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2018-12-22余斐
余斐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提升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8)11(c)-019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Methods Eighty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who underwent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7 were enroll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Routine nursing was used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adopt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nursing effect and scores of life qua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ness rate of the nurs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cores of life qualit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ode for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can can improve patients′ life quality and enhance the nursing effect, which is worthy of wide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Stroke; Hemiplegia;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在众多老年疾病当中,脑卒中相对比较常见,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而且即便是患者通过救治,在今后的生活中同样面临复发的可能性,而卒中偏瘫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生活。据调查结果显示,脑卒中年发病率为0.13%~0.19%,其中有部分患者甚至丧失了基本的劳动能力[1],对其今后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该疾病不容忽视的另一方面便是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为了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减轻,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降到最低,减轻对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最积极有效的医疗干预手法便是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了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应用效果,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享受幸福生活,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首次脑卒中发病者;符合1994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2];脑CT或者是MRI显示有脑出血或者脑缺血,存在偏瘫者;病程≤3个月,意识清晰,可执行一般指令者。排除标准:语言表达障碍、意识不清楚、认知障碍者;严重的心、肝、肾疾病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48~80岁,平均(64.0±16.0)岁。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50~85岁,平均(67.0±17.0)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晓本研究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良肢体位摆放、排痰护理、膀胱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在不影响临床抢救的基础上具体选择康复时机,对患者进行护理。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只有患者的生命体征无异常情况、神志清醒、病情没有呈现出恶化趋势,才可在2 d后进行。②在护理过程中如果患者处于病發急性期,为了能够减轻患者的身体痛苦、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可以在此期间采取心理干预的方式减轻患者内心对疾病的恐惧,有助于机体恢复。护理人员通过和患者耐心沟通交流,并向患者详细讲解病情的实际情况,使患者的焦虑情绪得到改善,产生对抗疾病的意志和信心,最大程度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3]。③在护理过程中,为了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肢体功能锻炼。当患者身处病发急性期,其临床症状一般比较严重[4],在此期间应当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告知其尽量采取卧床休息的方式,并且要求姿势正确,因为如果患者在卧床休息期间没能保持正确的姿势,患者的患肢关节极易出现脱落或者是痉挛变形现象[5]。患者取仰卧位时,上臂应当保持外璇状态,向外伸展时应当是轻度的,双肩稍微向上抬并前倾,将其肘部和手腕部位予以伸展,掌心应当呈现出向上的状态,将手指伸展并分开放置进行处理,将上肢放在枕头上。在此期间应当每隔2 h对患者的体位更换1次[6]。④患者日常生活康复护理主要集中于技术性康复训练,便于操作,如钉扣子、洗漱、穿衣等方面[7]。⑤患者出院之后,其仍然需要进行后续的康复训练,为了使得训练方式的正确性得到保障,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护理内容并以身示范,在户外进行活动时,如果行动不便利,可以借助一些辅助工具,如拐杖、步行器等,使得患者在此过程中能够提升平衡能力、速度和协调能力等,加速恢复[8]。两组患者从接受护理开始均随访6个月。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情况。护理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评定等级。显效: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后肌体情况显著改善,患者自主运动协调,能够自主起坐、行走,关节可以正常活动且没有疼痛感[9];有效: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后肌力有所缓解,患肢可以自主运动协调,需要在他人的帮助下起坐、行走,关节活动有所改善但是伴随着轻微疼痛感[10];无效: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后肌力和之前相比无明显改善,而且患肢无法自主运动且起坐、行走等无法实现,关节活动过程中有剧烈痛感。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进行评分,评价内容包含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5个方面,每项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示该项功能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脑卒中比较常见的发病原因是脑部供血血管内壁有一个小栓子,当其脱落之后就会出现动脉-动脉栓塞,也就是缺血性卒中。也可能是因为脑血管或者血栓发生出血现象而造成[11]。经统计该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高于心脏病。不良的生活方式也容易引发该疾病,如吸烟、饮食不规律、肥胖、缺乏适量运动以及患者自身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型疾病等,都会使得该疾病的发病风险加大[12]。偏瘫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轻偏瘫、弛缓性偏瘫、痉挛性偏瘫、意识障碍性偏瘫[13]。其中轻偏瘫发生在进行性偏瘫早期,或者一过性发作性偏瘫的发作间隙期,瘫痪轻微,需要对患者仔细进行检查,避免出现遗漏情况;弛缓性偏瘫主要表现为一侧上下肢随意运动障碍伴有比较明显的肌张力低下,随意肌麻痹明显而不随意肌则可以不出现麻痹,例如胃肠运动、膀胱肌等不发生障碍[14]。
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而言有时会表现出偏瘫、失语等多种现象,偏瘫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据相关报道,患者在发病后对于代偿的神经功能主要以一两种方式而存在,一是未受损的神经系统可以替换已经受损的神经所承担的功能[15];二是借助全脑系统分担已经受损的神经功能。以上两种作用可以通过开展早期康复训练得以实现,时间为1~3个月。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而言,将康复护理应用其中有助于提升其中枢神经可塑性,并且发现可以逐渐对组织修复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以及加快脑部侧支循环的建立。该护理模式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包括心理护理干预、日常生活康复训练、肢体康复护理等,贯穿于疾病恢复的不同时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显著提高。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取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肢体恢复,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赟,钟印芹,张广清,等.专人管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后遗症家庭康复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9):654-656.
[2]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6(6):379.
[3]秦卫英.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臨床护理效果研究[J].黑龙江医药,2017,30(1):221-223.
[4]林郁芬,李铮,施娟,等.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康复护理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36):2864-2867.
[5]李瑞,顾则娟,王翔,等.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基于功能状态的护理方案实施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6,23(13):45-49.
[6]姚静珠,刘玲.神经内科护理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预后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8):983-985.
[7]唐珊,曹静,闫彩霞,等.神经内科护士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知识认知情况调查[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3):368-371.
[8]钟绍敏,吴斌,吴怡,等.中医护理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184-186.
[9]王芳菲.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21(10):82-83.
[10]张中兰.运用中医综合护理技术对中风偏瘫患者临床疗效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9):1486-1487.
[11]周丽平.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的康复训练护理方法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1(20):117-118.
[12]周建梅,陈祢,王宝兰.专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的影响效果[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6,39(8):1062-1064.
[13]温玉枚,吴慧萍,谭张红.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5):116-118.
[14]鹿丙荣.早期康复护理指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 2016,6(24):113-115.
[15]高碧容,叶少宏,吴宏美.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遵医行为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6, 27(15):2579-2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