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术前留置尿管患者麻醉复苏期耐受性和导管脱出率影响评价
2018-12-22向灿飞张凌云温桂芳
向灿飞 张凌云 温桂芳
【摘要】 目的 评价护理干预对术前留置尿管患者麻醉复苏期耐受性和导管脱出率的影响。方法 80例术前留置尿管患者, 采用红蓝球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复苏期耐受性及导管脱出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导管脱出率为2.50%, 低于对照组的2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恶心、呕吐以及呼吸抑制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Ricker镇静-躁动评分(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术前留置导尿管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患者麻醉复苏期耐受性, 降低导管脱出率, 有利于帮助患者顺利度过麻醉复苏期。
【关键词】 护理干预;术前留置尿管;麻醉复苏期;耐受性;导管脱出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35.097
目前临床针对时间较长、术中病情变化大的手术常在术前留置尿管, 近年来, 人性化医疗服务实施于医院中, 其将手术当日晨间于病房内为患者留置导尿管转变为手术室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管, 以此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但是留置导尿管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复苏期可出现严重的尿管刺激征, 烦躁、告知不灵以及躁动等均为其主要临床表现, 甚至有患者存在自主拔管的情况, 提升导管脱出率, 且对患者平稳度过麻醉复苏期有严重不良影响[1]。本文主要分析护理干预对术前留置尿管患者麻醉复苏期耐受性和导管脱出率存在的影响, 旨在为今后临床护理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6月~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术前留置尿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红蓝球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男28例, 女12例;平均年龄(52.26±4.08)岁;子宫内膜癌根治术患者4例, 结肠癌根治术患者29例, 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5例, 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探查术患者2例。观察组:男25例, 女15例;平均年龄(52.31±4.05)岁;子宫内膜癌根治术患者3例, 結肠癌根治术患者27例, 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7例, 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探查术患者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 即护理人员遵医嘱为患者开展留置导管操作, 对导管进行妥善管理等。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护理干预, 包括术前认知干预与术后分散注意力干预, 详细内容如下。①术前, 医务人员需要将留置导尿管的目的、意义以及必要性等向患者详细解释, 针对术后麻醉恢复期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处理措施等向患者反复叮嘱, 以保证治疗过程中患者可配合护理人员可积极配合, 以对舒适度给予保证。②术前护理人员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 随后将无痛导尿术常规知识、开展的必要性以及护理细则等向患者和家属宣教, 将麻醉消失后患者受导尿管所致的刺激敏感性与过度应激心理避免, 同时可以帮助患者加深对导尿管的体会, 绝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理解度和认同度, 以将其依从性提升;手术开展前将双J导管的特征(弹性好、具有可曲性、不易移动以及自身固定能力强等)告知患者, 随后将尿潴留避免, 对患者尿液引流给予保证, 以促进患者术后机体恢复。③手术结束后需要加强患者注意力分散干预力度, 以减轻患者躁动程度。护理人员于术后需要积极清洁患者的会阴部位, 同时需要遵照医嘱观察患者的尿液颜色和尿量, 护理记录环节和护理观察环节实施过程中, 护理人员可多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关怀, 由患者家属依据患者的喜好开展相关活动, 以此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前留置尿管患者的麻醉复苏期耐受性(恶心次数、呕吐次数、呼吸抑制次数、Ricker SAS评分)及导管脱出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导管脱出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1例出现导管脱出, 导管脱出率为2.50%;对照组患者中8例出现导管脱出, 导管脱出率为20.00%;观察组患者导管脱出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的麻醉复苏期耐受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恶心、呕吐以及呼吸抑制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Ricker 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手术室护理人员为术前留置导尿管患者开展护理干预, 可以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开展护理, 控制留置尿管各项环节的质量, 绝大程度上将患者对复苏期的耐受性提升, 降低导管脱出率[2]。
术前认知干预有利于患者应激能力的提升, 术前护理人员为患者开展健康指导, 将插管的必要性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感等告知患者, 使其有所准备, 同时对耐受性的提升有利[3, 4]。给予患者术后分散注意力干预可以避免患者因过分在乎导管所致不适感而出现自主拔管的情况, 对患者术后恢复有利[5-8]。此外术前为患者开展护理干预可以保证患者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对尿管刺激有心理适应, 因麻醉药物作用将置管应激过强所致的不良反应减少, 患者进入至麻醉复苏期前其耐受状态受护理干预影响已调整好, 不仅可以提升其对麻醉复苏的耐受性, 且可以减轻不适症状引发的躁动, 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9, 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导管脱出率为2.50%, 低于对照组的2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恶心、呕吐以及呼吸抑制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为手术前留置导尿管患者实施以术前认知干预与术后分散注意力干预为主要内容的护理干预, 可以减轻其麻醉复苏期的不适感, 降低导管脱出发生率, 帮助患者顺利度过麻醉复苏期, 减小不良事件对其身体恢复产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许淑平, 张余芳, 甘友, 等. 不同留置尿管时机全麻患者麻醉复苏期的反应比较. 海南医学, 2017, 28(10):1714-1716.
[2] 彭欣茜, 张燕芬. 留置导尿管时机对全身麻醉苏醒期病人不良反应的影响. 护理研究, 2016, 30(26):3276-3278.
[3] 赵格格, 高彩霞, 黄月娥, 等. 术前认知行为干预与术后分散注意力法提高微创经皮肾取石术老年患者导尿管耐受性的作用.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16,37(2):66-68.
[4] 刘德敏, 刘红.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及留置尿管耐受度的影响. 河北医学, 2016, 22(8):1361-1364.
[5] 张捷, 徐梅, 王英丽, 等. 留置导尿对全麻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尿路刺激症状的影响.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 22(27):3951-3953.
[6] 盛丽乐, 万佳, 代艺. 护理干预对麻醉复苏期间血气分析患者疼痛的影响. 护理学杂志, 2015, 30(20):54-56.
[7] 范田甜, 韩琳琳. 护理干预对术前留置尿管患者在麻醉复苏期耐受性的影响.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9):139-140.
[8] 韦喜艳, 唐海平, 农燕云. 护理干预在降低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管患者复苏期躁动发生率中的意义. 医学信息, 2015, 28(46):135-136.
[9] 陈敏. 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管舒适度的影响. 中国保健营养, 2012, 22(14):2728-2729.
[10] 危瑾. 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管舒适度影响分析.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 25(15):1913-1915.
[收稿日期:2018-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