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县情、校情出发谈中职人才培养的想法和做法

2018-12-24洪景彦赵利剑姜淑杰

赢未来 2018年16期
关键词:做法人才培养

洪景彦 赵利剑 姜淑杰

摘要: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农村发展的源泉,是解决农村“三农”问题的根本,党的富民强国政策给农村带来了希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培养农村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人才培养;创新育人;想法、做法

一、强化内涵建设,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1、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实施省课程改革方案,学校以农学、汽修专业课改实验为龙头,以点带面,结合调研和实践,进行了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结构、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改革,形成了任务驱动、项目教学、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在新課程评价标准下,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学习兴趣更为浓厚,课改工作已初见成效。

2、开展各级各类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每年投入10万元,用于教师专业培训、教师转型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多次组织专业教师赴哈尔滨、佳木斯、伊春等地学习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优秀教师团队。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为主线,以“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德为人先”为准则,以规范师德行为、提升师德水平为重点,明师道、正师德、扬师风,关心学生成长,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了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职业教育发展环境。

二、创新育人模式,落地升学两不误

把立足点放在培养农村的落地人才上,把农村体力型人才向科技型人才发展。近年来,职教中心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切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培养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诚实守信、勤勉尽职的职业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教育学生牢固树立立足岗位、增强本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操守,增强了职业素养、法制观念和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深化专业、课程、 教材体系改革,积极开展集团化办学和定向培养。推进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逐步形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他们认识到科技进村是农民富裕的最有效办法,绥滨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迎难而上解决了科技进村的几大难题。

1、为当地培养有能力、有知识、有技术的人才做领军人物。15年来共培养新型农业人才1500余名。在全县十个乡镇、百余村屯中作为科技致富带头人,带领农民走科技致富的道路。全校涉农类专业学生415人(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现有学生108人),本科以上教师14人,高级教师7人,校内实训实验室4个,校外农业科技示范田500余亩,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本着“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开在农户家”的教学思想,强调理论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的教学设计,理论知识为实践服务,实践推动理论更新的理念,在科技示范田的建设中80%的设计思路与栽培方式,品种设置品种试验都来自于学生,让学生成为科技示范田的主人。

2、适应农村设专业,拓宽农村人才流动途径。

全校经过两年的市场调查与农村调研,发现现在农村农机具

使用已大面积推广,以及农用小汽车的普及化的大大提高,为加快农村建设,决定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焊接专业。经过五年的艰苦拼搏,共向农村培养大型农机具手120人,汽车维修人员170余人,焊接技术工人100余人,同时向上级院校输送本科生20余名。

3、送教下乡,改变授课方式;走田间坐地头,做农户的贴心人。

现代的农户对知识的渴求已越来越强烈,但又苦于农忙的季节抽不出时间来学习,面对这种情况学校便组织20余人的送教下乡的“讲师团”。在农忙时与农户一起下地,走在田间了解问题,坐在地头,谈论农村发展问题。从农民的整地、选种、购种、收获等一系列农事操作环节入手,解决农民心中不解的问题,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经过五年的送教下乡,全校“讲师团”编制了适应当地农村发展的校本教材,共印制并发放了3000余册,送教下乡覆盖率达98.2%,受教人数达87.4%。送教下乡中推广新特品种十余种,解决农户科技种田难题300余件。

我们采用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与授课形式解决了农村学习不便的问题,增加了落地人才服务农村的机会。同时通过我们与农户直接接触就会获得生产实践的第一手材料,这样更能促进教学相长。我们的教学就能与时俱进。

三、加速建设步伐,为人才培养奠基

1、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近年来,投资400万元,用于加强实训基地、实验室和功能室建设,建成了现代农业技术实验基地、汽车修修专业教室、体育训练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微机室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加强项目建设,提升综合实力。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职教中心成功申报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670万元,占地面积12466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包括22个教室,1000平方米餐饮客房旅游一体化培训中心,1500平方米汽修、大型农机具实训基地、体育设施等。实训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投资83万元,汽车维修教学设备投资57万元,桌椅等设备投资18万元。职教中心作为省部共建农村职业教育试验区试点县项目实施单位,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项目建设,职教中心的面貌焕然一新,已跨入了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学校的行列。

结语: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校依托县情基本解决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基本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体系,为绥滨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放眼未来,绥滨县职教中心必将成为莘莘学子梦想起航的地方。职教大舞台,有梦你就来!

猜你喜欢

做法人才培养
浅谈利用网络浇灌党建之树
盐城市农业保险发展现状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呼吸科实习护士带教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