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尴尬的竖式计算
2018-12-22全素娥
全素娥
摘要:很多老师在进行计算教学时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教材的编排往往把口算放在笔算之前,学生在口算的时候准确率还是可以的,但是一旦教到计算,整个错误率就开始往上窜,按理说竖式计算不是更明显吗,学生也不讨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关键词:竖式计算;学习
一、问题阐述
1、竖式计算的优势不明显
人教版学生第一次接触竖式是在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特别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往往是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比如23+46,这样的一道题目,口算只需要三步,3+6=9,2+4=6,60+9=69,大脑的思维过程只需要记忆2+4=6即60,如果用竖式,首先得呈现规范格式,再进行计算对学生而言,简直多此一举,很多学生会有这样的疑惑,明明可以口算得出,为什么一定要采用麻烦的竖式,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问学生,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其实作为老师特心虚,深怕孩子回答出还是原来的好,甚至有些孩子会在那里嘀咕:其实我觉得原来的挺好。
对于小学生而言,完成一项数学解答任务,要经历观察—思考—记忆—书写的过程,学生认为在竖式计算的过程中,即使是简单的抄写,也会是完成任务的一份,却是机械的重复。越容易造成学生的厌烦情绪,学生体会刅竖式计算的优越性,而且在接下来的一段学习时间内,这些重复性的機械行为还要一直联系,所以错误率也就逐渐增多了。
2.竖式计算与口算的脱节
纵所周知,竖式计算作为一种算法呈现,它并不是数学概念,但是很多老师为了书写的美观,总是把标准的竖式计算当作计算的唯一方法,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书本的竖式计算格式,牢固的掌握竖式计算过程,避免出错,有些老师甚至为了整齐划一,让直尺参与到竖式计算过程中,竖式计算的强化训练,导致了学生口算技能的缺失,即使有些很简单的计算,比如123×50也要用竖式来计算,而往往完成这道题目中,口算不会丢了0,竖式计算倒容易把0丢掉。在前测题目中国,我特意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编排进了这两题,87×165,54×145,很多学生习惯性将第一个因数放在竖式的上面,第二个因数放在竖式下面,然而计算的过程中,却出现五花八门的结果,有将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与第一个因数的各位相乘的,然而算着,算着,发现这么出现三步了,于是一慌就错了,平时好像竖式都没有三步的,这跟平时老师的教学有很大关系,过分强调将位数多的放上面,位数少的放下面,这样计算方便了,越灵活了,而导致学生出错的更多原因是竖式计算背后的算理不清。
二、竖式计算的改进策略
1.明确计算的目的,竖式只是计算的一种
作为老师,应该明确一点,竖式计算、口算、估算它都是计算的一种,竖式计算是最墨守成规的计算方法,它具有十分广泛性的价值。对于较大的数据的计算,竖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竖式计算的目的不是单单为了算的计算的结果,而是让学生理解数位、数值、增强树干,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竖式计算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仔细的学习态度。从学生学的角度来案,往往刚开始的竖式计算,学生是体会不到竖式计算的必要性的,在逐步复杂的过程中,在与口算的不断比较的过程中,发现口算会增加训练的难度,这时候,竖式计算的必要性就体现出来了,所以说,教师的有效引导是提高计算准确率的关键。比如我们在教学计算除法的过程中国,会有这样的感受,17÷3=5……2,学生觉得口算很清晰,3×5=15,15比17少2,所以余下2。而如果列成竖式,很多学生还得考虑5该写在哪一位上,要知道这道题目的目的并不是计算的结果,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包括数位怎么对齐,5写在哪一位,为什么写在个位,15又是什么意思,这种题目更多的是对稍复杂的竖式计算打好基础,但是大量的练习重复最后演变成模仿,是借助口算来化解竖式计算产生的厌烦感,比如17÷3,思考3×( )最接近17,所以是5,因为根据相同数位要对齐,所以5写在个位,这样化解了思考的难度,又使得竖式计算变成口算的另一种形式。
2.沟通口算、笔算的练习
竖式计算与口算其实是相同的两个计算方法,只是呈现的方式不一样,根据不同的情况,合理采用合适的方法,竖式计算的每一分步都是口算完成的。
例如37÷3,很多学生会有这样的口算过程,30÷3=10,7÷3=2……1,所以37÷3=13^3,虽然说这个过程是在头脑里完成,实际上是竖式计算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沟通口算与笔算的联系,即使渗透竖式计算中的算理,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准确率
竖式计算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算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严谨仔细的审题、做题态度,竖式计算的准确率高,格式要求比较规范,我觉得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几点尝试:
(1)让估算成为笔算的前锋
估算的结果可以为竖式计算的结果提供比较准确的参考范围,在判断结果合理性方面可做参考,比如学生计算920×98的时候,很多学生的计算结果是9966,显然是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结果最小也是四位数,但是920×98两个因数都是接近100,1000的数,这样的结果显然不合理。
(2)验算
这是很多学生比较头疼额事情,在人教案这套教材中,也是逐渐淡化了验算的意识,很多学生在采用合理的验算方法时会采用同样的方法再算一次,虽然说方法没错,但是验算的灵活性不够。再比如有些多位数的乘法,125×18,如果让学生采用除法的方式来验算,感觉都都大了,如果采用交换因数的位置验算,有些学生不习惯这种位数少的放在上面的这种竖式计算方法,验算倒比计算难度大了,错误出来了,也就督导验算的目的了,所以引导学生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验算尤为重要。
4.算法多样化
我们在教学计算的时候会发现教学的步骤往往是口算—估算—竖式计算,在教学竖式计算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人为的将三种方法进行割裂,要避免过度的强化训练,很多学生到了高年级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敢轻易的口算,即使再简单,也要笔算一下,确保计算准确,这种就是避开口算、估算的竖式计算,为了结果计算而计算。这样计算的目的就被偏离了。特别有些题目本身只是确定大小范围,很多学生不采用估算、口算,却一定要用竖式计算来,费时费力,又偏离了多种计算方法相融合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