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话剧《雷雨》的电影、电视改编

2018-12-24余益欣

赢未来 2018年26期
关键词:改编雷雨话剧

余益欣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许多的文学著作逐渐被改编成影视剧,比如曹禺的话剧作品《雷雨》,就先后被多次改编成不同版本的影视剧作品。但这些影视剧作品在进行改编时,不可避免地受到编剧与导演的影响,这样就会给原著带来非同一般的阐释。

关键词:话剧《雷雨》;电影电视作品;改编

前言:

在影视剧的历史上,将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作品是一种潮流,因为很多文学作品都拥有海量的粉丝读者,将其改编成影视剧作品然后搬上大小银幕,能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获得巨大的经济收益。在对文学作品进行改编时,我们必须秉持适度的原则,使其不能脱离文学作品本身的特色,同时还能满足影视剧传播的特点,此外,还要把握观众的审美,使该文学作品获得更积极的发展。接下来,本文就通过研究话剧《雷雨》不同影视剧版本改编的效果,探讨对文学名著进行影视剧改编的手法和意义。

一、话剧《雷雨》影视作品改编的分析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云在其著作中写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也曾经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落实到影视剧作品的改编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以话剧《雷雨》的电影电视剧作品改编为例,从1933年曹禺先生创作出《雷雨》,到如今,很多的电影人和电视剧人都对其进行了改编,其中尤以孙道临导演和李少红导演改编的影视剧作品最为典型,而且他们对该作品的改编具有浓厚的社会背景和政治环境,此外,导演的性格特征也对他们诠释原作具有极大的影响。

(一)电影版《雷雨》的分析

1984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投资、孙道临导演执导《雷雨》电影版开始拍摄,排出了当时最强大的演员阵容,而且,该电影从1982年立项,孙道临导演多次到原作者曹禺老先生的家中进行拜访,与其研究该话剧的改编事宜。当电影发行后,观众可以发现,电影作品将话剧作品中过去的内容和背景材料推到了“前台”,以蒙太奇的电影方式,生动、直观第呈现出来,增强了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比如,周朴园与侍萍在30年多前的故事,话剧中是由侍萍进行讲述的,而在改编后的电影中,则是用“闪回”的方式进行表现的,同时,把侍萍的讲述作为画外音进行呈现,这样能使观众产生一种极强的代入感,使自身融入到整场电影的情节中。

然而,当时的学术界却对这次改编进行了较为尖锐的批评,称其为“一次不成功的挑战”。同时,观影后的观众,也普遍认为该电影具有浓郁的戏剧味,认为改编后的电影,过于“忠实原著”,在很大的程度上丧失了电影作品对时空的表现力度,牺牲了电影的艺术性。

(二)电视剧版《雷雨》的分析

电视剧导演李少红,其执导的电视剧作品,很多都受到观众的喜爱,如《橘子红了》和《大明宫词》,在很多时候,“李少红出品”成为电视台收视率的有力保证。但上世纪九十年代,她改编并执导的《雷雨》电视剧,却引发了人们的争议,很多了解原作的观众,对这部电视剧作品,纷纷表达了不满和失望。

《雷雨》改编的电视剧,利用了原作中的人物与情节,演绎了原作中并未细致表达的时间和人物关系,但没有给人以丰满、充实之感,反而让人产生一种刻意的做作姿态。因为,对文学作品进行改编,改编的自由度既要受到原作品艺术风格与思想内涵的制约,同时,还受到该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逻辑、思维以及故事情节发展的制约。而李少红导演改编的电视剧《雷雨》,既没有忠实于作者的原作,也米有对其进行超越常规的情节改编,而且,这次改编,破坏了原作品戏剧的结构,极大地弱化了原文的悲剧色彩,并且还将颇具深度和历史意义的原作品转化成为内容肤浅的、肥皂剧式的悲情戏。究其败笔产生的原因,在于以下两点:

第一,在对《雷雨》进行电视剧剧本改编时,编剧和导演错误地认为该剧应阐述周萍与繁漪的爱情悲剧,而且,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不是封建礼教与伦理秩序的束缚,而是男女两性对爱情不同的理解与态度造成的,这就严重违背了对文学作品进行影视剧改编的原则,即主题思想不能背离文学原著。因此,该电视剧剧本的改编,就因为背离了原著的主题思想,也违背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显得十分平庸、肤浅,因此,导致了电视剧改编的失败。

第二,在对《雷雨》进行电视剧改编的过程中,编剧和导演没有合乎逻辑、合乎情理地对原著里的人物性格进行改编,使得电视剧表现的人物性格与原作品产生了极大的分歧,严重地影响了原著表达的主题。例如,周朴园这个人,在原著中是一个十分专横、冷酷、残忍且伪善的资本家,同时,他还是这个充满罪恶的家庭的缔造者与统治者,他之所以要禁固繁漪,把她当成神经病,强迫她喝药,其目的就是要压抑繁漪的个性,使其在孩子们面前能“做一个服从的榜样”。这股蛮横不讲理的劲头,不容许任何人分辩。但是在改编后的电视剧中,编剧和导演却把周朴园描绘成一个慈爱的丈夫,居然耐心地对繁漪进行说服,当繁漪喝下药后,两人居然相视一笑。这一幕,删去了原著中展现的那种剑拔弩张、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氛,刻意描绘夫妻二人的恩爱有加,违背了原作,把原作表达的社会悲剧的艺术震撼力改编得无影无踪,显得十分滑稽、可笑。

二、从《雷雨》的影视剧改编探讨名著的改编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随之提高,文学名著对我們具有很强的精神吸引,是我们丰富的精神食粮,对其进行影视剧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对观众的吸引力超越了原著。因为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是根据自己的文学素养结合文字叙述塑造心目中的画面,而影视剧则是以画面、色彩和声音,给观众以直观、形象的画面,为他们带来非同一般的视觉享受,因此,在对名著进行改编时,编剧和导演必须遵循改编的原则,不违背作者的写作意图,不颠覆作品的主题,同时,还要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满足观众的精神追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话剧《雷雨》的电影、电视剧改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这是笔者对该剧改编的一点浅显见解,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的批评斧正。

参考文献:

[1]王羽萌.研究话剧《雷雨》的电影、电视改编[J].大众文艺,2018(22):20-21.

[2]张艳.话剧《雷雨》的影视改编策略分析[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33):25-26.

[3]邱宇.话剧《雷雨》,舞剧改编的多维尝试与跨界阐发[J].舞蹈,2017(2):32-35.

猜你喜欢

改编雷雨话剧
话剧《坦先生》
雷雨天
雷雨
话剧《二月》海报
雷雨
《烈日灼心》:文字到影像的改编策略
中韩两国对真实事件的电影改编理念
雷雨
由《万物理论》看英国传记文学的改编
莫言文学作品电影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