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对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8-12-22罗陆荣

赢未来 2018年20期
关键词:自主培养能力

罗陆荣

摘要:本文针对传统课堂教学出现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弊端,通过提出和论述创设自主学习的管理机制、精心编写导学案、实行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做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自主;能力;培养

笔者长期在农村中学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进行了长时期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套方法。

一、创设自主学习的管理机制

(一)科学分组,合理搭配

科学分组,合理搭配,就是将不同层次的全班学生合理搭配,分为6个小组,各组成员的小课桌紧靠集中在一起,各坐其位,面对学习。考虑因素包括:成绩优劣、能力强弱、性格差异、性别及班级干部分配等。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坐在一起,可以相互请教,实现合作共赢。

(二)落实职位,人人有责

为了便于管理,每小组选举产生一名组长、一名副组长。小组中,设立纪律委员、各学科代表等,并把工作要求告知每一位成员,然后由小组成员自愿报名担任。这样,保证了小组一成员都有一份职责,让他们亲自感受到自己就是小组的主人;每小组要自主制定组名、组规、组训、组歌,最终形成学生自主管理的有效机制。

(三)制定奖励措施,注入学习动力

奖励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部分,这是对学生努力学习、遵守纪律、积极为集体服务、为小组争光的一种肯定。每星期对于总分排在前三的小组给予“星级小组”荣誉称号,每小组评选两名“星级个人”,其中,待优生占一个名额,旨在鼓励他们为小组集体争光。无论是物质奖励还是精神奖励,都将成为学生不断进步的巨大动力。

二、精心设计,写好导学案

思想品德课的导学案,要体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和难点,注重体现老师的导,为学生的学引路。据调查,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最困难的是记不住知识点,即使记住了,忘记也快;更不会运用知识来解答材料分析题。其主要原因是对知识点不理解,死记硬背,这样,就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价值观形成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设计导学案时,重点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自学部分。主要是把课文重要的知识点变为填空题和简答题来问,其答案从课本上摘录并用红笔画线;第二,合作探究部分,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疑。例如,我在设计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下册,对于班集体中的小群体,我是这样设疑的:

(1)小群体有积极作用一面,在什么情况下会演变为小团体主义?

(2)材料:七年级里有几个同学行动一致,一下课便聚在一起,只要其中一人与他人发生争端,另外马上出手相助。请问:

①这个群体成员之间不是真正的友谊?为什么?②面对这個“小群体”我们应怎么办?③小团体主义与集体主义有什么不同?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展示和点评、补充和质疑的活动,深刻理解了小团体主义含义。

三、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六环节”教学

(一)独学环节:一般课前发导学案,让学生在课外时间自学完成。课堂独学安排5分钟左右时间,主要是让各小组科代表交叉检查各组学生是否完成导学案,不完成的,直接扣该小组的分并公布在小黑板上。通过检查,促使组长和科代表督促本组同学去完成导学案。

(二)交流环节:对导学案的检查和评分完成以后,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先一对一进行分层讨论自学中遇到的困惑,或互相交流自学的体会、答案;帮扶交流结束,由组长组织本小组成员站立集中交流,解决组内遇到的共性疑难问题,时间为10分钟左右。

(三)展示环节:哪一组该展示合作探究中的哪一题答案,由老师安排;由谁到后板进行板书展示或演讲展示,由组长安排,时间为10分钟左右。在板书展示期间,老师要安排其他同学读课文,或者继续交流完成导学案任务,这样,保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

(四)点评环节:点评环节分为六步:第一步,全体同学聚焦后板,前三组同学坐,后三组同学站;第二步,由能力强的学生担当主持人,让展示小组安排代表到后板解读答题思路和答案;第三步,由另一小组代表点评该展示小组的答案是否完整、书写是否工整等问题;第四步,由点评员先征求同学对答案是否有补充和质疑,再问老师是否有补充;第五步,点评员给展示小组打综合分;第六步、点评员征求老师意见,对学生所打的分数是否合理由教师作出最终裁定,保证分数公平公证。各组纪律分,由各组纪律委员交叉评定。整个点评环节,用15分钟左右完成。

(五)小结环节:安排各小组代表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主要谈谈本节课懂得了哪些道理;同时,值日班干统计各小组本节课所得分数;小组长对本小组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小结,学生热爱集体、为小组争荣誉的情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六)巩固环节:对于这一环节,教师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可以让学生整理导学案,也可组织学生背记重点知识,也可小测验,也可布置作业等。

四、认真总结培训,纠正不良行为

少数学生不认真写导学案、不写作业、预备铃响后进教室大吵大闹、不听从纪律委员和组长的管理等不良行为,都是正常现象,一种不良行为成为一种不良习惯,都是得不到及时纠正形成的。因此,我们要防患于未然,要注重及时纠正不良行为,尽可能把当天发生的问题当天解决,否则,不良行为的种类将会不断增加,一旦形成坏习惯后,管理的难度和付出的教育代价将会越来越大。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一种好的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好习惯。要纠正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就是要坚持总结和培训。总结,就是要求各小组长把每天本小组同学的好差表现公布在后板上,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加强培训,就是老师对于当天表现差的小组在课外集中培训。通过不断地总结和培训,既认真教书又要重视育人,全体学生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实践证明,开放的“六环节”教学课堂,强化了学生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习惯,体现了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明显提高,师生得到了共赢。

参考文献:

[1]李炳亭 《高效课堂22条》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9

[2]余文森 《有效教学十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猜你喜欢

自主培养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