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慢进生的作文能力
2018-12-24孟宪振
学生写作文难,教学生写作文更难,教慢进生写作文更是难上加难,这是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深有同感的一句话。平时,每当提及慢进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不少老师都摇头叹息,感到束手无策,说他们是“朽木不可雕也,孺子不可教也”。事实是否如此呢?十几年来,我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在培养慢进生作文能力方面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下面我就谈谈在培养慢进生作文能力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适当降低要求,循序渐进,使慢进生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
德国犹太裔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美国作家爱默生也曾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决。”因而我认为,要使慢进生的作文有所进步,首先要尊重、信任和鼓励慢进生,使他们增强自信心。所以,在每次上作文课时,我都要来到慢进生身边,耐心地询问他们对写这篇作文还有什么问题和困难,鼓励他们放心大胆地去写,从而使他们打消了顾虑,拿起了手中的笔。同时,我在批改慢进生的作文写评语时,在给他们指出问题的基础上,更多的是给予鼓励。每次发现慢进生写得好的作文,都要让他们自己读给全班同学听。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有效地改变了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和厌倦情绪,使他们逐步树立了写好作文的信心。
小学生作文还只是文章写作的初始阶段,因此,衡量学生作文的优劣,不能用教师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要求过高或揠苗助长的做法,是造成学生怕写作文的重要因素。确切地说,学生的每一次作文都是一次练笔。衡量这种作文,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知识能力、生活环境等诸方面的因素去进行适度评价。一般来说,只要写得比上次有进步,就应该加以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例如,我发现学生把课文里学到的句子或句式恰当地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就用红笔画上连圈号;发现学生将课外书中学来的好句子或段落,经过自己的略微加工,贴切地用到了自己的作文里,我就用红曲线将它显示出来。如果全篇都不怎么好,只有一个词或一个短语用得好,我就在词或短语下面画上三角号。对于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等方面,只要在某一方面比上次作文有进步,我就在批语上加以肯定,并给较高的等次予以鼓励。有些作文出现的问题实在太多,我就当面给学生提出改进建议,并鼓励其认真改正。这样对慢进生适度降低要求,使慢进生“蹦一蹦,就可以够到桃子”,也就是说,使慢进生有了近期的努力目标。慢进生只要经过努力达到这个目标,就可以受到表扬,进步大的还可以上“光荣榜”。这样,慢进生有了获得感,也就产生了积极向上的愿望,我进而因势利导,不断对其提出新的目标,这样循序渐进,学生的作文能力不断得到了提高。
为了不挫伤慢进生的积极性,我始终坚持“四个绝不”:一、绝不拿慢进生的作文对慢进生进行批评指责,说他们的作文这儿不行,那儿也不中,甚至说他们没干过一样“鲜活”;二、绝不用慢进生的作文做讲评的反面教材,也就是当着众多学生的面,说这个慢进生的作文这里写得不好,那里写得也不行;三、绝不拿慢进生的作文跟快进生的作文作比较。慢进生的作文因为写得不好,所以他们写作的勇气和兴趣本来就很小。如果此时拿他们的作文跟快进生的作文进行比较,就会使他们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从而他们仅有的一点勇气和兴趣也就被比掉了;四、绝不给慢进生的作文下生硬的评语,同时还要对慢进生作文中的问题做个别指导,专为慢进生“开小灶”,有时还指导他们重写或改写。
另外,我对慢进生的作文只要发现点滴进步和优点,就及时表扬鼓励,使慢进生时时拥有成功的感觉,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加强面批,个别辅导,成效显著
慢进生不仅心理状态差,其作文基础也很差。因此,对慢进生加强面批和个别辅导是十分必要的。
在作文评改中,给学生的作文写上旁批和总评,对老师来说,比较节省时间;对一般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他们也都能把老师写的内容看懂;但对慢进生来说却非常困难,他们看不太懂,收效甚微。因为作文本来就是一种难题,即使快进生在作文中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像中心不鲜明突出啦,选材不典型,没有代表性啦,详略不当啦,也时常出现,慢进生就更不言而喻了,教师无法在评语中一一写出,即使写出了学生愿看,也不一定能看懂。有些学生的作文比较差,每次面批只能解决一两个问题。面批后,不能就此罢休,必须根据学生原作,提出相应的要求,并对其进行第二次写作前的再指导。指导完后,催促其赶快进行第二次写作。这叫“乘胜追击”、“趁热打铁”。对作文能力过差的,我就帮助他们设计文章修改,指导他们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分段,如何列提纲,甚至为他们提供文中的词句,即“扶着走”。这样做比较具体,慢进生就能逐渐学会一点。学会一点,他们自然就会产生一点兴趣。而后我指导的越来越少,让他们自己创作的越来越多,如此训练下去,他们掌握的越来越多,写作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其作文水平便会逐渐得以提高。
三、“下水”示范,指导慢进生把作文写具体
慢进生作文的另一个问题是记叙事物不具体。本来一个很好的作文素材,三言两语就被写完了,也就是只有简单的叙述,没有具体的描写。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观察事物不细致,但更重要的是学生不知道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具体。因此,教师不能強制性地要求篇幅长,或者笼统地要求写具体,而是要教给学生把作文写具体的方法。在这方面我除了注意指导观察外,还亲自“下水”,给慢进生做出“写具体”的示范。例如,在让学生写《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时,我抓住课外活动时同学们喜欢参与的跳高、打乒乓球、拔河这三个项目指导学生进行分解,让他们知道怎样才能写具体。如:一是分解动作。跳高可突出写一个同学的动作,这一动作可以分解为四个方面去细写:助跑、起跳、翻越、落地;二是分解人物。打乒乓球可从人物上分解为四个方面去描写:甲方勇猛抽杀,乙方奋力救球,裁判严肃认真,观众情绪热烈。三是分解时间。拔河活动可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分解:比赛哨声响前,哨声响后,结束的哨声快响时,终止的哨声吹响后。通过指导,慢进生们也写出了层次清楚、内容比较具体的好作文。此外,教师还可以从慢进生的作文中摘出一两句或者一两段话改写,然后让慢进生把改写前后的句子进行对比,使他们从中体会把文章写具体的方法,最后再让慢进生依照老师的样子写自己的作文。文章写具体了,篇幅自然也就长了。作文有了具体内容,从其它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就有了基础。另外,“互批互改,以快进生带慢进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都是帮助慢进生提高作文能力的好方法。
要提高慢进生的作文能力,必须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做大量耐心而又细致的工作。只要我们真诚热情地去帮助他们,耐心细致地指导他们,付出辛勤的劳动,慢进生的作文能力是一定能够提高的。
孟宪振,山东巨野县田庄镇丁官屯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