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成年人网络犯罪探析

2018-12-24何婧颖

赢未来 2018年26期
关键词:犯罪心理

何婧颖

摘要:近年來,网络不断普及,而新兴的未成年人网络犯罪呈高发趋势,已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风气造成极坏影响。但信息时代化,针对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预防也需要调整思路。本文从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现状、特征、原因等多层方向追本溯源,并从家校联动、治理与侦查、网络治理、刑法革新等多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预防与控制。

关键词:未成年人;网络犯罪

互联网早已成为21世纪的主角,网络与算法的发展将决定人类的未来。在这样一个网络主宰世界的时代,所有人都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或好或坏。而作为既是世界网民数量最多又是信息技术的后发型非均质国家的中国,网络带来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尤其是近年来网民主力军之一的未成年人群利用网络犯罪的问题情况,其现象之频繁、形式之多样、手段之新颖,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并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和治理工作。

一、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现状分析

未成年人思想意识与心理行为不稳定、认知能力和成熟人格尚未形成,导致一些人在网络的不良影响下做出违法犯罪活动。目前,未成年人网络犯罪分主要包括:

1)网络淫秽类犯罪。未成年人生理发展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性成熟,目前, 在网络上的非学术性信息中, 47% 与色情有关, 每天约有 2万张色情照片进入互联网,而色情文化的污染是导致未成年人性犯罪的直接诱因。同时,未成年人从在网上浏览黄色信息到制作、传播和贩卖淫秽物品以牟取暴利。更严重者利用互联网组织淫秽色情活动。

2)网络诈骗型犯罪。网络诈骗是为达到某种目的在网络上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向他人骗取财物的手段。

3)网络安全犯罪。未成年人利用“黑客”技术,侵入公共信息系统或国家机密部门,盗窃机密,危害安全。或是未成年人制作网络病毒并传播,危害社会网络安全。

二、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原因

1)主观因素

1.生理因素。未成年人在15岁前后的青春期中生理发生较大变化,第二性特征出现,身体和生理机能迅速发展,但腺体发育尚未成熟,导致自我控制能力低下进行激情犯罪;且性知识滞后于性成熟,易在网络淫秽信息的不良刺激下走上犯罪道路。

2.心理因素。a.未成年人处于三观的构建阶段,其强烈的好奇心与模仿能力使其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刺激与诱惑进行犯罪活动。b.未成年人文化水平的低下和法律意识的淡薄使其难以对外界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易被网络真假难辨的信息引上歧途;c.未成年人的人格具有“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严重”等反社会化的缺陷,易在网络的不良刺激下导致心理扭曲进行犯罪。

2)客观因素

1.家庭因素。家庭作为人经历的第一个社会化场所,对未成年人的人格社会化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a.不良的家庭环境。如家庭结构有缺陷、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庭气氛不和睦、家庭过于贫困、父母行为不良等不良的家庭影响,容易使未成年人形成人格缺陷和畸形心理,从而借助网络逃避现实并走上犯罪。b.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专制型或放纵型的家教要么使孩子叛逆心理加重,要么导致孩子溺爱无度或极度缺爱,都容易产生性格扭曲,使其沉溺网络中寻找快感,自暴自弃,逐步滑向犯罪深渊。

2.学校因素。校是未成年人社会化的第二个重要场所。a.应试教育只注重智育,轻视道德人格培养的心理疏导,导致未成年人易沉溺网络发泄情绪并对待网络不良信息没有抵抗能力。b.法制教育的形式化导致未成年人法律意识淡薄,无法分辨网络活动的合法性。c.性教育的空白易使未成年人在淫秽荒诞的网络信息中,导致心理、性观念、性道德产生扭曲而犯罪。

三、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预防与治理

1)学校:a.学校要改变只求“升学率”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心理疏导和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真实心理需求,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养;b.学校要将法制教育与性教育落到实处,涵养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形成正确的性观念;c.学校也要加强对学生课后活动的监督,尤其是对学校周边网吧的巡视,绝不纵容未成年人出入营业性网吧。

2)家庭:a.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关注孩子成长中的问题,表达对孩子的关爱,拒绝溺爱与忽视型教育;b.父母要配合学校,社会做好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也要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个好榜样与好的家庭环境;c.父母要严格把控未成年人上网时间,及时了解未成年人上网的浏览内容,拒绝孩子的堕落。

3)监管与侦查:行政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传播媒介和营业性娱乐场所的管理,职能部门则要严格贯彻与网络运营、网吧管理及网络管控相关的各项制度规定,严格执法,严厉打击危险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不良网站,严格审批与监管营业性电子经营场所。

4)法律:a.加快未成年人网络犯罪刑事立法。b.完善未成年人刑法规范。c.采取适当从严的司法原则,对未成年人网络犯罪采取严厉的制裁,以起到警示与威慑作用;d.坚持严宽相济的刑事政策,分化及时处理不同类型的未成年人网络犯罪事件。e.加强未成年人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实践教育活动,分层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真正把法制教育具体化、实效化。

四、结语

互联网本身并无对错,错的是对网络使用不当的未成年人。我们不能仅看到网络的负面作用而全面批判,也不能视而不见。我们应给予未成年人网络使用问题高度的重视,严格监管网络文化市场,革新刑法,改变传统侦查、治理、法律观念,联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防控未成年人网络犯罪。

参考文献:

[1]康树华.青少年犯罪与治理[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

[2]向国淑,周素琼.论未成年人网络犯罪预防及其思想教育[J].科教文汇,2007,(3).

[3]孙小龙,刘丰杰.青少年网络犯罪及其法律规制[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9,(10).

猜你喜欢

犯罪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环境犯罪的崛起
什么是犯罪?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
心理小测试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犯罪”种种
积极开展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