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分析
2018-12-23李淑芳长沙理工大学
文/李淑芳,长沙理工大学
审计质量无论是在审计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是重点关注的问题,提高审计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无论站在从国家层面还是研究者层面都对提高审计质量非常重视,各个国家都相继出台了提高审计质量的相关政策,如美国著名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国内外的各学者也在如何提高审计质量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但由于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众多,而审计质量又是不可量化的,只能用替代指标来衡量,在以往的研究中也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替代指标,也正是这些现实原因关于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大多是孤立零散存在的,这对以后的研究非常不利,因此本文拟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以方便日后的研究。
1 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
通过总结近几年国内外关于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本文发现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1 会计师事务所:一是事务所组织形式,刘启亮(2015)认为事务所组织形式是影响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其研究认为相较于有限责任组织形式的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的事务所将责任落实到每个项目组的注册会计师个人身上,这样参与审计的签字注册会计师要单独为其审计的项目负法律责任,对其个人产生的影响更大,会迫使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不断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和谨慎性,从而提高审计质量。他们的研究表明同一注册会计师同年,如果他在有限责任制身份下出具的非标审计报告要少于其在特殊普通合伙身份下出具的非标审计报告。二是事务所规模,龙小海(2016)用可操纵性应计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用事务所拥有的注册会计师人数来衡量事务所规模,发现被大规模事务所审计的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更低,反映了审计质量更高,从而得出了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呈正比例关系。而刘峰(2007)的研究表明国际四大与非四大的审计质量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用会计盈余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时,国际四大的执业水平更低。另肖星(2012)等人的研究表明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的正比例关系受市场监管环境的影响,只有在有效监管的环境中,事务所规模才与审计质量呈显著的正比例关系。三是事务所扩张方式,唐建新(20 15)的研究表明近些年来时有发生大所合并收购小所的情况,有些事务所为了扩大规模而盲目的扩张,并没有在实质是对收购的小所进行管理,使其整体的管理混乱,审计质量下降,他们的研究表明只有经过整合的实质性合并才能提高合并后的事务所的整体的审计质量。
1.2 被审计公司:一是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由很所因素组成的,而叶陈刚(2015)的研究用监事会人数和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作为变量衡量公司治理结构,研究表明监事会人数与审计质量呈负比例关系,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审计质量呈U型关系且显著。二是高管的独立性,刘继红(2011)的研究表明,当被审计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事务所之间存在关联时,公司更可能收到标准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从而说明高级管理人员和事务所存在关联的审计质量要低于不存在关联的审计质量。三是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以往的研究表明通常设立了审计委员会的公司能提高审计质量,审计委员会规模的扩大也能提高审计质量。
1.3 审计的外部环境:一是审计市场集中度,刘桂良(2008)认为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审计市场的集中度是很低的,存在事务所以低价吸引被审计公司的情况,从而导致了审计质量的降低,他们的研究表明审计市场集中度与审计质量呈负相关关系。刘斌(2014)发现外部制度环境的改善则可以削弱市场集中度与审计质量的负相关关系。二是公共压力,公共压力主要包括媒体舆论,法律威信以及政府监管,相关研究表明媒体舆论和政府监管与审计质量呈正相关关系,而法律威信与审计质量的关系不明显。
2 对审计质量相关研究的总结
通过查阅以前学者的研究,首先本文发现虽然现有研究已经从审计主体,审计客体以及审计环境三个维度对审计质量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但现有研究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审计质量这个定性的指标只能用替代指标来衡量,而国内的相关研究都是直接引用国外学者使用的替代指标,可能不能准确的衡量我国经济大环境下的审计质量,所以本文希望以后的研究能从审计质量的替代指标出发,提出更适用于我国审计环境下的审计质量替代指标。其次,通过对以往的研究进行总结,本文还发现相较于审计主体事务所层面与审计质量的关系研究,从审计客体被审计公司角度出发研究审计质量的文献还不够充分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