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想象能力的激发与培养

2018-12-22范妙娇

赢未来 2018年20期
关键词:表象想象课文

范妙娇

想象是在客观事物的影响下,经过语言的调节,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的发展是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避免学生、协商的形式主义,把语文学习的优势因素充分体现出来。一次,在教学中,要发挥想象的教学参与功能,时时主义激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积累丰富的表象,实现无意想象向有意想象的转变,促进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的姐姐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目的。黄解放老师实验总结的做法是:

1、帮助学生长身丰富的表象积累

表象是经过感知的客观事物在脑中再现的想象。这些形象是学生进行想象的基本因素学生脑中储存的表象越多,质量越高,越能促进现象的发展。显然,帮助学生产生丰富的表象积累,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首先加强对事物的观察是帮助学生增加表象积累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并不能全部认识所看到的事物,但是,他们通过观察能在头脑中留下对事物形象感知,为想象的展开,进一步认识事物打下基础。这便是表象储存。学生表象信息的获得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课内(课本知识与教师的讲解)二是课外(生活中与事物的接触)。

例如《美丽的公鸡》一颗,学生在观察第一幅图时,一学生看到了公鸡在河边水中出现的倒影。课文中并没有“倒影”这一内容。教师要不要指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倒影呢?我觉得应该指导的。学生通过观察既增加了“倒影”表象的储存,又能加深对公鸡骄傲形象的认识。

学生的课外观察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爸爸”“妈妈”概念的认识。对“价格”的理解,恐怕都不是在课堂上得到的。语文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郊游、社会实践,进行景物观察、活动观察,把课文知识扩展到学生的生活之中,学生获得了表象会更加丰富。

其次,加深语言文字的理解,是帮助学生简历明晰的直觉表象的有效方法。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对字、词、句的理解来建立表象而逐步加深的。教学中,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直观条件,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学的理解,提高学生获得表象的质量。

“直观”分为物质直观和意识直观两种形式,教学中,利用图画与实物的展示,使学生建立语言文字的形象。例如,城市的孩子很少知道镰刀是什么,学习“镰刀”这一词语后,让学生亲眼见一见镰刀,“镰刀”的形象就会深深地进入学生脑中,这比单纯地用文字来讲解“镰刀”概念的教学方法要好得多。

意识直观包括教师对课文事物生动的描述,绘声绘色的朗读,情感表情的流露,这都能帮助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形象理解。教学中,不可忽视直观功能的运用,注意培养学生接受意识直观信号的能力。这样学生获得的表象不仅多,二姐会更加明晰深刻。

2、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再造想象

《詹天佑》一课中,在进行“中部凿进法”内容教学时,一位教师直接按照课文文字介绍讲清楚了“中部凿进法”是怎么回事。另一位教师在进行这一内容教学时,先发给学生一张纸,然后要求学生更具课文介绍,画出“中部凿进法”示意图。后一位教师采用画图方法,鼓励学生运用脑中的表象,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加工,在头脑中再现了“中部凿进”形象。学生的这一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再造想象的过程,对学生教学内容的理解深度是不言而喻的。

再造想象是人们根据言语描述,在头脑中产生描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语文教学的知识传授是教师通过语言文字、图画、事物等间接地介绍给学生的。学生只有在头脑中形成与所学内容相似形象,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否则,那只能是学而无用的机械和记忆。

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把问你变成形象的习惯。语言文学的形象思维维持点,为再造想象的展开创造了条件。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再造想象的教学因素,培养学生再造想象能力。

一是要为学生提供想象的内容。小学生的想象经常是无意想象,教学中要求学生由无意想象转向有意想象,并形成自觉把问题变成形象的习惯。这就需要教师从指定内容进行想象训练入手,培养学生再造学生再造想象主动性。

例如《草原》一课用形象的词句描写草原的美景和草原人的热情,这是对学生惊醒再造想象的极好内容。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想象草原的一天、草原的色、草原人的情,从而培养学生有目的的想象能力和习惯。

二是要给予学生想象的时间。小学生的想象力是由低级到高级,由慢到快逐步形成的。教学中,每一问题的提出(学习内容的揭示),学生需要在头脑进行加工组合的时间。这一时间,因人而异,或长或短。教学中,教师有时为了抢时间,完成教学任务,一提出问题就马上要求学生回答,学生几乎没用思考和想象的时间,经常是某一优生回答后,便结束这一问题内容的教学,是数学生的想象不可能全部展开,实际上阻扰学生积极的再造能力。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要么一知半解,要么是机械记忆。

例如。教师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不要忙于举手,想好再说;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时,先不点优生;学生回答问题后,不忙与肯定、评价,让学生自己辨析,继续思考;给予学生较长的思考时间,尽可能让全部学生完成想象过程等。这样,能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完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主动想象习惯的形成,为深入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是要引导学生展开再造想象的过程。小学生受思维发展的限制,想象很容易走一些弯路,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必要和及时的引导,逐步培养学生再造想象的能力。

例如,一名三年级学生理解“慈祥”一词为:“满是皱纹的脸“,这样理解显然是不正确的。但是,应该看到这名学生是在运用想象来表现“慈祥”的形象。这是,不应该轻易否定学生的想象,要把学生的想象引导到正确思路上来。可以这样来引导:凡是有皱纹的脸都是慈祥的吗?怎样的脸才是慈祥的呢?慈祥表现的是脸还是样子呢?学生通过对这几个问题已的思考,便会形成正确的想象思路,而他的想象结果也会和词的意义相吻合。

3、促进学生创造想象的发展

学了《黄河象》一课后,有学生提出:课文写了连很难发现的舌骨和末端脚趾骨都没有丢失,那么黄河象的尾椎到哪里去了呢?

一位教师听了这个问题后说:“课文没有写尾椎的情况,等我去请教了专家后,再告诉大家。”另一位教师听了这个问题后,对学生说:“《黄河象》这课不是写了科学家的假象吗?现在,我们也来想象一下,黄河象的尾椎会到哪儿去了呢?教师这一说,学生活跃了,学生通过想象,有的说,农民挖化石时,不小心把尾椎化石扔掉了。有的说,黄河象陷入淤泥后,起初身体还没被覆盖,尸体腐烂后,尾椎掉落,被河水冲走了。……

显然,后一位教师的教学更有意义,他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想象训练的机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促进学生创造想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选择内容,激发学生创造想象的动机。在学生再造想象能力形成的同时,要进一步注重学生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创造新事物的动机。

第一,精心选择内容。要有意识地选择有代表性的课文内容或问题,來对学生进行创造想象训练。例如《赤壁之战》的教学中,教师提出,要学生为曹操设计一种避免遭受火灾的作战方案,学生兴趣非常高。这一设计工程,实际上是创造想象的过程。通过设计,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创造想象也得到了发展。

第二,鼓励质疑问难。学生主动地质疑问难,这是学生创造想象动机形成的表现,学习过程中,许多问题是教师想象不到的,学生能提出问题,便是血神创造想象的开始。

例如,《草船借箭》一课吧,当教师讲到先船头朝东船尾朝西,再船头朝西,船尾朝东的作用是为了使船两边的草瞒都能受上箭时,有的学生提出来新的看法,他说:“船调过头来的作用是天亮雾散后,不用再掉转船头,便于尽快驶回南岸。“课文中没有说到这一层意思,是创造想象的结果。老师及时地肯定了这一学生的想法,学生想象的积极性更为高涨。

其次,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创造想象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学生创造想象星期的形成,必将促进学生创造想象的发展。教学中,应注重情景创设,为学生创造想象的展开创造。

第一、设计能引发学生创造想象的问题。小学生的创造想象是在再造想象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不能提出一些能引发学生创造想象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是很难主动地进行创造想象的。

例如,《司马光》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想一想,除了砸缸的办法外,还有什么办法能就出落入水缸中的小朋友?”问题一提出,学生们思维非常活跃,一下子提出来二十几种办法。其中一名学生说:“我会游泳,我跳入缸中把小朋友救出来,用不着砸缸,比司马光的办法还好。”这名学生的想象是很有新意的。第二,形成能使学生享受创造想象愉悦感的学习氛围。创造想象一旦成为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事情,那么,学生学习能力必定会提高。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想象训练不应成为学生负担,而应成为学生在好奇心支配下的兴趣追求。兴趣使想象充满希望,愉快推动者创造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

[2]王振宇主编:《心理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

[3]胡寅生主编:《小学教育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12月。

[4]《广东教育》,广东省教育厅主办。

猜你喜欢

表象想象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快乐的想象
背课文的小偷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透过表象看公式
教你识破非法集资及传销的“十三种表象”
谈表象积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