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元制”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式探究
2018-12-22丁瑞华
丁瑞华
摘要:“双元制”教育模式曾使德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發展。许昌学院作为河南省第一批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可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主要从加强校企合作、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等方面对该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实践。其中,优化课程体系体现在由企业参与进行课程设置及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方法的改革则主要包括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引入虚拟样机实践教学、以科技竞赛为契机促进学习、利用实验设备进行现场教学等。虽然应用型本科院校运用“双元制”教育模式会受到企业、教师和学生等各方面的制约,但最终会克服种种不利条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关键词:双元制;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式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工业4.0”概念的国家,它引领了世界工业的飞速发展。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便是其“双元制”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解决了普通高等教育无法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受到了全球的青睐,许多国家与德国开展职业教育合作,并以德国为范本改革发展本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从目前儿个尝试进行“双元制”教学改革的职业技术学院所取得的成效来看,效果非常显著。
随着社会对人才学历要求的逐渐提高,许多企业要求学生至少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同时又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能解决一些工程实际问题。因此,近年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许多地方本科院校正在积极向应用型大学转变,许昌学院便是河南省第一批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如果将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合理地应用于这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对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将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可尝试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中将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本土化。
一、“双元制”教育模式简介
“双元制”中的一元指的是“学校”,另一元指的是“企业”。德国的学生在完成十年义务教育后,一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向企业投递简历,企业对其进行资格审核、面试等,然后学生再申请职业学校的入学资格。有的学生则是在读完文理中学后通过同样的程序获得应用型大学的人学资格,之后他们将同时在学校和企业中学习。其中,大概有30%到40%的时间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其他时间则在企业进行实践或工作。学校和企业在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的安排上会有非常紧密的衔接与联系,相互交替并互相补充。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也会时常通过“见面会”、邀请教师到企业参观等形式进行沟通,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适合学生的培养计划。
“双元制”教育模式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极强,这样的教育模式使德国培养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工作及社会经验得以丰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充分体现了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训的整合,为德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二、许昌学院“双元制”教育模式探究
近年,教育部启动了“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对德国、瑞士等五个国家的应用技术大学开展研究,旨在吸收国外先进教育模式的优秀经验,促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但由于中国和德国的国情存在较大的区别,因此不能照搬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加上国内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故不能完全照搬其他高校的经验。许昌学院有必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探究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应用型本科“双元制”教育模式。
(一)加强校企合作
“双元制”教育模式本质上就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培养人才,将学校、企业与学生形成一个有良性循环动力的有机系统。在德国,学生与企业签订有合同,学生有工作实习单位。而我国的应用型高校只能加强与学校周边企业的联系,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习场所,另一方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许昌学院机械类专业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含数控方向和车辆方向)和机械电子工程。周边与这两个专业紧密相关的企业有许昌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继集团结构分公司、许昌豪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昌远东传动轴股份有限公司等。目前,这些企业可接收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希望学校能与这些企业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等方式进行长期的供需合作,在这些企业内建立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
(二)优化课程体系
1.课程设置
“双元制”教育模式既然是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培养,那么其课程的设置就需要企业参与进来。从2014年起,学校启动“双百工程”,计划5年时间内聘任许昌市的100名行业企业骨干技术人才担任学校的兼职教授,参与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建设、研发平台建设等工作,使人才培养与企业的需求紧密接轨。
“双元制”教育模式的课程体系要有效与科学。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双元制”教育课程设置主要体现在各个课程模块中的实践教学:要有专门的实践类课程,要在通识类课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在专业课程中侧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应用及专业能力培养。
2.教学大纲
在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中,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章节与学时分配、重点难点内容等都要与企业职业标准有较强的衔接。借鉴“双元制”教育模式,学校的教学大纲也在不断地进行修改与完善,逐渐突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同题,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
1.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基本采用的是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以实现教学目标。这一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在德国留学期间曾接受过著名的Bernd Ott教授为期三天的教学方法培训,在整体以学习计划和学习组织、职业培训计划和学习地图、技能类型和技能水平、客户订单为完整的行动模式,以问题和行动为导向的学习过程、教案设计等领域获得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对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与掌握。
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最为常用的是项目式教學方法,项目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提出,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学习过程均是围绕着项目进行。笔者在德国的整个专业生产实践均与“定位环输送器”项目有关:通过机械加工完成各零部件的制作,涉及钳工、车削与铣削等;按照图纸进行组件的安装;通过气压控制该输送器的运行,涉及气动的基本原理与元件的选择、安装;通过继电器或PLC控制输送器,涉到电气及PLC的相关知识。
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学校要与企业通力合作,创造条件,设置情境,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入虚拟样机实践教学
由于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政府部门、学校出面与企业进行沟通、协商。为了使学校的转型发展不受到影响,让学生在企业之外学校以内就能真正了解一个机械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流程,可采用基于虚拟样机的工程实践教学方法进行过渡。该教学方法通过构建一种虚拟产品开发项目,在学校内利用现有实验室资源搭建项目开发环境,将学生组成开发团队,完全按照企业产品的开发流程去安排学生的项目进程,即在计算机中利用软件建立虚拟产品模型,再进行仿真测试,然后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直到达到预期的效果为止。因为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如果不是特别需要,就不用制作真正的产品,成本较低,但是能达到与岗位实习差不多的实践效果。
3.以科技竞赛为契机促进学习
德国的项目式教学基本是从企业选择合适的项目来进行的,这对企业、教师、学生来讲都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在我国,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一般不会把项目直接交给学校的教师与学生来做,主要原因是目前学校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初期阶段,实力不强,在完成时间和质量上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因此采用项目教学法需要另辟蹊径。
近年,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教育部、河南省教育厅举办了各种各样的科技竞赛,丰厚的奖品和高含金量的获奖证书激发了学生参赛的热情。以竞赛为契机,根据竞赛题目来制订教学与实践计划,一方面给学生参加竞赛提供了平台,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进行工程实践的效果。目前这些科技竞赛题目成了学校学生进行工程实践的一个重要选题来源,学生通常根据竞赛要求来确定设计要求与性能指标。
4.利用实验设备进行现场教学
许昌学院工程技术中心有120个钳工工作台,有数控车床、铣床、钻床共43台。电气(机电)工程学院有机械原理实验室、机械零件实验室、液压与气动实验室、机电传动实验室、先进装备制造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等。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提高这些机床及实验设备的利用率,积极开展现场教学,使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对常见的机械产品、常用的机械设备有一定的认识。
(四)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
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工程实践背景,才能在授课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给学生更好的指导,因此学校特别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而大多数项目仅靠一个教师是很难完成的,毕竟每个教师的专业知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在某个方面精通,在另外的方面仅仅是了解或者从未涉及,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学校大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工程培训,要求教师定期下车间锻炼或参加生产实训或去企业实践,以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要求教师考取相关的技能证书等。“双百工程”其中的“一百”便是选派一百名教师到许昌市产业集聚区和企事业单位挂职,给教师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
三、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方面
由于地域、学校层次的不同,企业对待实习生也有着不同的态度。许多知名院校通常处于经济发达的地区,这些地方的企业管理水平较高,理念先进,并且通常与这些院校之间有长期合作的项目,因此这些企业比较欢迎和重视本地区院校的学生。但是在其他地区,学校周边的制造类企业,规模一般比较小,产品技术层次较低,生产过程也较简单,而且通常随季节变化出现减产甚至停产现象,这都使得这些企业不愿意接待学校的实习生,即使接纳也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实习效果较差。
(二)教师方面
大部分教师没有在企业工作的背景,甚至没有去企业实践的机会,加上因为评职称的需要,科研任务繁重,因此不能把培养学生的立足点放在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上面,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仅仅是掌握了理论知识,不能做到学以致用,更不要说举一反三了。
(三)学生方面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是"'95后”“00后”,其自主学习能力、生活能力、思维能力、社会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等各方面相对来讲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学习也缺乏一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愿意动手、嫌脏怕累、眼高手低等现象。
以上几个方面的不足之处都有可能使得“双元制”教育模式在推广过程中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四、结束语
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双元制”教育模式在学校的发展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可以肯定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这种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会逐渐被接受,并能有效地推动学校的转型发展进程,捉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修春民.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愉出到19国[J].世界教育信息,2017,(23).
[2]耀骅珊.“双元制”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的建构——苏州健雄学院的探索[J].职教通讯,2017,(28).
[3]杨思国.“双元制”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博西华班为例[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
[4]周志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优势及启示[J].北京教育,2018,(1).
[5]李程.从课程角度看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以应用型本并院校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