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首善标准推进一流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
2018-12-21韩宪洲
韩宪洲
摘 要:一流建设是对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政策总导向和总目标。城市和区域的需求层次和品质是推动应用型大学一流建设的外部动因和重要机遇;满足所在城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和水平是城市型、应用型大学一流建设的根本要求;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对所在城市和区域的需求层次和品质的适应度和贡献度是衡量应用型大学一流建设水平的核心标准。建设一流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是新时代赋予应用型大学的新使命、新要求,是北京联合大学对应用型发展模式的新探索,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京华大地高等教育领域的生动实践。
关键词:首善标准;城市型、应用型大学;一流建设
在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系中,地方应用型大学所占比重甚大,是我国高等教育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逐步形成不同类型高等学校之间各安其位、相互协调,同类型高等学校之间有序竞争、争创一流的发展格局”[1]。当前,在国家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服务国家战略的过程中,地方应用型大学必须主动担当、主动作为,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人才培养使命,着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家战略能力,加快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夯实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重要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建设一流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是北京联合大学对应用型发展模式的新探索,也是对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创新实践。
一流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内涵和评价标准
1.新时代赋予应用型大学新使命、新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进程。截至2016年底[2],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41.20%,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57.35%,北京的城镇化率达到了86.30%,在很多大城市,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和村庄已经连为一体。
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城市发展更加尊重规律、更加注重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是我国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把握发展规律,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3]。他还强调,“城市群是人口大国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像我们这样人多地少的国家,更要坚定不移,以城市群为主体推进城镇化”[4]。应用型大学作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始终是城市的核心要素、高端组成、文化标志,是城市创新的源头活水。”[5]因此,现代城市以及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区域发展需要高水平大学,特别是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支撑和引领。伴随城市发展品质的不断提升,应用型大学与城市(群)将会联袂打造“共生共融”的升级版,深度演绎应用型大学与城市(群)协同创新发展的美丽故事。
2.一流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内涵
“一流”是对一定范畴内处于领先地位的事物的状态描述。世界一流大学是指在世界上文化教育实力雄厚、拥有极大的世界声誉、排名在世界前列的大学,是对全球范围大学的一种办學实力和水平的比较。一流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是对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实力和水平的比较,表明其在同类型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是同类型高校发展的标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6]。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新时代发展的总要求和总方向。对一流城市型、应用型大学而言,必须始终遵循“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办学要求和“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办学标准,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应用型高等教育领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根本是要担当扎根所在城市和区域办大学的使命和责任;核心是要形成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关键是要建设一支一流的应用型师资队伍,提高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重点是能够产出一流应用型科研成果、推进一流应用型成果转化,使学校的教育链、人才链与所在城市和区域的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实现卓有成效的高质量供给。
3.一流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评价标准
大学的一流建设既是大学本身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也是其在不同范围的比较中追求卓越的过程。评价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是否达到一流水平的根本标准是学校对所在城市和区域发展的适应度和贡献度。具体而言,就是学校人才培养能力能够有效支撑城市和区域现在以及未来的人才需求;人才培养质量能够更好地满足区域居民对更公平地享有高质量高等教育的期盼和需要;学校科学研究能够具有解决城市和区域发展问题的担当精神和比较优势;学校社会服务能够深度融入城市和区域治理,融入百姓生活;学校还应该能够传承弘扬城市和区域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引领现代文明风尚,成为城市和区域文化传播的高地,成为城市发展形象的代言。因此,城市和区域的需求层次和品质是推动应用型大学一流建设的外部动因和重要机遇;满足所在城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和水平是城市型、应用型大学一流建设的根本要求;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对所在城市和区域的需求层次和品质的适应度和贡献度是衡量应用型大学一流建设水平的核心标准。
以首善标准推进新时代一流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
建校40年来,北京联合大学始终坚持立足北京,扎根京华大地,以首善标准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在新时代,学校深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积极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主动对照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定位,紧密结合产业、就业、人口等布局调整,大力推进一流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深度构建学校与北京城市建设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形成了卓有成效的生动实践。
1.围绕北京城市发展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能力
一方面,主动减招提质,瞄准市场需求培养人才。北京是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城市,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推动城市发展的“牛鼻子”。2017年,学校全国计划招生3,800人,比两年前减少1,600余人,减幅高达30%。压缩招生规模,既是学校响应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主动之举,也是学校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主动对照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定位,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着力培养北京的时代新人。例如:由李德毅院士提出的“以科学任务带动人才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良好成效;职业教育专本硕相互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取得重要成果;《应用型大学德育论纲》正式出版,是国内第一本关于应用型大学德育的论著。
2.适应北京产业调整,深化学科专业改革
根据“城市型、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学校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切入点,大胆突破传统的学科定式,整合传统的学科和专业资源,在全国率先成立智慧城市学院、机器人学院,组建成立城市轨道交通与物流学院、艺术学院、健康与环境学院等,助力北京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强专业内涵建设,近两年新增工艺美术、烹饪与营养教育、信息安全、西班牙语等北京市急需的热门专业,软件工程和旅游管理两个专业获评首批北京市属高校一流建设专业;“智能时代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和“开放、融合、共享的地方院校新工科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两个项目获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大力促进多学科、专业广泛交叉、深度融合,学校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项目“智能车驾驶脑认知技术、平台与转化研究”不断取得突破,产生重要社会影响。
3.紧贴一线需求,服务北京经济社会建设
一是深化政产学研合作,促进融合发展。学校主持制定了《北京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等一批行业法规和标准,参与起草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与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北京相关行业企业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成立国际产学合作促进中心,获批“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技术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入选北京高校技术转移联盟首批理事单位。北京学研究基地、北京政治文明研究基地、台湾研究院的一批研究成果获中央和北京市采纳和表彰,智库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二是服务北京文化建设,共建人文北京。关注“三山五园”“三个文化带”等研究,完成有关调研报告近四十份,建成北京市首家“三山五园”主题数字体验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研究受到北京市领导高度肯定。关注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用数字模拟等信息技术推动什刹海古城改造,助力提升故宫旅游公共服务。关注人文北京建设,与《首都之窗》联手打造“人文北京”专栏,学校学报的“北京学研究”专栏被教育部评为“名栏”。
三是参与北京社会治理,提供智力支持。关注食品安全,主持制定《北京市餐饮业经营范围》,为平谷区桃农研发生物制品代替农药,有效解决了蟠桃的褐腐病问题;关注北京社区治理和新农村建设,《密云希望小镇: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新模式》等研究成果产生重要影响;关注基础教育,“高参小”取得良好社会反响;关注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相关研究成果受到奥组委高度评价等。
以内涵式发展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社会高度认可的城市型、应用型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古今中外,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7]。因此,在新时代,在国家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中,作为地方应用型大学典型代表的北京联合大学,必须牢固树立一流意识,始终坚持以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着力围绕应用型和“北京味道”形成比较优势,不断增强契合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提升贡献度,努力以首善标准实现内涵式发展,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社会高度认可的城市型、应用型大学。
1.毫不动摇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8]。以首善标准推进一流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必须要把“看北京首先从政治上看”的要求作为办好北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首要标准落到实处,毫不动摇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具体来说:要落实学校党委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持续深入贯彻全国和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牢牢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扎实有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思想引领。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成北京市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改革,大力推进“因专业施教”,在改进中加强思政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坚持育才和育人相统一,以育人为根本,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延伸和扩展至全部课程,强化“全课程育人”理念,不断完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格局。
2.全面提高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9]。以首善标准推进一流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必须要牢牢把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加强学科和专业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建设,并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努力形成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具体来说:要坚持以首善标准提升人才培养规格。对照专业质量国家标准,更加精准地落实学校“城市型、应用型”办学定位,更加紧密地对接北京城市建设发展需求,全方位、立体化凸显学校办学的“北京味道”,加强由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員会建设,不断深化行业企业全程介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产学合作模式,深度服务北京转型发展需求。要紧紧围绕北京需要集中打造学科和专业高地。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进一步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促进交叉学科群和专业群建设,重点打造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智慧城市、健康、环境、文化创意、文化遗产、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特殊教育、基础教育等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群,力争在智能驾驶、功能食品安全检测、智慧旅游、文化遗产保护、北京学等应用领域再取得较大突破。要着力构建“有压力、有动力,有约束、有激励”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完善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教师评聘制度和教师发展支持制度,创新应用型科研管理评价制度,推进高水平研究成果分类奖励,激发学校发展动力和活力;完善对接产业、亲近行业、拉手企业的运行机制,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完善多元化、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机制,着力打造一支富有匠心和琢玉之美、兼具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指导能力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3.紧抓机遇拓展国际办学空间和资源
习近平总书記指出,“要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并同国际科技界携手努力应对全球共同挑战作出应有贡献”[10]。高校是扩大科技开放合作的重要领域,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国际交流合作则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大学使命的新拓展,也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拓展办学空间和资源的重要渠道。因此,以首善标准推进一流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必须要充分利用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有利契机,紧抓“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机遇,大力拓展国际办学空间和资源。具体来说:要进一步提升学校对外开放质量及水平,更好地服务北京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继续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国际应用型高校对标研究,大力推进与国(境)外应用型大学的合作,建设好“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积极探索中外高校联合培养模式,大力推进筹建中俄交通学院;专业国际认证、中外合作办学等要取得标志性成果;不断推进孔子学院建设,努力打造“留学联大”品牌;稳妥推进境外办学,建立海外院校。
总之,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核心内容,以首善标准建设一流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京华大地高等教育领域的生动实践,必须紧紧围绕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定位,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和创新发展,加快推进国内一流、社会高度认可的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EB/OL].(2017-02-04)[2018-09-14].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s181/201702/t20170217_296529.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7-02-28)[2018-09-14].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702/t20170228_1467424.html.
[3]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EB/OL].(2015-12-22)[2018-09-14].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22/c_1117545528.htm.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597.
[5]秦小艳.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一流大学是一流城市的闪亮名片[N].深圳特区报,2015-09-14(A05).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6.
[7][8]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2).
[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二)[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7.
[10]习近平.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 切实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N].人民日报,2013-10-02(1).
(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于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