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模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疗效分析
2018-12-24叶国玲毛媛媛罗惠陈兴灿
叶国玲 毛媛媛 罗惠 陈兴灿⋆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实质出血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致残率和病死率高[1]。外科手术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死率。预见性护理是一种有针对性、有目标对患者实施系统性的护理指导模式,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和习惯[2]。本文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运动功能和神经康复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均行手术治疗。纳入标准:(1)经颅脑磁共振成像、CT确诊患者为脑出血。(2)患者无智力障碍,能了解问卷内容。(3)排除外伤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脑出血。(4)排除重度或昏迷不醒的高血压脑出血。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预见性护理),各45例。对照组男41例,女4例;年龄50~75岁。出血量35~90ml。观察组男39例,女6例;年龄50~77岁。出血量37~90ml。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出血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项目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1)常规护理:依据神经内科护理常规脑出血治疗原则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①监护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体征。②定时开窗换气及紫外线消毒,保证病室温湿度。③记录患者术后肢体运动状况,一旦发现类似于偏瘫症状,立即给予运动指导,随着病情缓解,逐渐增加运动量。④记录患者术后精神状况和意识变化,针对某些过激情绪等症状给予特定的心理护理,改善患者康复心情。(2)预见性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为预见患者病情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提出预见性护理。①预防感染:针对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消化系统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易感染部位,给予感染预防护理,例如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昏迷患者的鼻饲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等。②预防便秘:患者饮食中增加纤维素含量,从少到多;此外,根据病情充分补充液体,早餐前30min嘱患者喝一杯温水以刺激排便;指导患者及家属每天沿肠蠕动的方向按摩腹部。③肢体运动指导:协助家属或患者行穿衣、坐起、站立等练习,40min/次,3次/d。定时为患者进行背部和四肢按摩。④体位指导:指导患者或告知家属正确的卧床体位,协助患者翻身,着重指导患者摆放肢体功能位置和变换体位的方法。⑤语言训练指导:指导患者定时听收音机或看电视新闻,刺激其语言听觉,结合图像、手势等指导患者练习句子,激励患者开口说话。⑥认知指导:利用宣传册、讲座及视频等定期向患者说明疾病相关知识,用良好心态理性对待疾病,指导其自我护理,增加康复信心。
1.3 观察指标 (1)运动功能评定:①采用简化的运动量表(FMA)评定患者肢体运动功能[3],评分<50分:肢体运动功能严重障碍;50~84分:肢体运动功能明显障碍;85~95分:肢体运动功能中度障碍;96~99分:肢体运动功能轻度障碍;100分:肢体运动功能无障碍。②采用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4],总分126分,分别从移动能力、控制括约肌能力及自我照顾等方面评价,评分18分:日常生活完全依赖;19~35分:极重度依赖;36~53分:重度依赖;54~71分:中度依赖;72~89分:轻度依赖;90~107分:极轻度依赖;评分108~125分:基本上独立;126分:完全独立。(2)神经功能评定:患者在护理前和护理3周后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依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5]。分别对意识、凝视、面瘫、言语、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8项给予评分,面瘫0~2分;凝视0~4分;言语、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和步行均为0~6分;意识为0~9分。总评分在0~45分,评分越高,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3)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调查:护理满意度采取调查问卷法,调查表由本院结合具体科室和医疗设备的情况制定,分为:不满意、一般、较满意和非常满意4个等级;共发放问卷90份,由患者或家属填写,且全部回收。满意率=(较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总调查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MA和FIM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FMA和FIM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FMA和FIM评分比较[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FMA FIM观察组 45 干预前 29.43±10.15 33.64±20.89干预后 91.37±13.64*# 87.58±24.32*#对照组 45 干预前 31.05±9.67 32.73±21.71干预后 63.18±12.98* 56.24±25.52*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5 19.62±1.21 8.06±0.92*#对照组 45 18.04±1.14 14.15±1.33*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比较[n(%)]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主要是由于脑实质内静脉、动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导致的,病情发展迅速,且脑水肿引起的颅内压升高,形成脑疝,临床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人们生活健康[6]。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不再是单纯的外科治疗,而是手术辅以科学护理,能最大限度提升患者临床疗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7]。预见性护理是指依据患者疾病的变化特点、发展规律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出准确的护理判断,制定合理的护理手段进行干预的护理模式。
有研究报道,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易压迫神经,引发患者运动功能障碍[8]。患者的肢体运动困难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会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阻碍术后康复;单纯外科手术只能一定程度清除颅内血肿,无法维持患者的后续治疗[9]。因此,有效的术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FMA和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预见性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分析原因认为,预见性护理是护士积极指导术后患者肢体运动,每天辅助患者穿衣、起坐、站立等练习,加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定时帮助患者按摩四肢和背部,加速血液循环,避免肢体僵硬,恢复肢体感觉功能。因此,预见性护理能有效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恢复程度与自身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相关。患者颅内出血会引起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抑制神经细胞的再生能力,中断神经纤维的生理性传导;临床上,只能依靠早期大脑的可塑性,利用感觉、运动等刺激来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本资料结果显示,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促进大脑皮层可塑性的发展,实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减轻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