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2018-12-24董顺娣梁悫

求学·素材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方鸿渐围城饭局

董顺娣 梁悫

【编者按】

网络时代小康社会,快餐式、碎片化的阅读满足了我们的眼睛却安抚不了我们浮躁的心灵。来一场经典阅读吧,让我们在经典阅读中找到精神的依托和创新的泉源。本栏目旨在通过倡导“经典阅读”,分享阅读体验,达成“悦读经典”的目标,实现立言立人之理想。

【作者与作品】

大才子的“小”创作

《围城》的作者钱钟书放在今天就是一枚妥妥的学霸。据说,他4岁识字,15岁开始系统阅读《古文辞类纂》《骈体文钞》《十八家诗钞》 等选本,18岁时以国文优异、英文满分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外文系,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就与吴晗、夏鼐一起被誉为“三才子”(另一说是钱钟书与曹禺、颜敏蘅并称“清华三杰”,钱钟书以“清华之龙”居三杰之首)。25岁时以第一名的好成绩成为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赴英国牛津大学留学,28岁时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有人说钱钟书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文学理论家,是一座学贯中西、记忆超群的活体图书馆,是一个功能强劲的搜索数据库”。余英时则说“钱先生是中国古典文化里面最后一个风雅之士”。

钱钟书一生著作颇丰,有《谈艺录》《宋诗集注》《管锥篇》等十几部学术著作,也有《写在人生边上》《猫》《人鬼兽》等一众散文作品。《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在他的文学创作生涯中的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

【阅读指径】

也说《围城》的幽默

我上大学那会儿,《围城》正热。我的当代文学老师把《围城》列入必读书目。听说这是一本幽默的百科全书,我兴冲冲地从图书馆借来一读,却没读到特别的幽默之处,倒感觉有些压抑,我一面可怜那无用的方鸿渐,一面又觉得这也是他咎由自取。1990年12月,电视连续剧《围城》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原著沾光热卖,我也跟风买了一本。再讀,却读出了兴味,以至于爱不释手。从此床头又多了一部大书。

重读又重读《围城》,每次都忍俊不禁。果然,钱钟书是位幽默大师!他有时用新奇的比喻引你发笑,有时用辛辣的讽刺引你发笑,有时又用雄辩的逻辑引你发笑。文中之隽思妙语,俯拾皆是。

譬如,谈物价上涨,他写道“物价像吹断了线的风筝,又像得道成仙,平地飞升”,作者将物价比喻为风筝,不求形似却得神似,已是新奇,又比作得道成仙之人,平地飞升,联想新奇,令人叫绝;写唐晓芙的笑容“方鸿渐看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唐晓芙的迷人和方鸿渐的迷醉活灵活现,同时给人以“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的美好联想;写春心勃动,他这么形容,“这春气鼓动得人心像婴孩出齿时的牙龈肉,受到一种生机透芽的痛痒”,作者将春心的骚动比作婴孩的出牙,隐隐地感觉难受,却又遏制不住它的生长,青春的勃发与青春的烦恼全写进了这痛痒之中;写泥泞,“一觉醒来,天气若无其事的晴朗,只是黄泥地表示夜有来雨,面粘心硬,像夏天半溶的太妃糖,走路容易滑倒” 。道路泥泞本叫人心烦,他偏偏用甜蜜的糖去形容它,这样的思维跨度也是够绝的;还有更绝的:“烤山薯这东西,本来像中国谚语里的私情男女,‘偷着不如偷不着,香味比滋味好。你闻的时候,觉得非吃不可,真到嘴也不过尔尔”,用抽象比喻具象,新鲜又别致,令人联想起琦君的名句“雨后的青山像泪洗过的良心”。还有“她的平淡,更使鸿渐恐惧,觉得这是爱情超热烈的安稳,仿佛飓风后的海洋波平浪静,而底下随时潜伏着汹涌翻腾的力量”“女孩子第一次有男朋友的心境也像白水冲了红酒,说不上爱情,只是一种温淡的兴奋”等,实在太多了!这样新奇的比喻几乎随手翻几页就能看见,以至于有人甚至觉得钱钟书简直是在卖弄自己的才情。如果你要做妙语摘抄,恐怕会有忙不过来的感觉。

比新奇的比喻更动人的还有辛辣的讽刺。方鸿渐在欧洲留学没混到一纸博士文凭,回国之前,受到老父和岳父的两面夹击,才知道“这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虚、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自己没有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是不是又犀利又精辟?这样的议论俯拾皆是,比如,“科学跟科学家大不相同,科学家像酒,越老越可贵,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 。深刻与辛辣兼而有之。有时,钱钟书在叙事后添个小议论,幽默的效果立马显现。譬如,方鸿渐的挂名岳父劝方鸿渐要顺从挂名岳母,说 “她平时身体老不好,所以我总让她三分”。作者说,这“三分”,不是“三分流水七分尘”的“三分”,而是“天下只有三分月色”的“三分”。读者立刻会心一笑,脑子里跳出一个惧内的上海小男人形象。又如,“高松年身为校长,对学校里三院十系的学问,样样都通——这个‘通就像‘火车畅通和‘肠胃通顺的‘通,几句门面话从耳朵里进去直通嘴里出来,一点不在脑子里停留”,读前半节,你正要对高校长肃然起敬,看后半节,你才知道讽刺的辛辣。正如中国相声里的抖包袱,平铺稳垫层层包裹之后,蓦然抖开,满堂喝彩。

《围城》的幽默不在情节上,在散珠碎玉般的文字里。如若不是平心静气地品读,而是风卷残云般的浏览,断乎读不出滋味。

【读后有感】

饭局里的人生——读《围城》有感

民以食为天,故饭桌也许是世上最好的谈判桌。要想了解一个人,不妨请他吃一顿饭;要想读懂《围城》,也不妨细品其中的饭局,从中也许你能窥见人性与人心。

《围城》第一章,方鸿渐在回国的邮船上与鲍小姐相遇,无聊的旅途从此有了生机,吹海风、吸纸烟都充满浓情蜜意。可自从鲍小姐的发夹被管方鸿渐铺位的服务生拾得,并以此来敲诈之后 ,他俩做什么事都别扭起来了,理想中应有的浪漫情侣餐也吃得不欢而散。

“方鸿渐想吃中国馆子,鲍小姐定要吃西餐。两人找了一家门面还像样的西餐馆,谁知道从冷盆到咖啡,没一样东西可口: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时期伏在水里;除醋以外,面包、牛油、红酒无一不酸。”就连讨好取媚的话,也发了酸变了味。

细细想来,未必是西餐馆不好,只怕是心情不好罢了。西餐馆的食物透着过期食品的气息,或许是隐喻着这段见不得阳光的“爱情”的死去。廉耻不廉,很贵。即使是游戏人生的男女,也清楚地知道这个道理,只是有时假装不知而已。

如果说,上一个饭局是方鸿渐永远也不希望记起的饭局,那么下面这一个饭局则是他愿意一生铭记的饭局。方鸿渐想请心爱的唐小姐下馆子,怕她不肯赏光,便也请了她的表姐苏文纨。苏小姐单恋方先生,以为可以和方鸿渐吃个甜蜜的饭,不料还有唐晓芙这个电灯泡,便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了饭局。唐小姐本也要拒绝的,可表姐三番五次打电话催她早点回绝,于是赌气地赴了宴。方鸿渐惊喜之余感激不尽,怕饭菜不合唐小姐的胃口,点了五六个人吃的菜,以便多点选择,不至于饿到心中的女神。唐小姐笑他“这不是吃菜,这像神农尝百草”。结果是俩人没尝多少菜,倒说了一大箩话。方鸿渐还成功地要到了唐小姐的电话,约了后天到唐府去拜访。

可见,饭局不在“饭”,在“局”。有道是“有情喝水比蜜甜”。唐小姐吃的不是饭,是情。方鸿渐请客不在吃,在聊。有时,饭只是交际的媒介,人们借着它表情达意。苏文纨深知饭局之味,可惜她被醋意激伤,忘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道理。

老天爷好像天生喜欢开玩笑,一个美妙的饭局让方鸿渐心里的希望像氢气球般在天空高高飘扬,可紧接着就有一个糟糕的饭局将其戳破。这是赵辛楣的饭局。赵辛楣痴恋苏小姐二十年,不料苏小姐回国后心里嘴里只有方鸿渐。赵辛楣很是不爽,他立意要让方鸿渐在苏小姐面前尽失颜面,因此请来哲学家褚慎明和大才子董斜川。这真是一个热闹的饭局!号称从来不等女人的哲学家褚先生一见到苏小姐,大眼珠差点弹出眼眶,苏小姐与他客套两句,他更激动得夹鼻眼镜都掉进了牛奶杯里。然而眼前的狼狈并没有影响他对哲学问题的“透彻”分析,也没有影响他与世界著名哲学家的“深厚友谊”。方鸿渐不是对手,只有被罚酒。而大才子董斜川则一边作诗,一边对“陵谷山原”进行批评指正。方鸿渐既作不出诗来,也抬不出世伯世叔辈的大诗人来撑面子,自然又得罚酒。偏偏方鸿渐酒量比胆量还小,结果当场“恁阑一吐”。赵辛楣要方鸿渐当着苏小姐的面出丑的计划差不多完全成功,可是这成功只证实了他的失败——苏小姐要亲自送方鸿渐回家。

这个饭局,仿佛微缩的人生舞台。赵辛楣的妒意和恨意,方鸿渐的懦弱和心虚,褚慎明的虚荣与好色,董斜川的傲慢与虚荣,苏文纨的痴情与做作轮番展演。也许,我们会嘲笑他们的不堪,殊不知,他们就是有时候的我们。

《围城》的饭局远不止这三个 ,还有老友小聚,同事新聚,旅途饭局,相亲饭局,不一而足。其中滋味,有赖诸君各自寻味。

【研读链接】

《围城》序

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的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人物当然是虚构的,有历史癖的人不用费心考订。

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身,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時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不过,近来觉得献书也像“致身于国”“还政于民”等佳话,只是语言幻成的空花泡影,名说交付出去,其实只仿佛魔术家玩的飞刀,放手而并没有脱手。随你怎样把作品奉献给人,作品总是作者自己的。大不了一本书,还不值得这样精巧地不老实,因此罢了。

【你言我语】

杨绛谈《围城》

说到《围城》的创作,钱钟书的夫人杨绛说: “这本书是‘锱铢积累写成的,我是‘锱铢积累读完的。每天晚上他把写成的稿子给我看,急切地瞧我怎么反映。我笑,他也笑;我大笑,他也大笑,因为笑的不仅是书上的事,还有书外的事,我不用说明笑什么,反正彼此心照不宣。然后,他就告诉我下一段打算写什么,我就急切地等着看他怎么写。他平均每天写五百字左右,他给我看的是定稿,不再改动。”

说到《围城》热,杨绛说:“自从一九八○年《围城》在国内重印以来,我经常看到钟书对来信和登门的读者表示歉意——或是诚诚恳恳地奉劝别研究什么《围城》,或客客气气地推说‘无可奉告,或者竟是既欠礼貌又不讲情理的拒绝。一次我听他在电话里对一位求见的英国女士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金风送爽,又逢中秋。中秋是一杯酿了千年的醇酒,细细品味,也许会品出绵绵的思念,品出团圆的美满,品出人月同圆的祈愿,品出中华文化的醇香……

猜你喜欢

方鸿渐围城饭局
追忆黄蜀芹:敢拍《围城》,尽情绽放
美好的饭局不应该多于四个人
社交电商的“围城”
浅谈《围城》中方鸿渐的围城人生
围城之外
打破无形的围城
饭局
方鸿渐与贾宝玉的围城内外
饭局趣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