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的“三要”教育
2018-12-24冯子川
冯子川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級技能型人才。中职学校教育如何才能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做很多工作,而加强对中职学生的三观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和素养教育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抓手和一条有效的途径。
三观要正。三观一般指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是指人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而价值观则是指对体现在商品里的社会必要劳动的看法。对正处于三观形成阶段的中职学生来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中职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塑造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三观不正”不仅贻害学生个体,也将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很有必要在中职学校教育中通过主题教育、榜样示范、争先创优等活动来全面推行端正三观的教育。
习惯要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身,相反,坏的习惯就会使人受害终生。在中职学校教育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同时,更应采取行之有效措施,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于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而中职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核心就是:讲礼貌,讲卫生,讲规矩。讲礼貌,从主动打招呼做起,无论是见到老师、同学,还是见到亲人朋友,也无论是见到熟悉的还是陌生的人,都要学会主动打招呼。讲卫生,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给自己、给别人、给公众一个整洁干净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讲规矩,就是遵纪守法,严于律己,做合格的中职学生。
素养要高。作为一名合格的中职学生,除了三观正、习惯好外,还应不断提高包括身体、人文和职业的素养,才能为拥有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身体素养要高。青年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其体质是否健康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人文素养要高。中职教育在强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重视人文素养教育,才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职业素养要高。职业素养是中职学生走向社会赖于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作为一名合格的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至少应包含:拥有一项过硬的技术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具有学习新技术新技能的能力。
中职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作为中职教育人,我们要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强对中职学生的三观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和素养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三观正、习惯好、素养高”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技能型人才。
(作者系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副校长)
责任编辑 魏家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