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对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分析
2018-12-23盖晓帆沈阳羿天世纪保温工程有限公司
文/盖晓帆,沈阳羿天世纪保温工程有限公司
1 “营改增”在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产生的影响
1.1 对中小企业定价体系产生的影响
“营改增”新政实施后,中下型企业结合自身特性以及经营范围,重新定制出定价体系并进行合理规划。实际制定过程中,中小企业相关部门对应于各自营业利润在政策执行前后的差异,重新选定产品在市场中的定价,以此来保证稳定的营业收入与经营活动。
1.2 促进中小型企业类型下第三产业的发展
对于税改政策实施后各类企业减负情况进行对比,有明显降低税负优势的为第三产业及服务业,将更有利于这类行业的快速发展,进而促使我国国内第三产业进行结构优化与持续升级。主要体现在中小型企业中第三产业类型公司,可以将其购入的固定资产进行项目抵扣,这一税改政策将更有利于第三产业中的中小型公司逐步扩增营运范围,打造更高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服务行业的共同发展。
1.3 影响中小企业收入与利润
“营改增”税制改革之前,我国的税收政策存在营业税与增值税同时征收重复行为,直接降低了中小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收入与利润,并且给这类企业的发展增加了沉重的税赋压力,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阻碍。“营改增”税收政策的贯彻执行,有效规避了中小企业的重复纳税,在以实现盈利为目的的经营过程中获取更多利润,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1.4 中小企业的纳税范围发生改变
“营改增”政策颁布实施以前,我国对中小企业征税主要包括九大范围,而这些涉税范畴内以营业税为主,较少涉及到增值税。并且与“营改增”政策区别体现在抵扣上,无法进行抵扣的有对于企业内采的固定资产、制造业中营业税劳务,以及劳务公司之间相互供应的劳务服务。“营改增”税制改革后,纳税范围也随之发生改变,尤其是对于增值税的征收主要发生在经营活动中生产增值额的部分,有效的解决了重复征税的矛盾。而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与各行业的蓬勃发展,市场的进一步细分,“营改增”政策的实施给中小企业切实减轻负担的利好,增强了第三产业的出口能力,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再添动力。
1.5 企业员工纳税意识发生转变
“营改增”税收制度以来,极大的缓解了中小企业纳税的压力,新的制度改革也对企业中的财务人员专业程度与认知水平提出了及时调整与完善的要求。作为企业中税务工作一线的财务部门,其中相关人员需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与考核,通过培训学习强化企业纳税意识,尤其是企业管理者与负责人要充分意识到依法按时完税的重要性。
2 “营改增”后提高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能力的策略分析
2.1 合理利用税收新政,适应形势变化
市场经济内各行业的税率随着“营改增”改革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各企业要积极主动的学习与运用,融会贯通其内在要求与申报规范制度,并利用在企业合理控制税务费用中,使之成为调节控制的工具。
2.2 纳税工作进行
在“营改增”税务环境之下,中小型企业面对不同类型的供应商,将直接影响到税负的申报金额也不尽相同。在当前市场与社会分工日益细分的形势之下,中小型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离不开生产相关的供应商,尤其在原材料、服务供应、成品运输环节,都将涉及到增值税。中小型企业可以对纳税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将经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更加有效与合理的进行分配,将成本控制的意识与理念贯穿于完整的营运过程中。通过对纳税活动详尽合理的管理与筹划,将能以合法、有效的降低企业在税务支出上的负担,为企业节约成本,减轻其经营压力,更好的投入到生产过程中。
2.3 重要凭证的保管与使用
增值税发票作为重要财务凭证,应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并设立相应的完善、具备可操作性的发票开具、保管等一系列规范制度,及时的对每份票据进行登记。将监管责任落实到个人,以免缺失或损毁后无法进行正常抵扣,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4 构建健全的财务人员培训机制
无论国家政府机构出台何种税收政策,各中小企业中财务部门下的核算人员都是直接参与其中的一线工作者,更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综合素养及完善的知识体系,对于各类政策形势具有较高的敏锐反映与接受能力。因此,财务人员的工作质量与效率以及专业化程度,直接决定了企业在适应不同政策环境、市场需求以及盈利水平的高低,构建完善的财务工作者培训机制是大势所趋。提高只有通过不断的培训学习,让相关人员更好的掌握与领会国家税务新政,才能在企业内部针对性的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做好相应对的税务计划,为企业减轻税赋,扩大企业营收。
3 结语
从我国当前实施营改增税改政策以来,在实际申报中切实的降低了中小型企业的税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营业收入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从经济大环境来说,也对国民经济收入进行了合理有效的优化与再分配,使我国经济进入到了新的进程。而作为受惠企业,也应该抓紧此次机遇,依据企业自身的营运范围与发展规划,全面掌握实施新税收政策,建立完善相应的财务核算与税务申报体系,快速扩大营业收入、壮大企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