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常见寄生虫病防治措施探讨
2018-12-23陈英陈学理
陈英 陈学理
摘 要:猪寄生虫病种类众多,是生猪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但寄生虫病症状较轻,一般不会造成急性死亡,容易被养殖户忽视。本文分析几种常见的生猪寄生虫病和防治措施。
关键词:寄生虫;生猪养殖;防治
寄生虫病不会造成急性的大量死亡,但会寄生在猪身体中,争夺养分,释放毒素,造成其它疾病。而且感染了寄生虫病的生猪品质不好,难以卖出正常价格,并且会对猪肉消费者的身体造成危害。因此生猪养殖一定要重视寄生虫病,做好相关防治工作。
一、常见的生猪寄生虫病及防治措施
1.猪毛首线虫病
猪毛首线虫病又称鞭虫,主要寄生在仔猪的盲肠中,会使仔猪出现食欲减退、腹泻和贫血等,严重的会导致仔猪在断奶期死亡。
预防仔猪感染猪毛首线虫病,要保持猪舍卫生,定期多次打扫,对猪进行定期的药物驱虫。减少仔猪的感染率。对仔猪进行定期检查,发现感染猪毛首线虫的仔猪要及时治疗,酚嘧啶对猪毛首线虫病有最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拌料或口服。
2.猪弓形虫病
猪弓形虫病的特点是人畜共患,多种温血动物都可能会感染,感染弓形虫病的猪可能会感染人类。猪弓形虫病可能会导致生猪呼吸困难、高热,甚至会引发流产、畸胎等。猪弓形虫病感染源广泛,感染途径多。
预防猪弓形虫病,要定期消毒猪舍,定期对生猪进行检测,注射猪弓形虫疫苗。消灭养殖场内的老鼠,对于疑似死于此病的死猪要焚烧深埋,流产胎儿也要焚烧掩埋。
治疗弓形虫可以选择磺胺类药物,还可以配合镇痛解热药物,加强补液,维持生猪体内循环。
3.猪蛔虫病
猪蛔虫一般寄生在仔猪的小肠内,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常见寄生虫病,仔猪最易感染,猪成年后受到感染也没有明显的症状,但会成为猪蛔虫病的传染源。猪蛔虫病会导致猪营养不良、贫血、消瘦,严重时会造成死亡。
预防猪蛔虫病,要保持猪舍卫生,定期清洁,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清理猪粪便,防止猪粪便污染猪舍环境,保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定期驱虫,在配种前,怀孕母猪和断奶前的仔猪都要驱虫。春秋两季作为猪蛔虫病的多发时期更加要注意驱虫。引进种猪时要将种猪全面隔离检查,确认种猪没有感染。
预防猪感染蛔虫病可以使用敌百虫、赛嘧啶等驱虫药,根据猪的体型大小和其他情况选择适当的剂量。
4.猪球虫病
猪球虫病由球虫引起,通常寄生在猪小肠上皮细胞中。猪感染球虫的症状是腹泻,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猪成年后一般都会感染此病,夏季气温高,湿润多雨,是此病的高发期。
预防猪球虫病,要保证猪舍清洁,保证饲料和饮水卫生,及时处理猪粪便,使用抗球虫药物进行驱虫。
感染猪球虫后可以使用百球清等药物进行治疗。
5.猪疥螨病
猪疥螨病一般寄生在猪的皮肤,主要寄生在仔猪的眼圈、耳朵、面颊,严重时会蔓延到体侧,具有高传染性,剧痒难耐,感染的猪会在墙角摩擦,增加体液渗出,体毛脱落,角质层加厚,同时伴有食欲不振,生长缓慢。
预防猪疥螨病,要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卫生、干燥、通风,定期消毒。已感染的病猪要及时隔离治疗。可以使用多拉菌素注射液皮下注射预防。
6.猪肺线虫病
猪肺线虫寄生在猪仔的支气管和细支气管中,主要在夏秋发病。猪感染肺线虫病,会伴随长时间的高烧,呼吸困难,喉咙红肿,呼吸系统会有不同程度的病害。猪肺线虫病发展到晚期,会导致病猪窒息死亡。
预防猪肺线虫病,要做好猪舍清洁,保证猪舍通风、透光,夏秋注意控制猪舍生猪数量,降低猪舍的闷热感,定期对猪舍进行全面消毒,对疑似发病的猪要及时隔离就诊,防止蔓延。
左旋咪唑对治疗猪肺线虫病有很好的作用。
二、常见猪寄生虫病的治疗和护理
1.保持猪舍卫生清洁
猪感染寄生虫后,要及时就医诊断,对症下药进行治疗。同时由于寄生虫病的传染性,病猪要隔离治疗,猪舍要做好衛生工作,及时彻底消毒,对生猪进行驱虫工作,防止生猪接触寄生虫病原体。驱虫药物尽量选择低毒性的药物。对猪粪便要及时清理,集中进行杀虫工作,做好灭虫工作,消灭猪舍周围的鼠类、蚊虫等携带寄生虫的动物。
2.做好对生猪的观察工作
生猪患有寄生虫病的,早期会有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消瘦等症状。养殖户要注意观察生猪状况,及时诊断治疗,并对生猪进行严格监控。在猪舍内喷洒百虫敌等药物可以有效驱虫。皮下注射左旋咪唑,对猪蛔虫、猪肺线虫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三、结语
猪寄生虫病发病慢,病源广,种类多,会严重影响生猪成活率,降低猪肉品质,给生猪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一般做好猪舍清洁,保证饲料和饮水卫生,定期驱虫打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猪寄生虫病,加强猪的营养,增强生猪的抵抗力,在寄生虫病适当增加生猪的活动量,减少病猪的传染率。在猪感染寄生虫后要及时就医,及早诊断治疗,减少损失。
参考文献:
[1]刘进保. 猪的常见寄生虫病防治措施探讨[J]. 甘肃畜牧兽医, 2016, 46(17):71-72.
[2]王刚刚. 猪的常见寄生虫病防治措施探讨[J]. 兽医导刊, 2016(4):117.
[3]季平. 猪常见寄生虫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J]. 现代畜牧科技, 2016(1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