这也是一些学者提出异议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认为陶鼎与偌大的曹操墓室不匹配。然而,这就是曹操令人尊重的一点,正是他所提倡的薄葬制度使然,否则就不能够称其为曹操墓了。曹操在自己的陵墓上,实行的是真正的薄葬制度,不仅“不封不树”,而且,无藏金玉珍宝。关于这一点曹植在为其父亲所写的《诔》文中有明确记载:“明器无饰,陶素是嘉。”虽然,这些陶鼎看起来非常普通,但是它们对决定曹操的身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根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东园密器中,关于皇帝用鼎制度规定:“东园武士执事下明器……瓦灶二,瓦釜二,瓦甑一,瓦鼎十二……”曹操墓中出土的陶鼎数量正好是十二个,符合他生前享用和皇帝同样礼遇,高于一般诸侯王礼制的规定,因此对标识曹操生前特殊地位和身份的确定意义重大。它们被砸碎,而且十分破碎,也应该是有人故意为之。
圭璧更是皇帝与诸侯王专用之物,是封建社会的重要礼器。其中圭分为镇圭、桓圭、信圭、躬圭等,镇圭为天子所执的玉制礼器,一般长一尺二寸。曹操墓中所出土的圭,长28.8厘米,按照东汉尺寸来算,1尺等于现在的24.08厘米,正好为接近于一尺二寸镇圭所规定的长度。而曹操墓中与圭同时出土的还有骨尺一把,按照该尺来换算,1尺等于今天的22厘米。那么,曹操墓中所出土的这块石圭,长度为1.31尺,根据《后汉书·礼仪志》,关于天子葬仪用圭记载:“司徒跪曰 ‘请进赠’,侍中奉持鸿洞。赠玉珪长尺四寸,荐以紫巾,广袤各三寸,缇里,赤纁周缘……”这样一来,它与汉礼中所规定的皇帝安葬用圭已经非常接近。因此,这两种解释中的任何一种解释都表明,它远远大于诸侯王所用圭,与皇帝用圭相接近。
璧分大璧、谷璧、蒲璧等多种。其中,大璧一般直径长一尺二寸,为天子礼天之器,诸侯享天子者亦用之。
曹操墓中出土的石璧直径为28.9厘米,中间穿的直径为6.8厘米,厚1.2厘米,如果按照东汉的骨尺来折算,正好接近一尺二寸,属于大璧之列,也应是天子或诸侯享天子之礼者用的重要礼器。
本来,圭、璧礼器都应该用玉雕成,但是,由于曹操实行薄葬制度,要求无藏金玉珍宝,因此他的墓葬中所用圭、璧均以石质代替。虽然看似简陋,却是礼制所需,不可或缺,是标识墓主人身份的象征,因此与玉圭、玉璧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然而,这些东西都被人故意破坏掉了。
三、结论
由于这些器物的断面都是旧痕,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绝不是被近现代盗墓分子所为,说明了这座墓很早就已经被盗掘过,而且对墓室内的文物造成极大的破坏。当时,他们进入墓室内,没有将这些重要文物盗走,而是将其砸碎、折断破坏,说明那次盗掘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墓葬内的文物,而是另有目的,其政治报复意图十分明确。
尤其让人产生这种强烈感觉的还有那些一同出土的石牌,所有六边形石牌几乎都保持完整,而那些圭形石牌均被破坏,或断为数截,或局部残缺,残存部分大小不一,给人一种被人摔碎的感觉。它们均刻有“魏武王常所用”这几个字,足能够证明这座墓是曹操墓最直接的证据之一,也是唯一带有曹操谥号的证据,却被不约而同地破坏掉了,笔者认为这种现象绝非偶然,一定是有人故意为之,是冲着这些关乎曹操生前地位和所取得的荣耀而来,其政治目的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