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教学中的“导入”设计

2018-12-24梁海飞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10期
关键词:因势利导启发导入

梁海飞

【摘 要】英语教学中导入的方法很多,一个善导的教师,总会设计导入设计,即运用各种手段将要教学的语言知识恰如其分地导入,从而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技能,为其他教学环节作好铺垫。

【关键词】导入;激发;启发;因势利导;设疑导入

“导入”是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的重要一步。一个善导的教师,总会运用各种手段将要教学的语言知识恰如其分地导入,确保学生弄清其意思、语法要领及应用,从而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优化课堂结构,为其他教学环节作好铺垫。我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就“导入”这一环节进行了一些探索,收到了优良的效果。现归纳如下:

一、激发兴趣启发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对学习课题产生兴趣和期待时,就会形成一种渴求掌握知识的内在需要和强大动力。从教学角度来讲,教师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想法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注意,已达到乐中学、学中乐。

1.直观导入

直观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所学英语,而且视、听结合,易于加深印象,强化记忆,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坚持利用实物、卡片等导入生词,运用图画、幻灯或其他电教设备介绍新的语言项目。比如:在导入“half ”一词时就用小刀把一个苹果切成两半或将一张纸撕成两半来教这一单词。这种直观导入的方法一方面是学生能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习新语言,有助于准确的理解和语言的运用;另一方面,教师的讲解也变得生动活泼,给学生以深刻印象。

2.身势语导入

在英语课的导入环节中,教师如能充分、合理地利用身势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语言的效果,并且能使导入的内容简洁明快、通俗易懂,收到表情达意、事半功倍之效果。如:在导入“laugh, cry, jump, asleep, happy, angry, put on, take off ”等词和词组时,教师只需利用眼神、面部表情或动作等就能使学生一看便知、一听就懂。

3.情景导入

学生在没有自然交际环境的条件下学习英语主要靠教师去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这就需要给学生设置一个切实可行的、恰如其分的语境,把学生置于交际或半交际的语言情景之中,为学生的语言交际提供“场所”。如:在处理七年级When is your birthday的导入步骤时,教师拿着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盒,走到一位同学跟前说:“Today is your birthday. Happy birthday to you! Heres your present.”他不假思索地说:“Thank you very much.”接着教师指向后面同学,示意往后传递,于是这个同学又拿起这份“礼物”转向下一位同学说,“Heres your present.”这样创设情景再伴有有效的连锁操练,学生理解所导入的语言知识就容易的多。

4.讲故事导入

利用讲故事引出所学的新知识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好办法。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如果对学生说:“Today Im going to tell you a story.”你就会发现几十双期待的眼睛都在望着你,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十分集中,对于新内容的接受能力也随之加强。他们边听边思考,很快记住一些新的语言材料。

二、提出问题 因势利导

教师在讲授知识时,总会结合教材抓住重、难点,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导入,起到引出文章之作用。

1.设疑导入

教师结合新授内容精心设计一些疑点,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八年级Unit 8 Will people have robots?时,我问道:“Do you think people will live to 200 years old?”同学们纷纷作答。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促进学生自我参与意识;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小组讨论中来。

2.悬念导入

得体的悬念是一种兴奋剂。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设下悬念,能勾起学生强烈的破疑愿望,激起他们寻根探源和求知的欲望,从而使师生向具有“信息沟”的交际过度。Did you have a banana milk shake?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这样给学生留下悬念直至他们学完课文,知道了“banana milk shake”如何作时,心中的石头才落了地。学习起来更是事半功倍。

三、循序渐进 温故知新

学习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都不能一次完成,而要循環往复,逐步深化。我们结合教学实际,用以下两种方法来设计导入。

1.对比导入

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如果能把内容相同、相反、相关等可比性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就能帮助学生把孤立的、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是他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形成一个条理清楚、系统化的知识网络和思维框架,从而提高学生比较、归纳事物的能力。

教学中运用简表是进行对比的最好的办法,如:在Grade Eight 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边说边把关键词写在表格了如下:

当教师说到“ Tina is…”时,学生就会跟着说“taller, more outgoing friendlier, funnier, and so on。”这样,学生极易明了意思,有的学生还未进行到“practice”那一步,就会自如流畅地用英语表达这一对话的主要意思。

从学生已知的词汇、语法、已经具备的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出发,引出新的语言点和语法点。比如:时间表达法在七、八、九年级都出现过,学生在学习时间表达法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忆旧引新的办法,先让学生对照时间练习2︰15(two fifteen),5︰15(five fifteen),然后介绍另一种说法:a quarter past two,a quarter past five,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掌握了后一种方法,而且还能灵活运用。

总之,搞好“导入”这一课堂教学的设计,不仅是新大纲和新教材本身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兴趣、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关键所在。只有教师设计的精当,英语教学的目的才能如期达到。

猜你喜欢

因势利导启发导入
聚焦时政析热点 因势利导巧复习
因势利导抢市场,练好内功助发展——迅达咨询砥砺奋进的五年
顺时而变促转型 因势利导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