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巧妙的课堂评价的重要性

2018-12-24董晓英

赢未来 2018年26期
关键词:刘老师鸟儿课文

董晓英

最近参加了送教下乡培训,有幸观摩了几位省市级教学能手的新课标公开课,受益匪浅。从而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在课堂上抓住时机进行有效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进而实现课堂质态的良性循环,使课堂因有效评价而高效精彩。现在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自己在教学评价方面的体会和粗浅认识。

一、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

高效课堂从双边活动向多边互动转变。课堂上不仅有学生之间的评价、师对生的评价或生对师的评价,还要有小组间的群体评价。无论运用哪种评价,都要让评价最大程度发挥激励促进功能。

1、自我评价,反思提高。

例如:儒林小学王建宁老师执教《生死攸关的烛光》时,在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情读小女儿杰奎琳的话,老师问:“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学生此时积极反思自己的朗读中存在哪些优点,还有哪些不足,需要怎么进一步学习改进。这样的自我评价效果自然比通过他人指点得到的效果要好得多,同时不难看出这对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意识也有好处。接着老师又说:“你想听听老师的建议吗?”这样不仅仅是学生自己在评价中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愿意去思考,在思考中逐步提高自我。

2、生生互评,生长悟点。

宝鸡实验小学刘宜老师执教的《谁说没有规则》,在教学“满不在乎”这个词语时,让学生试读句子,问:“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你觉得应该怎么读?”“谁会读出‘满不在乎?”在反复的评价矫正中,学生读得入情入境,如此,不仅理解了词语,更加深了对句子的理解。

3、师生互评,渗透指导。

我校张红利老师执教《家》时,张老师出示“蓝天是白云的家”,范读后让学生评:“你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有的学生说老师读得很有感情,有的学生说老师读得很美。老师袒露自己读得美是因为在读的时候头脑中想象到了这样的画面。评价中不经意渗透了朗读指导,也为下面学生成功的朗读奠定了基础。

二、要注重评价形式的多变

1、以问促评。

我在执教《鸟儿的侦察报告》中有这样一段:

我的鸟儿通过侦察发回了4份报告,这些报告中提到的鸟的同伴都怎么了?它们为什么会这样?是谁造成这样的结果?如果你是这些鸟儿,你想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你想对人类说些什么?

学生一通想象发言后,针对学生的回答,我作出耐人寻味的提醒型的评价:“明明是鸟儿在鸣叫,为什么说是在倾诉、在呼唤、在哀求呢?”通过巧妙的评价将课文的学习引向深处,使这段话的内涵更丰富了。

2、以行代评。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赞许的表情、肯定的眼神、亲切的抚摸等体态语言给学生鼓励,适时刺激学生的兴奋点,使少数学生的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变,关注全体,凸显课堂人文和谐,使课堂始终呈现高效。

3、以物奖评。

教师要善于把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运用多种变化的奖励方式,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充分发挥奖励的激励作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三、要注重评价语言的多彩

1、评价语言必须真实坦诚。

不要使用一味的“你真好”、“你真棒”、“你真行”、“真会读”、“真了不起”等笼统评价语言,要让评价语言具体:好——好在哪?棒——怎么棒?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由此可见,无论什么样的评价必须动情。在教学中运用评价应以事实为依据,善用语言,激发学生长久的、内在的积极性,善于发现值得鼓励的地方,避免廉价的表扬,不能毫无根据地妄加评价。教师要遵循严谨审慎、实事求是的态度,针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评价,做到既不伤其自尊,又能指出不足,让学生能扬长避短、發展特长、张扬个性。

我在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我喜欢》时,设置了小练笔,模仿我《我喜欢》的表达方法写一种你喜欢的事物,一节课的引导激趣已经将孩子们要表达的欲望调动到极致,大家纷纷举手发言,平时不发言的琪琪都高高的举起了小手,我让她站起来说说,她羞涩地说:“我喜欢我们的祖国,因为她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我也喜欢花,因为花把我们的生活装点的更美丽。”诗一样的语言从琪琪的小嘴里流淌出来,我很震惊,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随口而出:“老师也喜欢你,因为你不但心存美好,你还是一个爱国的孩子。”琪琪的脸上晕开了一朵漂亮的“红花”,那是得到别人认可和赞扬以后的自信。听课的老师投来赞许的目光,我想这是对琪琪的赞扬,也是对我真诚而不失时机的评价学生的肯定。

2、评价语言力争宽容赏识。

看过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一次公开课视频,他不经意地让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而又声情并茂。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并真诚地说:“你读得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篇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精彩表现的学生的,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于老师的。

3、评价语言具有导向作用。

刘宜老师在执教《谁说没有规则》时,在总结本文每小节句式的特点后,刘老师出示了两副不遵守规则的图片,配上提示语引导学生仿写,写完后刘老师说:“我发现咱班的小诗人不少呢!现在大家就自己平时见到的不遵守规则的现象写成小诗。”刘老师的语言起到了导向作用。学生能从心灵深处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灵活运用评价语言,给学生一个自由思维的空间,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对文本形成更深刻的理解。 让我们的高效课堂更加高效!

猜你喜欢

刘老师鸟儿课文
与鸟儿的秋日邂逅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刘老师想开小车
幽默的刘老师
鸟儿
让鸟儿把烦恼叼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