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女大学生的女性价值与尊严教育探析
2018-12-22陈惠春张志平
陈惠春 张志平
摘要:本研究从儒家文化对人的价值的重视入手,分析了从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到现代的女性价值与尊严的转变,指出当前娱乐主义、消费主义和“性开放”对女大学生身心的负面影响,并就如何加强女大学生的女性价值与尊严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路。高校和教师要引导女大学生认知女性的价值和尊严,并建立全方位的关爱女生教育机制。
关键词:女大学生;价值观;女性价值;儒家文化
2009年,全国高校女大学生人数首次超过男大学生人数。和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总体而言学习更勤奋、成绩更优秀,但由于其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性,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环境和思潮的伤害,一旦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支撑,就会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所以,高校要特别重视对女大学生女性价值和尊严的教育和引导。
一、从传统男尊女卑观念到现代女性的价值与尊严
中国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其精髓之一就是十分重视人的价值。在儒家看来,要“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就要用礼仪廉耻、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来净化人的心灵、约束人的言行。可以说,儒家的这些思想就是对人的精神价值的高度认知和具体展现。
儒家重视人的价值,却把人的价值尊卑贵贱化,其中影响深远的就是男尊女卑观念。儒家认为,五伦关系中必须确定从属或主次之分并严格遵守各自的角色,才能建立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所以,“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就成为儒家重要的价值观。其中,“夫为妻纲,要求女性必须“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从而导致中国女性几千年来地位不高。
如今,经过五四运动的思想解放,尤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倡导“妇女能顶半边天”,中国女性纷纷参与到社会各行各业的建设中,女性社会地位大大提高,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主张男女平等,并不是让女性处处仿效和等同男性,而是意味着男女在人格、法律、权利、责任、机会等社会属性方面都是平等的,都有同样的价值和尊严,没有高低尊卑之分。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男女双方在生理心理、体质体能、思维方式等自然属性方面的差异。也就是说,男女平等不能一味追求形式上的绝对平等,而是要基于这些性别的差异,发挥男女各自的优势和价值,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当年由于宣扬“男人能做到的,女人一定也能做到”,许多中国女性从事男性才能担负的繁重体力工作,结果给她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还有一些西方女权主义者公然在公共场合裸露上身,以表达女性和男性完全一样的自由。这些看似男女平等的追求,实际上都是对女性价值的误解和不尊。
二、当今三大“潮流”对女大学生价值与尊严的负面影响
随着西方后现代思潮和市场化浪潮的冲击,加上大众传媒和网络新媒体低俗化的推波助澜,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出现了多元化、功利化、自由化的趋势,其中对年轻人影响较大的就是娱乐主义、消费主义、“性开放”。
第一,娱乐主义。当今社会出现了泛娱乐化趋势,以至于娱乐主义成为一些年青人的生活方式。娱乐能够消除紧张情绪,增强幽默感,人们应当有娱乐的时刻,但娱乐过头就变成了娱乐主义。娱乐主义以满足人的低层次感官需求为目的,将人的价值感官化、快乐化。大学生接受了娱乐主义,就可能对任何事都抱着轻松、顺其自然的态度,不再认真地思考和追求了。
第二,消費主义。消费是满足人们生存所需的必要手段和正当行为,但为消费而消费,甚至用物质填充心灵,就陷人了消费主义的误区,甚至发展为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以满足个人物质需求最大化为人生目标,使人本身的价值和尊严都物质化、商品化。
第三,“性开放”。20世纪以来,西方开放的性观念极大地冲击了中国“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观念,将人们从两性禁锢中解放出来,这是中国社会的一大进步。但是近年,受“性开放”观念的影响,一些年轻人走向了性随意、性自由的极端,草率结婚,随意离婚,离婚率也越来越高……性自由把人的身体从道德、婚姻中剥离出来,使人的肉欲和心灵相分离。
女大学生正处于天真浪漫的青春年华,其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加上其天然的爱美之心,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容易受到社会上娱乐主义、消费主义的浸染,一旦陷入浮华生活和物质攀比的误区,就会丧失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可以说,三大“潮流”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大学生展现自我、追求个性的心理需求,但也无形中淡化和削弱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三、引导女大学生认知女性的价值和尊严
当代女大学生都是在新时代成长起来的知识女性,她们有理想、有追求,渴求展现才华与实现自我价值。然而几千年来男尊女卑形成的传统惯性仍然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现代人们的生活,如在养儿育女上重男轻女,在家庭关系上男主外女主内,在求职晋职上男性优先等。传统观念的残余和社会对女性的轻视,困扰着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至于个别女大学生产生了“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依附心理,把未来的人生期望寄托在“夫贵妻荣”上,贬低自我价值。因此,在大学阶段这一人生的关键期,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女性价值教育十分必要。
第一,引导女大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四自”精神和价值观。对女大学生来说,树立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就要展现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现代女性精神。在“四自”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激发女大学生内心深处的身为女性的自信心。性别自信是女性最有价值的精神支柱和女性成功的动力源泉,可以说,没有女性的性别自信,女性的自尊、自立、自强也就无从谈起。
第二,引导女大学生对女性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充满信心。如今的知识经济社会里,一个人的成才、成功主要取决于意志力、聪明才智和专业能力等非性别因素,与性别已没有多大关系。当代女大学生要为处在新时代而自豪,坚信只要勤奋学习,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在未来职场中就有着与男性一样的参与和竞争机会,就能够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当然,社会上仍然残存着对女性的偏见和不公,女大学生不能因此感到自卑和气馁,要把这些偏见和不公转化为人生必须面临的挑战,只有敢于挑战才能取得成功,这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
第三,引导女大学生正确认知女性的性别优势与不足。与男性相比,女性在想象力、感受力、亲和力以及耐心、细心等方面有着独特的潜能和优势,因此,女大学生在未来职业规划时,要充分发掘和发挥这些特长,把适合女性和自身特点的工作和岗位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这样才能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保持竞争力。但也要认识到,女性相对男性来说体质要柔弱,情绪易波动,再加上生理的特殊性及较多的家庭负担,这些都会影响她们的职亚发展。女大学生要正视自身的不足,充分利用大学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平台,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以优异的学业和能力迎接未来职场和家庭上的双重挑战。
四、建立全方位的关爱女生教育机制
要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女性价值与尊严教育,高校各教学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必须通力配合,建立全方位的关爱女生教育机制。
第一,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导向作用。高校政治课教师要利用大学生必修的政治课主阵地,抓住女大学生关注的热点、疑点,用她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传输积极的价值观,矫正不良的价值取向,培养她们独立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增强她们与男性平等竞争的信心,并将崇德向善、修身养性的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教育中去。
第二,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是离学生最近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言谈举止中。尤其女教师要利用同为女性的学生对自己的亲近感、信赖感,发挥好“传帮带”作用。
第三,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滋养作用。高校要积极创建文明、健康、活泼、有序的校园文化氛围,清除校园中低俗、陈腐、颓废的文化垃圾。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社团活动、女性生理卫生和安全知识讲座,促进她们健康成长。
此外,高校可以整合不同院系的学科优势,面向女大学生开设女性教育课程。为此,烟台大学相关院系的一些教师开设了“淑女学堂”全校人文选修课。“淑女学堂”立足中华优秀文化,融合现代西方礼仪礼节,旨在引导女大学生塑造具有淑雅气质的新时代女性形象。
作为高校“半边天”的女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她们还要为人妻、为人母,肩负着养育祖国下一代的重任。因此,关爱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她们进行女性价值和尊严的教育,不仅关系到她们个人的成长和成才,而且事关全民族素质的提升和祖国优秀文明的传承。
参考文献:
[1]馮刚.关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5).
[2]赵伟,王军云,宋华.泛娱乐化现象下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