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国士 天下无双
2018-12-24吕秋艳
【考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题目,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18年,一个“改革开放40周年人物评选”的活动引发热议,究其缘由,是科研专家、文学大师,要和网红、演员同框竞选……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谈谈改革开放40年来,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灵魂级人物”该是怎样的人,你心中对“国家精神”或“国魂”的定义又是什么。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呈现】
内容18分+表达18分+发展17分=53分
脊 梁
河北省三河市第一中学 李博为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
———鲁迅
鲁迅以笔代戈,战斗一生,他唤醒民众、为民请命,被誉为“民族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发展迅猛,无论是经济、军事,还是科技、文化,都有显著提高,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让我国在国际上渐渐有了自己的话语权。这,是几代人的努力造就的。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一个“改革开放40周年人物评选”的活动引发热议,理由是科研专家、文学大师,要和网红、演员同框竞选,而在这之前,内地女演员范冰冰因被授予国家精神奖而被共青团怒批:“中国精神何在?”一场关于“国家精神”的争论至今不休。
到底何为中国精神?
我认为,中国精神在这位勤劳上进的老人身上。他没日没夜不断地尝试,最终培育出了杂交水稻,解决了十几亿中国人的温饱问题。2017年,他培育出海水稻,震惊世界。所有人都记住了这位埋头苦干、实现了让人们远离饥饿梦想的老人的名字:袁隆平。中国精神在这些埋头苦干的人身上。
我认为,中国精神在这位悄然离去的老人身上。他奋斗了40年,研制出我国的激光陀螺,为中国尖端武器装上了眼睛,真正能够指哪打哪,令我国的军事实力再度突飞猛进,让我们记住这位敢打硬仗、拼命硬干的物理学专家:高伯龙。2017年12月6日,89岁的高伯龙去世。中国精神在这些拼命硬干的人身上。
我认为,中国精神在那些不断努力尝试的科学家身上。“没有待过实验室的人不会明白,成百上千次反复的尝试有多么枯燥、寂寞,没有非凡的毅力,不可能战胜那些失败的恐惧和迷茫,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果。”2017年,以屠呦呦为代表的科学家团队成功研制出了青蒿素,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并因此斩获诺贝尔生物学奖。可又有多少人知道背后的故事?他们曾经在研制过程中屡屡不前,当时以屠呦呦为代表的科学团队为了保证药物安全甚至以身试药,屠呦呦更是因试药导致肝中毒,他们忍受了这一切艰难困苦。是的,历史应该铭记这些舍身求法、忘我工作的人。
“剩下来的时间,还是希望能安安静静做一点事,没什么牛可吹的。”她是中国地质学业的开拓者,更是中国经济命脉——石油的发掘者。她创造性的研究工作为水生脊椎动物向陆地的演化提供了新观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她的理论甚至改写了世界历史。如今已耄耋之年的她,探索科学的脚步仍没有停歇。她叫张弥曼,中国精神就体现在这些科学创新的人身上。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还有许多像兰小草一样的人,他们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不断拼搏。我认为他们才最具中国精神,他们当之无愧是中国人的脊梁。
鲁迅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国家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魂。国之魂者,立国之本。我们不要忘记这些兢兢业业的工作者,不要忘记这些为中国崛起而做出伟大贡献的人,他们是中国人的脊梁。向大国脊梁致敬!
【创作心得·李博为】
我是如何用三招写出作文的?
材料繁杂与中心明确。当我看到这道作文题时,不是毫无头绪,而是觉得想写的东西太多了。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各方面实力均突飞猛进,有太多太多为此做出伟大贡献的人,比如袁隆平、屠呦呦、莫言、女排等。但在讨论国魂和中国精神的时候,我的脑海中是极为混乱的。到底何为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中国人不可缺少的东西,国魂是立国之本。但我用语言表达出来时却并不是很理想。因为中心不是很明确,作文结构不够清晰,材料堆砌严重,我甚至把邱少云等军人都拽了出来,题目叫“中国魂”,大而空,内容又拉拉杂杂写到军魂,后来实在写不下去了。而文采,根本与我不沾边。经过老师的指导和多番改良,我明白了:修改文章就是在锤炼思想,中心明确之后,材料才不会繁杂无章。于是我学会了第一招:提问式明确中心,分列式例证回答。
名言警句与思路清晰。“提问式明确中心,分列式例证回答”的写作手法,不仅使我的文章中心明确了,文章思路也渐渐清晰。但“到底何为中国精神?”如何回答呢?开始的文章,我就把几则材料随便摆放在那里,老师说可以用相同句式做每段的第一句话。于是“我认为”的句式飘进脑海,这既回答了中心论题,又总括了全段内容,于是思路瞬间豁然开朗。接下来就是文采了。例证描写简洁,多用整句,这固然好,但如果不光是为了增加些文采,还要有论证的力度的话,名言警句便是最佳选择。我果断地选用了鲁迅的名言。但是我只用了一句——“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我非常得意,因为用这句话来阐释中国精神非常恰切。没想到老师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吗?只放开头,你让结尾怎么办?”于是我又在素材库里趸来“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将之放在了结尾,这样首尾呼应,结构圆合,美观又严谨。这招最有效,这第二招叫:句式引领例证,名言首尾照应。
过度缝合与变化拓展。我最得意的地方就在这里了。老师说完每段开头用句式引领,我选择了“我认为”的句式之后,总觉得每段与中心论点还有距离,点题还不够力度。于是举一反三,我想到每段结尾也可以总括一下,顺便过渡到下一段,或与下一段建立联系,那样文章就更加严丝合缝了。于是有了埋头苦干的袁隆平、拼命硬干的高伯龙、舍身求法的屠呦呦。三句话总括每段还与第一句的鲁迅名言相照应,达到每段首尾严谨,紧扣中心;达到全文总分结构,设问点题。此时,我得意地把文章读给爸爸听,爸爸说文章写得很好,但对脊梁的定义太局限了,还有其他一些人,比如默默工作的老师等。我茅塞顿开。我突破鲁迅名言的总括局限,有了第7段科学创新的人和第8段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人,文章主题升华拓展瞬间完成。后来,老师又轻描淡写地把每段隐藏在段间的名言提到了开头,为文章增色不少,再一次让我体会到了名言的力量。这就是经验,这第三招叫:过度缝合巧妙,变化拓展灵活。
【导师点评·吕秋艳】
我有国士,天下无双。他们朴实无华,将毕生献于科研,挺起了大国崛起的脊梁。这次的作文题目正面对接民族主旋律,弘扬国家正能量。作者的文章《脊梁》也握紧时代脉搏,读后让人激情澎湃。
本文中心明确,思路清晰。文章采用两段设问式提出论题,三段例证排比回答,两段拓展引申,首尾各两段名言照应的方法,使得文章結构严谨,首尾圆合,段落精致,富于变化。实属文思匠心的上乘之作。
本文文采斐然。鲁迅名言恰如其分地证明了我们对大国脊梁应该有的态度。张弥曼的名言,说明了科学创新的巨人是如此谦逊低调的为人。《小草》歌词家喻户晓,简洁明了,证明还有许多默默无闻的国之栋梁。文章引述材料中的“一个”“热议”等,细节上用词准确精妙,文采自现。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唯有“国魂”立中间,感受大国风采、民族精神和时代品格,唱响主旋律,增强集体认同感,作文教学重任在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