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见证邮政40年改革变迁

2018-12-24王孝文

新天地 2018年12期
关键词:邮包中国邮政邮递员

王孝文

回顾邮政这40年的发展,邮政代代相传服務的精神,对于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的发展,无疑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自1896年至今,中国邮政事业已走过120多年的风雨历程。在这漫漫征途中,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始终紧扣新发展理念,通过改革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并发展成为业务范围覆盖传统邮政、金融、包裹快递、电子商务等领域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过去,邮政窗口只能寄信、寄包裹,现在能办特快专递、国际小包;过去,查询包裹情况至少要1周时间,现在客户自己就能在网上实时监控邮件位置;过去我们走着送邮件,现在用无人机送件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记得40年前,父亲远赴外地工作,和我们北京的亲人只能书信联系。那时父亲每个月都会写一封信,每次写信都是改了又改,然后誊抄在信纸上,再到3公里外的乡邮政所邮寄。一封信寄到家里已经是半个月以后了,等收到回信,就又过去了半个月。每次远远看到有送信车路过,心里都特别高兴,还有些许期盼。一辆“二八”自行车、一个绿色邮包,当时是邮递人的标配。每天,邮递员将几十斤重的邮包放在自行车篮里,便开始了一天的邮件投递工作。当时,道路条件还不好,邮递员负责投递的地方有的比较偏远。邮递员吃力地蹬着自行车,颠簸在坑坑洼洼的路上,一出去就是一天。有的乡村没有道路,邮递员还要把数十斤重的邮包拿下来,背在肩上,徒步将一封封寄托游子思念的家书、传递思慕的情书亲手送到收信人手上。当时通信不发达,每一封信件对收信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邮递员们每次都是小心翼翼地保管着信件邮包,不让雨水雪水打湿了。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虽然城市电话有了跨越性的发展,但是信件仍然是人们沟通的主要方式。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社会人员流动性加剧,使得邮件量增加,给邮政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每天进出的信件大量增加,报刊种类也在逐年增多,也增加了投递工作量。中国邮政对自身服务水平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封邮件从收寄到运输、分拣再到投递,都有着严格的时间限制。一般情况下,平信一个星期,快件三至四天就可以到达全国。

我一边从事着邮政的基层工作,一边也努力学习,提高自己。当时,我白天上班从事邮递工作,照顾着家里的老人小孩,晚上还去夜校学习。现在的中国邮政,早已不是“二八自行车,绿色邮包”的时代。经过改革开放40年,中国邮政的业务从单一的寄递信件,到邮政、金融、保险、速递、证券等全面发展。中国邮政坚持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积极投身新业态,由一家传统的邮政企业发展成为经营邮政基础性业务、金融业务、快递物流业务和电子商务的现代企业集团。目前中国邮政全网日处理能力达2400万件,全国县及县以上快递包裹全程时限缩短至60小时以内。

今年3月,我家门口出现了一个“邮政惠民生活驿站”,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走了进去,里面如同一个超市,这个菜站里布满了货架、柜台,其中饮料、零食占据了较小部分,大部分则是蔬菜、水果。我看了看,整个店铺中蔬菜、水果的品种总共近百种。在通讯手段日益丰富的今天,传统的邮政业务已被越来越少地使用;而作为曾经紧密伴随市民生活的邮局,却仍然分布在大街小巷。我深深知道,不管时代怎么变,“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不能变。一代代邮政人必将乘风破浪、砥砺前行,使中国邮政的光荣传统和奋斗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更好地向社会各界展示了我们邮政人敢于吃苦、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

猜你喜欢

邮包中国邮政邮递员
邮包
快乐的邮递员
Китайский рынок почтовых услуг стал самым быстро растущим в мире
中国邮政的2015
两个邮递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