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柯尔克孜族民间艺人
——驯鹰手

2018-12-22努尔买买提沙尔巴义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14期
关键词:柯尔克孜族猎鹰史诗

努尔买买提·沙尔巴义

(新疆师范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1 柯尔克孜族驯鹰习俗简介

柯尔克孜族驯鹰习俗历史比较悠久,史诗《玛纳斯》与叙事诗《布达依克》等史诗都形象的表达了柯尔克孜族对鹰的敬畏心理,保持了对鹰不离不弃的关系,形成了人与鹰的和谐发展情况,这些史诗都自身包含柯尔克孜族悠久的历史、风俗习惯、生活形态、游牧文化结晶。《考交加什》与《布达依克》这两部史诗都再现了柯尔克孜先民狩猎时代的生活、习俗、信仰与思维方式。根据《考交加什》与《布达依克》这两部史诗,我们可以了解柯尔克孜族开始驯鹰和养鹰的时间。《考交加什》与《布达依克》这两个都属于神话史诗,学术也证明神话史诗的诞生时间很早。从考古文物中发现遥远的古代鹰雕实物,说明北方民族的鹰神崇拜和神话,是具有历史文化依据的,而且产生的年代相当古老,在距今6000年左右就有了鹰神崇拜,很可能关于鹰神崇拜的神话也就诞生在那一时期。根据这个文献我们可以说柯尔克孜族开始驯鹰的时间就距今6000年左右。 据苏联考古学家在叶尼塞河沿岸的考古发现,在公元前一世纪至三世纪期间,古代柯尔克孜地区的畜牧业已相当发达,在叶尼塞河上游发现的岩画中,骑马架鹰、骑马射箭、骑马追逐,以及几个猎手骑马合围猎物的场面随处可见。这个文献也明确地告诉我们,柯尔克孜族在叶尼塞汗国时期就有了驯鹰的习惯,这可能是当时的狩猎社会形态决定的。柯尔克孜族猎鹰起源于叶尼塞河流域,至今已有6000年的历史。驯鹰的习俗、技艺是口头流传下来的。我们可以根据以下的个案来了解现在柯尔克孜族驯鹰习俗的基本情况,也可以分析驯鹰习俗的细节。

个案1

以前,我们柯尔克孜族长期在山区生活,我小的时候我们这儿人比较少、野生动物比较多,我们不会种小麦、玉米,但我们偶尔种大麦,而且当时我们种大麦的过程也非常艰苦,所以我们主要靠狩猎而生活。我们的祖先也经常猎鹰、用夹子抓野生动物而生活的,我们也要继承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传统文化而做猎鹰了,我猎鹰52年了,我是21岁开始猎鹰的。以前的猎鹰社会早就结束了,因为现在野生动物都需要保护,现在我们喂它肉养着。鹰是机灵的动物,我们叫它凶猛、英雄的群体,鹰不是随便有人能抓到和养它的,这是一种凶猛的动物,鹰有多种分类,以前我们的祖先把鹰分为60、70多种部落,也考验自己抓的鹰到底有多大的本事。现在我们只会把鹰分类20、30多种部落 。鹰也和人们分为多个部落一样,它们也分为多种部落。古代柯尔克孜族崇拜过鹰,所以任何人不许骂它、打它,如果你打它、骂它,它都会知道的,我们不会懂他的语言,但它会懂我们在说什么。鹰总体来说分三种部落:玛依坡孜(mai poz),佳尼坡孜(jan poz),胡木坡孜(humpoz)。鹰就按这个三大部落而分类其它的分支,玛依坡孜(mai poz)其中分类10 ~20多种分支,比如 萨里布如迪萨尔阿拉(salburundu sarala),克热西鲁克尔乎依如赫 (grexelvv gerhuyruh), 卡尼吉卡鲁哈热阿孜英孜力(hanjgaluu harasegsel)。胡木坡孜(hum poz) 其中分类多种分支哈那提孜尔卡克(hanat syrgah)阿亚克孜尔卡克(aiah syrgah)巴西孜尔卡克 (bax syrgah),杰力别克依孜尔卡克(jelbegei syrgah)。佳尼坡孜(jan poz)也分类多种分支。如,克力提坡孜(kelte boz)玉恰拉 (vqala ),奇恰拉( qyqala)等。 我在卡克夏里猎鹰52年之中, 在这个kzlkvmboz的地方,有一个叫孜迪克阿力的人,他人就会分类70 多种部落而考验鹰,他人一看就知道你手中的鹰属于那个部落。我亲眼看见了三个人,第一个是叫加玛力的人,第二个叫阿西木的人, 第三个是叫克力巴义·居玛力的人。他们三个人考验鹰是特别准确的,现在他们都去世了。鹰一天吃三次肉,一天大概可以吃掉一公斤左右的肉,以前是鹰养我们的,现在我们养鹰了。鹰不太喜欢抓兔子,鹰抓的是狼、狐狸、黄羊,但现在猎这些动物都是犯法的,我现在只能猎兔子,有时候在我们县里搞活动的时候我们给观众人、旅客演戏、表演。

以上个案简单的介绍了柯尔克孜族的基本细节,还有描述了柯尔克孜族与鹰的关系以及鹰的分类。

2 驯鹰师

鹰是一种灵敏而凶猛的动物,使它听从驯鹰师的指挥,使其驯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柯尔克孜族猎手都有一套独特而有趣的驯练方法,使鹰成为猎人的最好帮手。驯鹰术是柯尔克孜族多种传统文化技术之中有民族特色的,民族情感浓厚的一种神秘技艺。虽然以前在柯尔克孜民间没有开过专门教驯鹰术的学校,但是柯尔克孜族的驯鹰术在民间一直普遍存在,柯尔克孜族训鹰师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训鹰经验,其中就包括了有关驯鹰的学问,较为精通、掌握驯鹰经验的人被称为木鲁西卡尔(Mvlvxgor),指的是抓、养、驯、猎的人,也被叫作猎鹰专家、驯鹰师、驯鹰手。他们能够从羽毛、翅膀、体形等外貌特征,辨认出鹰的力气大小、是否善于狩猎等特点;他们还能够在鹰受伤、生病期间,为其提供治疗。柯尔克孜族驯鹰师一般都有“熬鹰”、 “放鹰”、“驯鹰” 、“猎鹰”、 “玩鹰”等诸多知识。一个想学驯鹰术的驯鹰师需要具备三种品质:爱好、力气、稳重。 正是因为木鲁西卡尔(mvlvxkor)将有关驯养金雕的知识、经验,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保留了下来,世人才能够了解柯尔克孜族这一独特的民俗文化——驯鹰术。柯尔克孜族人民与鹰有着亲密的关系。古老的驯鹰、猎鹰习俗是其先民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民间习俗和古老的生产生活技艺。千百年来,他们居住的地方被称为“猎鹰之乡”。 历史上,人们驯服凶猛的雄鹰,使其为自己捕猎来养活一家人。

驯鹰手平时用网、套子、铁钳等工具在山谷和野外上捉住大鹰,或是在高山中抓来小鹰之后,将给戴皮制的面罩,使它什么也看不见。若是雏鹰则要关在笼里喂养一段时间。柯尔克孜驯鹰术步骤主要是三种抓鹰、养鹰、调驯。鹰经过这三个步骤之后才能训练成一只又凶猛又听话的帮手。

柯尔克孜族驯鹰师不仅是掌握驯鹰的技巧,而且他们还会演唱《玛纳斯》,唱民间歌曲,弹库姆孜,有些驯鹰手民间艺术的杰出代表人物。柯尔克孜族民间艺人的职能当然是驯鹰,但史诗上还拥有演唱民间文学作品,表演民间艺术,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

猎鹰在古代柯尔克孜族的狩猎生活中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在长期的游牧生活过程中创造了浓郁的民族情感和让人心服口服的驯鹰习俗。现在阿合奇县柯尔克孜族的驯鹰习俗还在继续中。1989 年在阿合奇县库兰萨日克乡谢依提古墓地(现八家户一带)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纯金质“飞鹰啄鹿”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阿合奇县的苏木塔什乡的驯鹰还吸引了英国著名驯鹰专家美勒·安德鲁。在 1993 年和 1994 年他曾两次来到阿合奇县与当地牧民交流养鹰、驯鹰、放鹰技艺,当看到阿合奇县苏木塔什乡猎鹰表演时说:“世界上,猎鹰的故乡在阿合奇县的苏木塔什乡,在这里,我看到了令人难以忘怀的猎鹰逐捕猎物的奇观”。

个案2(XX,柯尔克孜族,阿合奇人)

在我小的时候我的爸爸经常猎鹰,猎鹰是我的祖宗一代接一代传承下来的,我受他们的影响而学驯鹰了,我现在一边驯鹰,一边饲养畜牧,我还要弹库姆孜,唱民歌,我们驯鹰师经常在野外猎物,所以我们在野外时,经常演唱《玛纳斯》、唱民歌、讲故事。人们都是最好的评价者,他们都知道我是怎么样的驯鹰师,我跟以前的老驯鹰师多次交流经验,我对柯尔克孜族的传统文化很熟,这是我当一名驯鹰师的另一个原因。现在我是国家级驯鹰传承人,驯鹰是我们柯尔克孜人祖先留下来的习俗,所以我一定要传承给后代,这是我唯一的责任。

通过我们以上的个案,我们可以肯定柯尔克孜族驯鹰手的民间艺人的身份,他们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学的各种体裁非常熟悉,而且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演唱《玛纳斯》、弹库姆孜、唱民歌、玩驯鹰游戏是不可分割。

3 结论

历史上柯尔克孜族就有驯鹰的传统习俗,目前柯尔克孜族地区完整保留着原始的驯养式,阿合奇也成为猎鹰的故乡而著称于世。柯尔克孜族的驯鹰习俗历史悠久、所包含的内容也非常丰富。过去的游牧、狩猎社会留下来的驯鹰习俗民间中还在流传着, 柯尔克孜族驯鹰习俗是长期在民间流传的,驯鹰师把驯鹰术、民间文学的体裁用口头的形式传承下来的。驯鹰是一种独特的民间文化现象,已经有上千年历史了,它的发生、发展和传承演变和柯尔克孜族的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其先民的原始宗教信仰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驯鹰师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化口承式的接班人,他们用口头的方式传播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化。

[1] 郎樱. 柯尔克孜族狩猎史诗所体现的古代先民生态观[J].西域研究,2007,(97).

[2] 托丽娜依·达列力汗. 新疆柯尔克孜族宗教信仰研究[D].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0,(13).

[3] 陈青云. 转型升级背景下民族民间艺术产业发展研究——以马关阿峨新寨壮族农民版画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2017,(24).

猜你喜欢

柯尔克孜族猎鹰史诗
柯尔克孜族民歌调式结构与称谓再探
新疆民族民间音乐简析
2013史诗之战
史诗表演
“猎鹰”9再创历史一级火箭海上着陆回收成功
“猎鹰”9号的复用技术与展望
“猎鹰”9号带来的启示
长征 伟大的壮举 永远的史诗
无人机你别牛,猎鹰来了
试述柯尔克孜人西迁后的宗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