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散思维在大学生物化学教学的实践与改革

2018-12-22李良钊任乃林

赢未来 2018年20期
关键词:发散思维生物化学应用

李良钊 任乃林

摘要:生物化学是一个应用化学理论来研究生物的独立学理,对于研究微生物与人动植物机能和化学反应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做好其教学研究工作,本文则论述了在大学生物化学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发散思维;生物化学;应用

1、生物化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性

纵观近几年的教育发展轨迹,我们发现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培养本国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育发散思维成为一致的发展趋势。培养发散思维,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们学习生物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积极性,一个人的发散意识越强,具有的发散能力就越强,相应的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就越强,同样,一个具有发散意识的民族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从内看,从外看,我们都需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把学生真正培养成具有发散思维与发散能力的栋梁之才。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讨一下发散思维的应用与价值。

2、生物化学课程剖析

生物化学是介于生物与化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主要是利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以及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一切化学变化,从而揭示生命奥秘的一门科学.生物化学是植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医学等生物学科的基础.由于它与人类健康、工农业生产都有密切关系,也是医学、农学、某些轻工业和营养卫生学等科目的基础.故此,生物化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高校生物类、农学类、食品类、医学类等相关专业均将其作为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开设.韩山师范学院在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环境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均开设该门课程.由于该门课程覆盖面大,知识抽象、记忆点多、枯燥难懂等,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较大难度,许多学生望而生畏,进而丧失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和信心.长期以来学生普遍认为是最难学的课程,在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却渐渐退化,学习动力渐渐减弱,一学期下来,往往达不到课程目标要求,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的到相应专业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为了使学生能较好的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知识,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近几年,笔者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发散思维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其归纳总结,以期为其他老师进行生物化学教学提供参考.

3、生物化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

3.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

生物化学课应该以教为辅、以学生学为主。生物化学上讲授的主要内容仅仅是核心的理论。对于这些理论知识,教师可以简单地阐明概念与原理,剩余的时间就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习、课堂探究等方式进行理论的验证与实际的灵活运用。例如,在学习基因信息传递的过程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交流中明白复制、转录与翻译这三个方面。同样在学习脂肪酸β-氧化及脂肪酸的有效合成时让学生进行小组的探讨与成果分享,效果会明显优于书本知识的单纯记忆。除了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社会实践,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生物化学的重要与实用性。

3.2、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以往单纯按照书本固有知识结构体系的教学方式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而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打破这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三羧酸循环时,如果单纯讲授循环过程效果是不明显的,这时候生物化学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入脂肪类与蛋白质的代谢过程进行类比教学,让学生明白三羧酸循环过程,并思考、探究循環中如何产生ATP等问题,举一反三,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

3.3、模拟课堂式实践教学

模拟课堂式实践教学,就是自己设计主题式的教学。将现有的教材内容作为研讨的对象,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所生活的环境作为参照物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独立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探讨和研究。这种教学方式的整体思路是将经典的生物化学实验作为主要线路,然后进行发散和扩展再将所研究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衍生出新的小课题。然后在班级内进行小组式的研讨和交流,让学生们以团队的形式自主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创新交流、团队协作、文献查阅等方面都能给予很好的锻炼。老师只需依据实验的相关内容,给予学生相应的虚拟实验题目以及研究的方向,并适时的进行一些相应文献的讲解,为学生设计和指导主题流程带动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和学习。而学生则是在自身兴趣和爱好的引导下选择自己最有意向的主题讨论,自行组成学习小组通过查阅和研究文献以PPT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进行模拟课题的时候学校与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经费支持,以及想象空间以及兴趣爱好的支持。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完成实验流程的设计以及实验整体的实施,最后以答辩和答疑的形式来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自己的研究过程。另外,我们的生物化学教改仍然存在以下的问题。首先,学生对理论课的重视程度低。这可能与该课课时少,成绩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低有关。学生对理论课准备不足会直接影响讨论课的效果。然而,实践性课程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此,我们计划加大平时成绩在总评中所占的权重,并增加随堂考核的内容,以唤起学生对理论讨论过程的重视。其次,深化生物化学课教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4、结语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而生物化学又有力的渗透到所有的生命科学领域中去,学习生物化学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培养起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创新的思想中自由翱翔,在创新思维的引领下探寻生物化学的奥秘,成为跨世纪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普燕,钟俐,樊永红.生物化学实验课堂录制微视频促进教学效果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5):20-22.

[2]朱龙宝,叶生梅,陶玉贵,葛飞,李婉珍,宋平.思维导图在《生物化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巢湖学院学报,2018,20(03):150-153.

基金课题:

韩山师范学院博士启动项目QD20180108资助与支持。

猜你喜欢

发散思维生物化学应用
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习得性无助感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
PBL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教学在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