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科学课
2018-12-21李海英
李海英
一、重視学习兴趣的培养
1.猜“谜语”开课。在讲《蜗牛》一课时,我以蜗牛的谜语“说它是牛,不拉犁头,春夏秋冬,背着屋走 ”来开课。小学生本身对小动物就有兴趣,加之用这种形式开课,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讲“纸的形成”时,我事先准备好两张一样的纸,然后给学生表演了“碎纸变原形”的魔术,“老师,碎纸咋变成原来样子的?”“老师这是学了好长时间才学会的,只要你把今天这节课的每个环节都听仔细、看仔细了,你也能真真正正造出一张完整的纸来。”这节课学生始终是处于兴奋状态来学习的。在这种状态下,学习理解科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就容易多了。
2.讲故事, 明道理。“物质占据一定空间”学生理解起来有点抽象,我就用《乌鸦喝水》的童话故事,让学生理解什么叫占据空间。对学生来说,占据空间意味着排挤原来的物质。为后面讲空气占据一定空间做好了铺垫工作。
3.通过神奇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讲《磁铁》一课。因为我们这是小城市,没有见过磁悬浮列车,所以就先给学生介绍磁悬浮列车,然后用两块磁铁来做演示实验,再让他们实际操作。学生感到很不可思议,兴趣很高,对科学知识有强烈的探究心理,大大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二、重视实验课,把实验落到实处
实验是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与学习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一种好奇心极强和探索心极强的阶段,而实验教学法正好迎合了学生们的好奇心理和探索心理。我们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实验活动来刺激学生们的感官,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实验说明真相。比如讲植物的茎时,我让学生用新鲜的芹菜和红水做实验来证明植物的茎具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像这样直观的教学,教师不用太多讲述,学生也不用机械记忆就学习了新知识,轻松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
带着疑问去实验。如教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一课,学生猜测纸在水中的沉浮时意见不统一,在学生把握不定时,我让他们按步骤自己操作实验,逐一验证塑料、木头、金属、纸等在水中的沉浮性。带着疑问去实验,学生的学习情绪明显高涨,注意力非常集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亲自接触,亲身体验,增加感性认识,做到知行统一。
三、巧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爱学、乐学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科学课本身就是关于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学科,但小学生生活阅历浅,经验不丰富,对于一些抽象化的理论知识还很难理解。对那些具体形象、新颖有趣、生动鲜活的事物特别有兴趣,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
多媒体就是将难以理解的抽象而深奥的知识寓于直观的事物与生动的场景之中,把复杂枯燥的知识转化为鲜活的图像、动画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这样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主动性与能动性。
比如,学习《一棵大树一生的变化》一课 ,观察的时间较长, 我用多媒体来呈现,学生体验到植物的生命周期,弥补了不能亲身感受的欠缺,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般的感受,收到了良好学习效果的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学科学、探究身边科学的兴趣。
学习“它们吸水吗”时,我在网上下载了动画情景,给学生讲解古代造纸的过程,后来让学生自己来造一张纸时就轻松多了,学生的兴趣更高。
四、加强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学科学的浓厚兴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充分利用好课外时间,让学生亲自接触、亲身体验,增加感性认识,做到知行统一,才能更好地学好这门课, 课外实践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延续。
例如,学习《动物的生命周期》时,让学生在课外用老师教的方法去养蚕,并把养蚕的过程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最后还让学生办一份手抄报 , 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认识到科学课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特点,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兴趣和学习习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的学习。
作者单位 陕西省汉中市东塔民族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