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帮助新入园幼儿顺利度过心理断奶期

2018-12-24蒋魁堂王兰山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10期
关键词:适应入园焦虑

蒋魁堂 王兰山

【摘 要】幼儿入园适应问题是当前幼儿园质量提升所面临的难题之一,也是当前学前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证实:幼儿入园适应时间过长,会影响其性格的形成、习惯的养成、社会性交往的发展、环境适应的能力。严重的分离焦虑症还会降低幼儿的智力活动水平,甚至会影响其将来的创造力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在入园早期缩短幼儿入园适应时间,对其身心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入园;焦虑;适应

有研究表明:幼儿在早期发育过程中,通过和父母、亲人长时间的情感交流互动,形成了对他们的依恋情结。依恋是幼儿开始出现特定社会性的表现,这种情绪决定了幼儿只接近某些特定的人。当幼儿被送入幼儿园,就会接触除父母、亲人之外的人员,这会使他们感到害怕、恐惧、不安。心理学上称之为“分离焦虑”。

新学期伊始,我总会迎来一批新入园的幼儿,他们大多3周岁左右。第一次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新的环境、新的生活、陌生的人,让孩子不知所措,紧紧抱住亲人,任谁也分不开。若强行分开,则会大哭大闹,甚至躺在地上滚着哭、跺着脚哭,手脚并用,连抓带挠,不让老师靠近。如何应对这种状况,让孩子顺利度过“心理断奶期”呢?

一、真诚关爱获信任

1.新生刚入园时,要给他们找朋友,比如:住在一起的、相互认识的。如果没有,就给他们介绍新朋友,告诉彼此的姓名,让他们尽快熟悉起来,成为朋友。接下来,要让他们熟悉老师,告诉他们老师姓什么,是他们的什么老师,摸摸头发,拉拉小手,抱一抱,微笑着和他们说话,给他们一种亲切感,他们很快就会放松戒备。

尽快帮助他们熟悉幼儿园环境,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带他们参观幼儿园,让他们看看幼儿园的新玩具,看其他小朋友上课,游戏、活动、做操,引发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告诉他们来幼儿园要做哪些事,鼓励他们体验。

2.对他们进行常规训练。新入园的幼儿由于年龄小,在家基本生活不能自理,大多由父母或爷爷奶奶包办,来到幼儿园,许多事情都不懂得,无所适从,这时,要手把手地训练,比如:给座位、毛巾、杯子等贴上标记或照片,让他们先找到标记,再根据标记找到自己的座位、毛巾、杯子,最后让他们按标记取物品。这样,孩子有一种成就感、新鲜感,既训练了常规,又让他们动静交替,自然而然地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的情绪,稳住了孩子。

3.对待新入园的幼儿,生活上要多一份耐心与细心。他们很多事情都不曾做、不会做,他们不会自己吃饭、上厕所、穿衣服、系鞋带等,这就需要老师在引导时多些耐心与细心。比如:教他们上厕所、吃饭時,要做好示范,多说多帮助,不厌其烦。平时还要多留意观察适应能力差、动手能力差、肌体不协调的幼儿,给他们多于一般孩子的关爱,让他们觉得老师像父母一样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他们就会从心底里依赖老师、信任老师。

二、多样活动激兴趣

1.每天开展正常的教育活动。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准备丰富的活动教具,吸引孩子参与,寓教于乐,充盈时间,避免他们因无事可做而情绪波动。我们小班有一个叫小雨的小女孩,每次妈妈把她送来,她都紧紧搂住妈妈的脖子,任凭怎么哄都不撒手,闹了半天,好不容易才从妈妈身上接过来,引入小朋友的游戏中,只要手中的玩具一放下,就哭喊着找妈妈。老师只能多关注她,照顾她,给她找事做,陪她玩游戏,不让她有闲下来的时间。一周之内,她从半天闹十次八次,到三次两次、一次,第二周就能很高兴地和妈妈说再见,很自然地融入到班集体中了。

2.组织新鲜有趣的游戏、活动。教他们唱歌、做游戏,将每天的活动安排得动静交替、丰富多彩。比如:讲完故事可以做游戏、拍皮球、开火车或玩大型滑梯等,还可以念念儿歌、唱唱歌,让他们每天的活动紧紧相连,他们很快就能觉得幼儿园比家里好玩,愿意上幼儿园。

3.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对于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色或是有进步的孩子,老师可以亲一亲或抱一抱他,作为激励,让他们互相学习,带动每个孩子学习热情,从而促进所有孩子的发展。

三、家园共育见成效

1.我们对待每一个家长都要热情、耐心,做到让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放心,做好家长的工作。新生家长特别关注孩子在园的情况,如果他们在接孩子时看见孩子在哭闹,就会错误地认为孩子一直在哭闹,会认为老师没尽到责任,产生不信任感。作为老师,要每天认真观察孩子,利用家长接孩子的时间,将孩子在园的表现简要向家长汇报,提醒家长需要注意的事项,请家长努力配合。老师可通过各种方式及时与家长沟通,减少家长的担心。

2.当大部分孩子基本稳定、适应后,个别幼儿还在哭闹时,老师就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也可以寻求家长协助,了解孩子在家的基本情况,多与家长交流,让孩子带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或是熟悉的物品、用具到幼儿园来,增强孩子的安全感。老师也可以在游戏、活动时将她(他)安排在自己身边,让他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分散他们的情绪,从而帮助他们更快地融入集体生活中。

四、育教配合很重要

在班级中,保育员和教师就像孩子的家长,虽然分工不同,但做起事来要有条理、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就像家庭教育一样,对孩子要有爱、有严、有规矩、要严格执行幼儿园一日管理的目标与要求,做到分工不分家,将孩子的一切照顾好。保育老师在做好保育工作的前提下协助教师管理幼儿;教师在做好教育工作的同时协助保育老师照顾好幼儿的吃、喝、拉、撒、睡。只有相互帮助,相互配合,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给新入园幼儿一个温馨、快乐的“家”。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陈国眉.学前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3]肖全民,周香,彭世华.幼儿教育概论[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适应入园焦虑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以酒道引领中国酒文化的发展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陕西筹措15亿元缓解“入园难”
宝宝入园巧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