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2018-12-24乔守珍

赢未来 2018年26期
关键词:小学策略

乔守珍

摘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要关注其道德素养,帮助学生建立健全人格,学会与人交往。所以,在品德与社会小学阶段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革新教育方法,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以及爱国主义情怀。基于此,我们就小学品德和社会化教学现状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 品德与社会教育 策略

引言:

品德与社会在学生品德培养与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起很大作用,这是一个趣味性、实践性、指导性、特别强的一种综合性课程。本文就辽海出版社教材的品德与社会的内容做案例进行分析,对教学效率的提高、课堂的构建进行分析研究。

一、小學品德社会与生活教学现状

现阶段依旧有许多教师没有深入了解到新课改的内涵,对于品德与社会课程不够重视。依旧沿用传统教学方法,用填鸭式将课堂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并不关注该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不注重实际应用的引申,全凭学生自行记忆和理解,再安排配套练习就算完成教学任务。只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而不重视课堂教学对学生品德的影响,忽视把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目的是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对自己以及对家人对社会都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及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品德。但是由于教师对该课程的认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不适用等原因,学生学习的兴致也不高。我们必须采用适当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品德以及社会实践的目的。

二、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多媒体教学应用

教师讲授学生听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一直沿用的模式,这种模式单一枯燥很难提起学生兴趣,又由于小学生年纪小活泼爱动,注意力集中有限等原因很难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很多学生在学习之后,对课所学知识也是一知半解,很难吸收理解,更不要提强化记忆。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小学生的自身特性,思维跳跃性强、对新事物好奇心强、活泼爱动等特点,我们可以把多媒体教学运用到品德与社会课堂中。比如辽海教材三年级内容《寻路和行路》我们可以利用PPT播放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展示站牌、路牌、以及地图等,教会学生制定路线,根据自己需求选择交替工具等知识。在进行乘车安全和礼貌部分时可以给学生观看与之相关动画或视频,可以采用不礼貌不安全的视频给学生看,加深学生对不礼貌行为的认识,并以此为戒。在乘车安全问题上可以先给大家讲相关注意事项等内容,普及安全知识,再给大家观看由于缺乏安全意识而造成的不良危害等,加深学生对不遵守乘车安全危害的认识,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二)实施生活化教学模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目标。品德与社会生活课我们要把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上选取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案例,加深学生对书本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体验生活领悟生活真谛,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性情并养成良好的品德。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课堂上,教师不应当成为活体教科书,对书本内容进行口头转述以及灌鸭式填充,我们要从学生的视角入手,关注学生生活内容,并以此为切入点,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相关的生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知到生活与知识是密不可分的,教材不是脱离于现实生活的,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提起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以及启发学生主动探索。

例如辽海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课文《家乡的变化》这一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在课前预留思考题目,你的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在课上进行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的方式。首先学生们要了解自己的家乡,由于学生们年纪小对于家乡的过去不了解,为了完成教师的预留作业,学生们可以在家长的监督帮助下,进行家乡资料的查找,再根据现实生活的观察对比,在课堂上说出自己家乡的变化。学生们可以从家乡的风俗,建筑风格,饮食文化等方面查找再加以实地验证,经过亲身体验后,学生对于家乡的认知将会有所深化,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也把教材与生活实际结合,并且培养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观察思考的能力。这种取自教材又结合生活的体验式教学,能够拉近生活与知识的距离。

教育教学的方法不是单一,是可以多元化实行的。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上,我们还可以采用情景剧的表演方式进行,把教学内容戏剧化情景化,让学生广泛参与,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舞台。还可以在这种教学方式中锻炼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让学生围绕课本内容结合生后实际,再进一步进行艺术加工,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的优势,创造一个能够展现自我贴合实际的情景剧。这种情境表演的教学模式适合于单元学习之后,这种实践活动可以把教学内容深化到学生的内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拉近学生与学生的距离,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并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学习回归生活回归实际。

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还可以进行必要的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校园脱离课本,了解社会。在社会调查过程中增长见闻,了解社会现实,把书本知识进行转化,以及引发学生思考。把书本的教材知识,在实践中运用,并在社会实践中学会变通。在品德与社会生活课上可以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接触社会的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在实践中培养或的品德。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对策,我们可以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采取生活化教学措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品德和学习能力进行熏陶。

参考文献:

[1]徐诚. 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8):90.

[2]吴娟. 探究生活化教学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2016(23):71-72.

猜你喜欢

小学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