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交站牌,首都文化的传承载体

2018-12-24王纯

人民周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金台马河夕照

王纯

北京是文化古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北京的地名由来多伴有民俗故事或历史典故。曾经的那些公交站牌,承载着老北京文化的独特记忆,生动刻画了北京人民的生活变迁和民俗风情,以及人们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的信息。所有这些富有文化底蕴的地名不仅包含了北京人的乡情,也是构建古今交流的纽带,是文化的记忆、是历史的传承。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北京作为首都面临着巨大的交通压力和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公共交通发展战略已成为北京市缓解交通压力、解决出行问题的必然选择。公交站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公交出行过程中的必要环节,然而我们看到,随着人们生产经济生活的开发和城市的拓建,越来越多的老地名从站牌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某某桥东”“某某桥西”等便于理解的方位站名。

“这些城市化的发展虽然是经济生活进步的体现,是快速经济发展的必要过程,但在发展的同时却忽视了对于精神文明的承载和记忆的保留。留下这些时代的烙印,不但有利于打造文化北京、文化之都的定位,也有利于保留人们对首都的城市感情和城市记忆。”东亚银行北京雅宝路支行副行长闫言多年来一直热心于社会公益,曾通过相关渠道向有关部门反映过这个问题,她说,北京是历史之都、文化之都,北京的文化中心建设理应成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国审美风范、创新中华文化元素的代表和典范,只有做好文化的传承方能为城市建设留住基因、留住传统。“建设人文北京应该依托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从细处着手将文化气息融入街边巷角,为市民打造文化氛围浓厚的生活环境,引经据典,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讲好中国故事,将文化和生活融合在一起。”

公交站名故事多

由那些公交站名所引申出的历史文化记忆,至今仍被很多老北京人所津津乐道。

119路、125路公交车有一站叫“芍药居”,关于此站名的由来,当地有这样一个传闻:清乾隆年间,位于此地的太阳宫香火很旺。有一天,乾隆皇帝到太阳宫施香,当路过一家小店铺门前时,见店里摆着许多鲜花,并以芍药花居多,一位老者正精心地浇灌着芍药花。乾隆皇帝龙颜大悦,因为后宫娘娘最爱用芍药调的花蜜养颜。于是乘兴给小花店赐名“芍药居”,并要店家将芍药花进送宫里。以后村里的许多人家便开始种植芍药花,除了进送皇宫外,还远销到京城。从此,这个无名小村便依小花店之名而称“芍药居”,并一直沿用至今。

457路公交車途经“劲松”站,在20世纪初出版的北京地图上,今劲松地区标注的地名是“架松坟”,因其墓地上有六棵古代的龙松,弯曲着的主干有架木支撑而得名。架松的主人是赫赫有名的清代开国功臣肃武亲王豪格,是清初八家铁帽子王(即世袭罔替)之一。约在20世纪40—50年代,架松坟的六棵古松先后枯死或被伐。20世纪70年代,政府投资在这里建设居民住宅社区,1981年1月决定成立街道办事处。给办事处取个什么名称呢?毛泽东同志曾在1961年写有七绝《题庐山仙人洞》诗一首,有“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之句,故取名劲松。

95路公交车有一站叫“亮马桥”,说到亮马桥要先说一说亮马河,它是东直门外一条小河,相传早年间来京客商的马车队在进城之前,都要在这条小河里给马匹洗涮,冲掉一路的征尘,洗完马后,便将马拴在河边的大柳树上,等把马身上的水渍晾干了再进城,以图吉利,于是此河就被称为“晾马河”,后谐音为“亮马河”。也有人认为历史上的亮马河一带水源充足,牧草丰盛,明永乐年间皇家的御马苑就设在这里,于是将临近的河流称为牧马河,又因牧马在皇家使用前要清洗和晾晒干净,所以将此河称为“晾马河”,后谐音为“亮马河”。清朝时在河上修建了一座汉白玉石桥,称亮马桥,以后便把桥东北面的两个村子称为亮马桥村和小亮马桥村。而今,当年的小石桥早已没了踪迹,在亮马河上建起了一座大型立交桥,最初称亮马新桥,后因表彰为建桥出资捐助的企业而称燕莎桥。

113路、402路公交车有一站“金台夕照”。金台夕照又称“道陵夕照”,位于中都西南大房山,金陵在金元之际已遭破坏,到明代因年久失修,仅有残迹,现为北京的一处遗址景观,微画雕《金台夕照》用图像化方式复原这“金陵”景观。乾隆依据历代的诗及其有关记述,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作诗,概括了金台的历史情况。诗曰:“九龙妙笔写空蒙,疑是荒基西或东。要在好贤传以久,何妨存古托其中。豪词赋鹜谁过客,博辨方孟任小童。遗迹明昌重校检,睾然高望想流风。”立“金台夕照”碑于朝阳门外关东店苗家地教场,教场中有个高台,称为金台,每年春分、秋分前后,夕阳西下之后一小段时间,由于金台地势较高,暂时还有一段太阳光线照到这个地方,这本是一种自然现象,可是,有一次乾隆帝巡行到了此地,看到了这一景色,起了疑心。据说他问明这里的地名后,担心姓苗的得天时地利,对朝廷不利。于是改苗家地为“金台夕照”,并就地立了一座碑,借以破坏苗姓的风水,这就是燕京八景中“金台夕照”的由来。

传承首都文化,从公交站牌开始

据了解,仅在北京朝阳区,像这样能讲出历史故事的公交站名不少于50处,而这些人们口口相传的地名由来,在很多95后、00后甚至他们的父母那里,已经开始被逐渐淡忘,这些历史民俗故事在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可追溯起这些典故原由,其中蕴含的地区发展历史变迁,是不可多得的文化宝藏。历经岁月的沧桑,如今很多老地名已经消逝,但其名称却定格在了公交站牌上。一座座老站牌,成为老北京的一个个地标,让镌刻在老站名上的历史与文化传承至今;一座座老站牌,矗立在北京的街头,就像一部部史书,等待人们去阅读。

“利用公交站点的站牌顶端空隙,为站名历史或渊源做个简要的介绍标注,不但有利于对周边地区的历史渊源、文化典故以及地名由来进行宣传,打造文化车站,还可以利用公众碎片化时间进行科普教育,能够丰富公众知识体系,提升人们对北京的认识、了解和认同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副教授郭斌称,重要站点站牌上记录历史变迁,可以让等车的人们品味到随处的典故,感受首都的文化,增进城市与人们的感情交流。

当然,对于公交站点的历史人文故事的宣传可以多种方式进行,不仅可以利用电子化手段呈现,在节约资源的同时便于信息更新迭代,也可以用传统的喷墨打印等方式呈现,便于人们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使候车的乘客全面了解地区的历史梗概和变迁等发展面貌,同时也增加了候车的乐趣,提升对文化北京的认同感。将文化科普融入百姓生活,利用候车期间的阅读时间了解车站介绍,让市民熟悉风俗文化、学习传统故事、了解历史传承、收获科普知识,家长可以用趣味生动的方式让孩子了解北京城市发展史,让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增长人文素养、增强人文见识、增强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金台马河夕照
夕照查达(布面油画)
万金台战斗遗址
归途
夕照高邮湖
河道疏浚断面设计探讨——以濛马河上段为例
你没有回头,我也没有说
WATING FOR THE SUNSET
金台观日
金台之歌
石马河速记: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