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时期如何有效发挥县级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
2018-12-24齐光操
齐光操
摘 要: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博物馆作为国民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其公益性社会教育功能日益重要。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活动已经渗透到教育、科学、文化、旅游、环保等各项事业中,被视为学校的第二课堂、成人的终生学校。文章从我国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演化和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目前县级博物馆社会教育的一些不足,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发挥县级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教育;展览;宣传
1 新时期我国博物馆社会教育现状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场所,并对具有科学性、历史性和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博物馆是公益性的文化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为目的。
新中国成立后的较长一段时期内,国内博物馆十分重视收藏与研究功能,而忽视了公共教育功能,导致博物馆的公共服务意识薄弱,教育活动开展不够,教育形式仅局限于单向的讲解。国务院于2015年颁布的《博物馆条例》将“教育”定为中国博物馆的第一位功能。在政策引导下,基层的县级博物馆日益重视教育功能,突出其公益性。
近年来,我国县级博物馆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每年展览次数、展品数量、参观人数等屡创新高,终身教育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社会公众利用博物馆学习的长效机制正逐步建立。但由于县级博物馆教育事业起步较晚,尚在转型之中,在发展理念、服务意识、新技术的应用、活动开展及藏品展陈等方面,与省级以上大博物馆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首先,縣级博物馆教育理念落后,服务意识不强。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全社会现代教育理念淡薄,在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与现代教育的差距较大,公众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等得不到提高,导致人们对博物馆教育意识淡薄。又加上县级博物馆本身服务意识不强,导致实际工作中馆校合作不被重视,双方互动较少,博物馆与学校教育普遍脱节。其次,宣传力度缺乏,公众认知较低。博物馆服务公众,扩大社会影响,离不开对外宣传。但现在还有许多县级博物馆的对外宣传存在思维僵化、做法老旧、形式单一等问题,宣传只注重形式,未能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高效便捷的宣传,针对社会公众的宣传较少,以至于许多人不知博物馆的价值作用。另外,县级博物馆教育在人才建设、展览讲解、展览特色、免费开放等方面都还有一些亟待完善的地方。
2 新时期如何有效发挥县级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
2015年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省西安市调研时指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当前,博物馆活动已经渗透到教育、科学、文化、旅游、环境保护等各项事业之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博物馆被视为学校的第二课堂、成人的终生学校、文化的窗口、旅游的热点,是人们扩大知识领域、满足审美享受、培养生活情趣、陶治身心的重要场所[1]。新时期,如何吸引公众走进县级博物馆,如何让博物馆真正走进公众的精神生活中,与公众产生良好的互动,充分发挥其作为第二课堂的社会教育功能,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完善、落实以下工作,以有效发挥县级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
2.1 树立正确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时代变了,社会进步了,作为历史发展产物和上层建筑一部分的博物馆不可能置身于时代、社会之外,它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革[2]。县级博物馆必须树立正确的理念,将教育视作博物馆的灵魂,以人为本,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意识,始终坚持开放性、公益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博物馆珍藏的文物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明的见证,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沉淀,更是我们今天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智慧之源。所以博物馆要以展览为载体,把传统文化和优秀价值观融入到博物馆教育中,多举办反映中华民族历史、展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展览,精心打造博物院道德讲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道德智慧、价值观等旗帜鲜明地展示给大家,引导人们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更好地参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公民整体素质得到提高,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2.2 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县级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展馆、库房、监控室、空调机房和办公场所等硬件设施的建设,更应该是数字化、信息化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县级博物馆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藏品管理、陈列展览、视频监控的数字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完善网站、虚拟博物馆等的建设,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业务管理水平,使博物馆运营更科学、管理服务更高效。博物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关系着博物馆教育的全局,因此必须加强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一方面博物馆工作人员要不断学习,掌握博物馆学、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教育学、艺术乃至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博物馆工作人员还应加强实践,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历练,提高其专业素质与开拓精神。
2.3 县级博物馆展品要富有地方特色,陈列展览要科学有序
我们国家进入了新时代,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对博物馆的展览形式、展览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3]。县级博物馆开展教育活动要富有特色,明确主题,在展示其特色化馆藏文物的同时,要彰显其独特的地域文化,陈列的展览品要具有地方特色,展示其独特的地方文化、风土人情,使博物馆成为地域文化的传播者,增强本地居民对本地区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充分发挥地方博物馆对本地区居民的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和保护地方文物方面的积极意义。博物馆文物的展览与陈列是博物馆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对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集中表现,所以在博物馆藏品展品陈列时,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以观众的需求为标准,以便更好地将藏品所蕴含的信息传递给观众。展品的陈列要科学有序、条理清晰,展示方法要多种多样。应将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博物馆展览之中,以增加观众对藏品的了解渠道,增长其知识,开阔其视野,强化社会教育功能的效果。
2.4 加强利用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宣传是县级博物馆发挥教育功能的重要手段,博物馆教育功能发挥得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民众对博物馆的需要。因此,做好对外宣传,在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前来交流研讨的同时还能吸引更多的普通大众前来参观学习,使博物馆教育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当今社会已进入新媒体时代,因此博物馆宣传要具备新媒体思维,积极利用微博、微信、网站等新媒体进行宣传,利用语音导游、数字馆、VR和AR全景游览等新媒体手段,及时为公众提供信息,提供完善的观展、交流和互动服务,做到传播知识与提供服务相统一,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2.5 继续积极做好免费开放
目前,博物馆免费开放已成为文化惠民工程中最富有成效的项目,国内有超过4200余家博物馆免费开放,数以亿计的观众从中受惠。但一些县级博物馆由于经费不足,人才缺乏,免费开放的动力不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完善免费开放政策,使县级博物馆更好地服务公众。要加强有关绩效考评,督促博物馆提升展陈水平,提高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博物馆为公众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的热情。
3 结语
总之,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强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的县级博物馆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和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使县级博物馆在网络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更好地服务基层公众,更好地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文物、博物馆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
[2]仝明珍.浅谈县级博物馆的发展[J].文物世界,2003(5).
[3]陈永志.新时代的博物馆与遗产保护的新思考[N].中国文物报,2018-0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