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教育与大学教育改革

2018-12-22侯瑞

赢未来 2018年20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大学生

侯瑞

摘要: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时代赋予大学生的使命,不仅是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过硬的综合素质,包括较强的创新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崇高的道德品质。本文针对当下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2016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才双向流动。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这些为大学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1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问题所在

(一)重视传授知识,忽略能力培养

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步入社会后备受打击,从而使其对学校教育有所怀疑,学习和创新积极性不足,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综合素质不高。

(二)大学生对“课堂说教”有抵触情绪

大学生年龄上虽已成年,但心理上正处于人生中的第二个“心理断乳期”,其最明显的特点是对所面临的事物大多持批判怀疑态度。

(三)大学生对素质教育缺乏主人翁意识

部分大学生没有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与核心,缺乏参与意识;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缺乏学习动力,一味地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

(四)高校素质教育环境不够完善

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不只是素质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更是与学生密切接触的辅导员、代课教师和其他行政人员的责任,从目前情况来看,高校并没有真正做到积极参与。

2当前大学素质教育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为大学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一是突出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对大学而言,就是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和编制教材。二是要根据不同领域、行业特点,从实际出发设定教学专业和课程。专业设置要与企业的需要相吻合,突出课程设置的精准性,实现对症下药,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三是突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导向,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四是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创新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促进企业和职业院校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双主体”,推进校企联合培养的办学模式。同时要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五是在师资建设方面鼓励企业和高校之间的人才流动,大学应设立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科技人才兼职任教,进一步提高大学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改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一)理清影响因素,有的放矢推进改革

主观因素方面,学生接收知识的数量和质量,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个体性格的差异等,导致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客观因素方面,家庭、学校和周围社会环境的差异也对学生素质有所影响。

(二)加大教改力度,核心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首先,高校要系统研究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素质,从而更新培养模式;深入解读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以便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上有所创新。其次,改革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在原有教育模式上进行改革与创新,要开设文化素质教育类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为学生量身定做的教学内容,把学生吸引到教育教学中。最后,将学生的思维方式由分析主导转为综合为主,培养其适应社会的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其素质。

(三)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参加课外实践

学校要统筹好学生的学时,通过举办各种学术报告会、人文类专题讲座、学生社团活动、文艺汇演以及暑假三下乡活动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要充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尤其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这两个重要环节,并把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划定学分列入教学计划。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要努力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要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积極开展有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各个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积极开展社会文化调查、青年志愿者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让学生在丰富的社会文化大背景中接受熏陶、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新是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灵魂,培训创新精神和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高校可以通过实行学分制、减少必修课比例、增加选修课比例、降低课堂讲授时数等方式,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全面推广并广泛使用“国家精品课程”,积极鼓励高等学校之间跨校选课机制,加强各专业之间的交流,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结语

大学是培养实用性技术人才的基地,长期以来,由于对职业教育存在着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工匠的社会地位不高,社会认可度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和教育。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制造对高水平的工匠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一批高水平的现代工匠队伍成为推动制造业发展的基础。高素质的职业技术教育对推动我国成为世界工厂和制造业基地、推动综合国力的发展功不可没。大学教学工作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创新,课程设置必须适应社会需要,要引入多方办学的模式,由企业经验丰富的工匠参与教学实践,不断提大学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赵曙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人才培养[N].光明日报,2016 -05 -27(10).

[2] 张晶,李文静 . 论本科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的融合[J].

大学教育,2014(4).

[3] 周健儿 . 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