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公众平台对混合式学习的辅助效果研究

2018-12-22刘亚男唐万梅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32期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微信公众平台模型

刘亚男 唐万梅

摘要:在移动学习的需求下,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投入到结合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学习的研究中。该文以TAM模型为基本框架,建立了影响学习者对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方式的因素分析模型,并用AMOS软件对模型进行验证性分析,从而找出了影响学习者在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进行混合式学习的关键性因素,为实现高效学习以及混合式学习的实践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混合式学习;TAM 模型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32-0154-05

Abstract: Under the demand of mobile learning, More and more educators are involved in the study of blended learning based on WeChat public platform. This paper takes the TAM model as the basic framework, Establishes a factor analysis model of mixed learning style supported by Wechat public platform,And to verify the model analysis using AMOS software,So then,Find out the key factors that affect learners' blended learning supported by WeChat public platform are identified,It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achieving efficient learning and practical study of blended learning.

Key words: WeChat public platform; Blended learning; TAM model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尝试将信息技术运用在教学创新和实践中,旨在提高教学效率。2000年的“美国教育技术白皮书”中提到“E- Learning可以很好地实现某些教育目标,但是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也不会取代学校教育”[1]。因此,结合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的优点的学习模式——“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的思想開始被认可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在移动学习的需求下,微信可以提供创新的平台和空间,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不单是学习资料的传输,也是教学讨论的平台[2]。因此,如何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做好课程资源建设,优化混合式学习的方式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2 研究现状

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一词最早出现于企业培训中,当时的企业已经开始取得了简单的在线培训带来的成效,出于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考虑,提出了“混合式学习”,即传统培训模式与在线培训有机结合的一种学习方式。现如今许多欧美国家已将混合式学习模式广泛地应用在企业培训和教育教学上。美国 Carol A.Twig 博士在1999年到2004年用PCR专案(Program in Course Redesign,课程重新设计专案)申请的经费,来协助美国大专院校用信息化来改善教学,此项专案实验结果发现了五种不同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分别为补充模式,取代模式,中央市场模式,完全线上模式和自主模式。这五个混合式学习模式在美国高校的教学实践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的突破[3]。

中国的许多教育专家也尝试将混合式学习模式应用在教学中,在基础理论方面,祝智庭教授[4]、田世生教授[5]、李克东教授[6]对其核心内涵、应用价值等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不同的阐释,其中最为常用的是何克抗教授提出的“混合式学习”概念:所谓Blended Learning就是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习者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7]。在混合式学习的资源建设方面,国内普遍将MOOC、Black-board等网络课程平台直接作为支撑混合式学习活动开展的课程平台。基于移动设备的便捷性,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帮助个人或者群体创建可移动的课程资源平台,也可以给学习者提供双向交互的信息获取方式。

在我国微信公众平台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案例并不多见,福建师范大学的苏佩尧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中的移动学习功能构建出混合式学习模式进行教学实践,结果表明了该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8]。狄智奋以自己注册的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和专业平台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的基本方式与策略[9]。卢程佳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构建出了三种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并应用在教学实践研究中,验证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学习的可行性[10]。徐宏敏通过研究确认影响学习者借助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混合式学习的影响因素[11],研究中调查对象来自同一个班级,研究样本单一,样本数量较少,而微信公众平台上的学习资源广泛,学生可能会借助多种不同的微信公众平台来辅助混合式学习。本文通过整理相关文献以及对学生的访问调查,梳理出了六个影响微信公众平台对混合式学习辅助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平台资源特点、自我效能感、社会影响、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和学习者行为意向,并将它们分为外部变量和潜在变量,构建出影响因素分析模型,针对重庆师范大学在读本科生展开问卷调查,借助SPSS和AMOS两种数据分析软件将问卷中的数据导入模型并加以分析,希望能更为全面的找出关键性影响因素,从而正向影响混合式学习效果。

2 模型的设计与构建

本研究首先使用SPSS19.0软件对问卷数据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在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符合标准的前提下,构建影响因素分析模型,之后用AMOS(Analysis of Moment Structures,结构分析)软件对此模型进行SEM(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性分析。SEM是一种验证性方法,一般在理论引导的前提下构建假设模型图[12]。而AMOS因其易操作性使得以在众多结构方程模型软件中脱颖而出。此外本研究使用 TAM(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技术接受模型)作为解释外部变量对潜在变量影响的基本框架,形成影响因素分析模型。

TAM(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技术接受模型)由Davis在其博士论文中首次提出,模型中主体对技术的态度和主体的有用认知会直接影响主体的行为意图,模型中还包含外部变量,它会间接地影响主体的行为意图与实际使用[13]。在之后的实践研究中,TAM经过不断地改进完善,衍生出针对不同领域的更为细化的模型。

国内对TAM的研究还很少,其中多数是用于分析用户对网购、移动商务等接受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朱丽娜将TAM用于解释顾客网购意向,并得到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是顾客网购态度的决定性因素,网络经验是顾客产生网购行为意向的外部变量的结论[14]。李琼等人运用TAM对微信购物平台的接受度进行研究,发现消费者对微信购物平台的感知有用性对其关于微信购物平台的态度和使用行为意向均有直接正向的影响[15]。本研究将基于TAM分析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中影响学习者的使用意愿和行为意向的因素,找出其关键性影响因素。

2.1 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模型验证法来研究微信公众平台对混合式学习的辅助效果的影响因素。

2.1.1 平台资源特点

微信公众平台及其资源特点能否满足学习者学习和沟通的需要,能否辅助混合式学习活动的开展,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学习者的使用在线学习平台的意向。基于此,本文用PF代表平台资源特点作为外部变量之一,通过五个测量指标变量调查学习者对微信公众平台及其资源的接受度。

2.1.2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从而对学习行为活动产生影响。学习者在使用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混合式学习时,如何高效筛选学习资源,制定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自我效能感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用SE代表自我效能感作为外部变量之一,通过五个测量指标变量调查學习者的自我效能感。

2.1.3 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是指学习者受到社会或学习者认为对自己重要的人的影响而完成或改变某一行为的感知程度。有大量研究表明社会影响对微信公共平台的使用意向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基于此,本文用SI代表社会影响作为外部变量之一,通过五个测量指标变量调查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混合式学习的社会影响程度。

2.1.4 感知有用性

感知有用性是指学习者对辅助其学习的信息技术感知有用性,则对该项信息技术的行为意向会有直接影响[16]。如果微信公众平台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那么学习者使用微信公众平台辅助其混合式学习的可能性就会大。基于此,本文用U代表感知有用性作为中介变量之一,通过五个测量指标变量调查学习者对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混合式学习的感知有用性。

2.1.5 感知易用性

在本研究中,如果使用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混合式学习会耗费学习者过多精力,就会对学习者的行为意向产生负面的影响,则会降低学习者的感知易用性。基于此,本文用EU代表感知易用性作为变量之一,通过五个测量指标变量调查学习者对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混合式学习的感知易用性。

2.1.6 学习者行为意向

学习者行为意向是指学习者对辅助其学习的信息技术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学习者的使用意向[17]。基于此,本文用LI代表学习者行为意向作为最终潜在变量,通过五个测量指标变量调查学习者的行为意向。

根据以上的分析,问卷中将这六个影响因素作为基本测量指标,设计了30个题项调研学习者对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接受度。需求因素测量题项部分以李克特量表的形式表现,并且按照“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同意、完全同意”进行划分,每个变量由一组题项组成。

2.2 影响因素分析的模型假设

本文基于TAM建构模型,以此来分析研究学习者对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方式的接受程度。我们将平台资源特点、自我效能感、社会影响三个因素作为外部变量,将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作为中介潜在变量,学习者行为意向作为最终潜在变量,构建出了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如图2所示。该模型中的学习者行为意向直接影响实际使用行为,因此,该模型在TAM的基础上去除了实际使用行为这一变量,将学习者行为意向作为最终潜在变量。

3 模型的修正与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研究问卷采用纸质问卷与网络调查两种方式,针对重庆师范大学在读本科生进行调查,本次共发放问卷280份,回收259份,回收率为92.5%,其中有效问卷231份,问卷有效率为89.1%。接下来使用SPSS19.0软件,对问卷中的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

3.2 信度分析

本研究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Alpha)对问卷中的李克特量表进行信度检验。在实践研究中,当Cronbachs Alpha值大于0.6时,说明量表内部一致和问卷稳定性较好,即可以进行下一步分析。通过图表可以看出,问卷总量表的信度系数达到0.928,并且各变量的α系数均超过0.6,说明问卷稳定性和一致性较好。

3.3 效度分析

效度分析是用来测量问卷是否有效,原始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的检验方法。首先对问卷中的数据进行KMO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如果KMO值大于0.6,同时巴特利特球形检验显著性水平小于0.05,那么就说明原始数据是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的,从而就说明后继的因子分析结果是准确的。通过分析结果可以看出,KMO值为0.908,并且巴特利特球形检验显著性水平小于0.05,说明原始样本数据是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的。

经过信度效度分析后,选择最大方差法得到旋转成分矩阵,标准是因子载荷系数绝对值要大于0.5,因此,我们通过设置“取消0.5以下的绝对值”来判断是否有不符合标准的题项。通过旋转成分矩阵可以看出,量表中30个题项被归成了六个类别,即调查了六个方面的内容,其中SE3、U3、PF3、SE1、PF5这五个题项在任何一个方面的载荷都是小于0.5的,即这五个题项属于无效题项,在之后的因子分析中可以删除它们。

3.4 影响因素分析

接下来用AMOS软件对模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SEM潜在变量路径分析。由于模型中各变量间的路径系数代表它们之间的影响程度以及相关性,因此我们通过变量间的路径系数来判断关键性影响因素。此外,用SEM进行估计时样本数据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大,否则适配度的卡方值会过度敏感[18]。因而分析模型是否适配时应参考各方面的指标值并结合实际情况加以综合判断。以TAM模型为基本框架,使用AMOS软件绘制初始模型如下:

当GFI(goodness-of-fit index,良适性适配指标)值大于0.90时,则表示模型适配度佳。当RMSEA(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值小于0.80时,表示模型适配合理,当RMSEA值小于0.50时,表示模型适配度良好[19]。卡方自由度比值(Normed chi-square;NC)大于5时,表示模型需要修正,大于1小于3时,表示模型有简约适配程度。我们根据修正指标对初始模型图进行了修正,得到以下模型图:

可以看出修正后的模型中GFI值、RMSEA值、NC值均达模型适配标准,表示修正后的模型与实际样本数据可以适配。此外由于本研究样本数据较大,适配度的卡方值过度敏感,因此显著指标值p小于0.05,未达适配标准,但结合多项指标值加以综合判断,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对模型进行路径分析检验结果如下:

通过路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研究结果显示,平台资源特点对感知有用性的影响为显著的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13),说明学习者认为微信公众平台的资源特点有利于辅助混合式学习的开展,可以利用平台特点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资源,从而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开展混合式学习。

(2)自我效能感对感知有用性的影响为显著的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388),因此用于开展混合式学习的平台应该提高学习者兴趣,符合学习者的使用习惯,从而提高学习者的感知易用性。

(3)社会影响对感知有用性的影响为不显著(路径系数为0.04,小于0.05),社会影响对感知易用性的影响为显著(路径系数为0.709),说明本次调查的学习者比较容易受到对自己重要的人(老师、家人、朋友)的影响,他们对学习者的正向引导会提高学习者的感知有用性。

4 研究总结

高校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支持混合式学习的实践在教育领域还处于初始阶段,本研究针对重庆师范大学本科生展开问卷调查,并基于TAM模型构建了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将数据导入模型后使用AMOS软件初步分析并对模型实施进一步修正,并得出以下結论:

(1)平台资源特点,自我效能感和社会影响间接的影响学习者的行为意向,对于本次调查的学习者而言,社会影响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最为明显,说明对于他们而言,教师的督促和帮助对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有促进作用。

(2)通过对本次调查的学习者的回访发现:首先微信公众平台中的其他娱乐资讯和宣传广告容易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反而容易花费更多精力,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因此平台资源特点对感知易用性的影响为不显著;其次对自己重要的人(家长、老师、朋友)推荐的订阅号或服务号等提供的资源比较有趣,便捷,但是并不能支持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者还需借助其他工具才能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因此社会影响对感知有用性的影响为不显著。

(3)辅助混合式学习开展的资源平台强调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需求,需要有用来沟通协作的交互式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提供简单便携的操作环境和双向交互的交流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辅助开展混合式学习,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制定学习计划、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等,充分地体现了混合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基于一些客观条件的局限性和研究能力的不足,研究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足需要进一步探索改进。本次问卷中的题项是由作者参考相关研究并根据实际情况改编而成,带有一定主观性和局限性,问卷发放对象为重庆师范大学在读本科生,存在地域分布不均衡,样本不够具有代表性等不足。总而言之,存在的问题在后续的研究中有待完善,从而获得更严谨更稳定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汪灏.基于混合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和应用[D].河南大学,2012.

[2] 王萍.微信移动学习的支持功能与设计原则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3,31(6):34-41.

[3] 邹景平.美国大学混合学习的成功应用模式与实例[J].中国远程教育,2008(11):33-34.

[4] 焦雪萍. 美国中小学混合式学习理论及其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5] 田世生,傅钢善.Blended Learning初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7):7-11.

[6] 王国华,俞树煜,黄慧芳,胡艳.国内混合式学习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5(2):25-31.

[7] 张利兵. Blended Learning理论研究及其支持系统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05.

[8] 苏佩尧.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混合式学习活动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6):177-180+184.

[9] 狄智奋.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行动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9(2):79-84.

[10] 卢程佳.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设计与应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

[11] 徐宏敏.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的混合学习接受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12] 毛慧琴.个人与组织匹配对工作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D].南京邮电大学,2013.

[13] 孙建军,成颖,柯青.TAM模型研究进展——模型演化[J].情报科学,2007(8):1121-1127.

[14] 朱丽娜.消费者网上购物意向模型研究[D].广西大学,2006.

[15] 李琼,李晓霞.基于TAM模型的微信平台购物接受度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6(19):54-57.

[16] 徐峰. 基于TAM/TTF整合模型的高校实施网络教学研究[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计算机模拟分会.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计算机模拟分会:,2011:8.

[17] 朱晶. 基于TAM模型的研究生移动学习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18] 江芮澜. 电信运营商员工敬业度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

[19] 宁胜芳. 虚拟学习社区用户粘度的影响因素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混合式学习微信公众平台模型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设计与研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混合式教学法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与打包
基于微信的大学生微型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FLUKA几何模型到CAD几何模型转换方法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