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实践应用

2018-12-24陈旭

赢未来 2018年26期
关键词:蒙氏蒙台梭教育法

摘要:目前国内各幼儿园普遍实施蒙台梭利教育,本文旨在给初做蒙台梭利教育的老师们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育法;实践应用

蒙台梭利是最早的女医学博士,同时,也是意大利最著名的女教育家,她创立的教学法三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做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最欣赏她的一句话就是:“我听到了,我忘记了,我看到了,我记住了,我参与了,我理解了”,这句话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教具的操作上都体现出她是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来帮助儿童发展的。

一、以爱为前提的尊重与友善

走进蒙班,就跟走进一个大家庭一样,给人温馨、舒适的感觉,这里的成人都是蹲下轻声与小朋友交谈,很自然的流露出友善和尊重,让幼儿意识到和成人是平等的。在蒙班里很少看到争抢、叫喊的情景,孩子们在自然而然中学会了耐心的等待,相互的谦让,安静的交谈和优雅的动作。在蒙班,刚开始小朋友在活动室,在走廊也大声叫喊,但是一进入工作室,受工作室安静,祥和气氛的影响,他们都能自觉的保持安静。有一次,我和孩子们一起做班车回家,我给另一名同志讲周日逛街的事,讲到兴奋处,声音也随之提高。这时,一名小朋友说:“老师,你说话能不能小点声”。还有一次,我们在工作室里工作,这时,别的班的老师进来参观,她推门而入,用平时习惯了的大嗓门说:“真静呀,你们班小朋友可真听话。”本来是表扬孩子们的一句话,可是,孩子们非但没领情,相反,有一名小朋友走到这位老师面前说:“请你安静些,我们在工作,请你别打扰我们,”这位老师也很不好意思忙说:“好,我走,我走”。一个好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很重要的,前段时间,报纸上刊登的“狼孩”的故事就是典型的事例,虽然是一个人,但由于开始(婴儿期)就被狼叼走与狼为伍,所以他就染上了狼的习性,迷失了人的本性,相反,在另一种环境里,在爱的氛围里长大的孩子,他就会有一颗爱人的心。

蒙台梭利教室里教师是观察者、指导者、材料的准备者。蒙氏的老师要想教孩子哪方面的内容,就要把这个内容物化成可操作的材料或布置成相适应的环境,通过材料和环境来间接的指导孩子,幼师要求永远揣着一颗童心去亲近每一位儿童。我们认为没有童心的老师,不是好老师。为了能使自己有童心,了解孩子,做为一名幼儿老师我每天整理观察记录,从中分析孩子的成长需要,把握他们的每一个敏感期,努力帮助他们获得最大的发展,在不知不觉中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焕发了自己的童心,我相信教师只有从儿童那儿才能学到如何使自己成为一名教育家。

二、精彩的内容配以精心的形式

蒙氏的教育内容是按领域来划分的,分七大领域,包括日常生活领域,感官训练领域、教学教育领域、语言教育领域、文化科学领域,历史地理领域、艺术表现领域。每一领域里,都有许多种设计精美的教具,每种教具只有一套,每个班的教具都有上千件,这也是蒙氏教育法与普通教育法相比最突出的一点,是以教具为主的。让孩子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得到发展。比如:感官训练里的圆柱体插座,一共有四组,每组的粗细,高矮都不同,孩子们在看老师操作一遍之后,自己去操作,把圆柱体拿出来之后要经过仔细的观察和认真的辨别才能区分出来再放回原插座,否则,拿出来就插不进去。这也是孩子们愿意进工作室的原因之一。在这里他们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除了上述的教具内容,蒙氏老师还要根据每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实际生活设计一些教育内容,如:餐桌礼仪、科学小制作、安全小常识等。我们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内容,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自信心,建立秩序感,并且学会与成人交谈,帮助孩子树立“自我”的概念和优良的个性。

三、混龄编班适合独生子女教育

在最早的幼儿园,由于条件、师资的限制,所以都是混龄班,主要目的是大带小。后来,社会发展了幼儿园的条件也越来越好,幼师队伍也壮大起来,于是采用了按年龄段来分班的形式,孩子年龄整齐划一,这样就方便了教学,其实,孩子还小,他来幼儿园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学知识,他们在成长的早期,最应先学会的是做人,尤其在当今,都是独生子女的社会里,给孩子创造一种大家庭式的氛围,尝试一下多种社会角色,对他们学会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的心理换位是很有必要的。我们班的吴雨烟聪明、好学、懂事,还会安慰别人,大家都很喜欢她。可是,有一天午后吃西瓜,我们把西瓜切成一块一块呢,放到每位小朋友的盘子里,然后就和孩子一起去洗手间洗手去了,出来时,就听一名小朋友说:“老师,我的西瓜怎么没尖呀?”接着,好多声音都在问这个问题,我一看所有小朋友的西瓜尖都被人咬掉了,我问:“这是谁咬的?”话音刚落,很有姐姐样的吴雨烟就理所当然的诚实的说:“是我,我爱吃西瓜尖,我在家就吃西瓜尖。”我问:“爸爸,妈妈不吃吗?”“不吃,等我吃完西瓜尖他们才吃”“你为什么爱吃西瓜尖?”“因为西瓜尖甜还没籽,所以我爱吃。”等大家吃完西瓜后,我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听完后纷纷表态:“我在家吃苹果都吃小的”。“我把大苹果给妈妈吃”等。吴雨烟小声说:“以后,我不光吃西瓜尖就得了唄”。

我们利用混龄的优势,组织孩子做一些“大带小,小学大”的活动,如:“帮小孩子叠被穿衣服、切水果。”在工作室里小孩子不会做的工作来向我们求助时,我们就让会做此项工作的大孩子去教他,久而久之,形成特习惯,大孩子愿意帮助小孩子,处处让着小孩子,小孩子看大孩子能做那么多事情,也很崇拜他们,愿意跟他们一起学。那个吴雨烟小朋友有一次在一匙一匙喂完一名2.5岁的小弟弟以后,在班里跑来跑去,然后不论遇到谁,都抑制不住兴奋的神秘的说:“我告诉你,我长大了,嘻嘻,我长大了。”我想这种让孩子在自然而然中学会谦让,学会互相帮助和吴雨烟小朋友那种体会到助人为乐的感觉后自发的欣喜,当前,只有在蒙氏的混龄班里才会实现。

目前,蒙台梭利教育法是国内比较受瞩目的一种教育方法,幼儿园开办蒙氏班级的数量迅速递增,老师们也纷纷学习蒙氏教育法,然而大多数是偏重于教育与机械操作,而忽略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本精神和真正内涵,所以我们要继续不断的深入研究,使之更确切的达到蒙氏教育的目的,更加中国化、本土化,进一步推动我国幼教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作者简介:

陈旭,女,1971年—,汉,吉林省长春市,本科,吉林大学附属第三幼儿园分园,小学高级,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蒙氏蒙台梭教育法
学前蒙氏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分析
激励教育法在农村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中国少数民族蒙氏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蒙台梭利在日本
蒙台梭利教育是完美的吗
走“偏”了的蒙台梭利
冰与火之歌——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谁能在蒙台梭利的“铁王座”之上——蒙台梭利教育市场的“火”与“殇”
初探如何将“蒙氏纪律”渗入幼儿常规教育
指南背景下幼儿园蒙氏混龄教育实施的有效策略
《职业教育法》重要问题修订意见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