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推进文化育人的途径

2018-12-21董夏子

教育界·下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文化育人教育教学途径

董夏子

【摘要】高职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引领、创新、交流有重要作用,只有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专业技能教育、社团活动等领域中全方位地推进文化育人,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新时代社会主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文化育人;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阐明:“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对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的历史方位下,当代高职教育应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担负起文化育人,培养社会主义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一、高职院校增强文化育人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高职教育年招生规模占到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社会上对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不少偏见,认为高职院校只需要教教技术,高职院校的学生也用不着提高文化素养。

事实上,职业教育对社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高职院校是社会许多行业领域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来源,比如城市轨道交通、服装设计、现代物流、老年护理等。尽管人才培养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作为党的教育事业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一样,肩负着为国家、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高职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引领、创新、交流同样有重要作用。

一个没有文化素养的劳动者,是无法全面进步的;一个没有文化自信的社会,是缺乏发展动力的。高职院校如何培养人才,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发展。高职院校只有在大力开展技能教育的同时不断推进文化教育,将自身建设成为文化育人的高地,才能更好地把学生培养成有坚定信仰、有高尚品德、有职业精神、有文化自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孕育出更多高水平、有情怀的现代工匠,从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二、当代高职学生的特点

每个时代都有其文化特色,身处不同时代,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性格特征也不尽相同。当代高职学生既有着当代青年学生共同的特点,但由于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的差别,他们又与普通本科大学的学生有着鲜明区别。

(一)作为“95后”

当代高职学生普遍出生于1995年之后,他们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成长,他们通过网络看到更多、更丰富的信息,因此,相比之下,他们更喜欢新奇、独特的内容形式,审美更具有个性化和二次元特征,他们追求与众不同,但不喜欢严肃刻板的说教,他们追捧的偶像也更加具有平民化的特点。

与中学时代相比,大学生有了更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但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将学生大量的闲暇时间和精力割裂成碎片。他们兴趣爱好广泛,业余生活丰富,但往往注意力不够集中,专注度不够。

网络文化的自由和开放也带来了大量不良信息。网络主体价值观念多元化,充斥著一些负面的价值取向,如自由主义思潮、金钱至上观等,让青年学生在信息的海洋里无所适从;席卷世界的西方流行文化,如过洋节、穿戴奢侈品等,也无时无刻不诱惑着广大青年学生,影响着他们的行为选择。

(二)作为高职院校学生

相比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高职学生在文化课,特别是理论课的学习上,更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对哲学思想和科学理论方面上的理解能力偏弱,接受能力较低。

高职学生更加喜爱直观、具体的学习方式,更偏好情境式教学,出色的模仿能力让他们在动手实践操作方面更具有优势。同时,高职学生虽然综合分析能力较弱,但思维更加灵动、发散、天马行空,正如硬币都有两个面,虽然高职学生逻辑思维较弱,但是创新创造力更强。

三、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推进文化育人的途径

(一)坚守思想政治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职院校是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是为党和国家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高校。广大高职教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青年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人生阅历不够丰富,价值判断能力和思辨能力薄弱。而当今前世界风起云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思潮频繁交锋,如果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导他们提高辨识和批判能力,则很容易导致高职学生在西方价值观念中迷失,这既不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也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建设。

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牢牢守住思想政治阵地,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教学中引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引入最新的形势与政策的热点材料,通过讲解党史、国史,加强学生对党的正确认识,加强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奠定文化自信的思想基础。

(二)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模式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这历史长河中闪耀着无数璀璨的优秀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伟大祖国前进的精神基石和不竭动力,但在时代的发展下,如何让古老传统文化吸引起年轻学生的兴趣,让文化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值得思考。

事实上,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节目《中华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的热播,就是有效激发大众兴趣的典型案例。我们的高职院校在传统文化的教育上也应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按照高职学生的兴趣点和接受能力创意性地呈现传统文化。

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将传统文化与青年学生喜爱的流行文化元素相嫁接,可成为发展传统文化教学的突破口。如配合歌手周杰伦的歌曲《龙拳》在体育课程中开展传统武术教学,用网络热议的“女权主义”来对比解读元杂剧中的独立女性形象,以及用表情包、影视剧片段等方式来展现传统民族故事等等。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殊性,要培养他们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归属感,就必须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和熟悉度,让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在青年学生群体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三)改革专业教学方式

在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上,李克强总理作出批示:“各行各业要弘扬工匠精神……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事实上,职业教育正是传承工匠精神和文化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更是培养有文化底蕴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

仅仅学技术,也许能成为一个熟练的手艺人,但若没有文化教育,没有匠心,这样的手艺人是不会有工匠精神的。高职院校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不应局限于文化课程的教育教学,更应該充分挖掘专业技能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和人文情怀。

专业教师应在提升自身人文素质的基础上,努力发掘蕴含在专业课程中的传统文化特色和魅力,并将其渗入专业技能训练中,如养老服务专业中的尊老爱老敬老思想、茶艺专业中的克己养德精神,把“授业”与“育人”有效结合,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充分发挥专业课的文化育人功能。

(四)丰富学生社团活动

高职学生成长于网络时代,个性化特征明显,乐于社交,更加渴望得到同龄人认可,因此,参加社团活动也成为他们乐于接受的受教育形式,学生社团的校园影响力较大。

学生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把丰富社团,推动文化建设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依托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育,借助各种艺术、体育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兴趣和特长,讲述他们眼中的文化故事,展现他们心中的文化魅力,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操。

四、结语

“文化自信是在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获得的一种状态。”只有对自身文化的发展力量具有强烈的信心,才能具备文化自信。高职院校必须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专业技能教育、社团活动等领域中,全方位地推进文化育人,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新时代社会主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烁.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职业教育体系[N].人民日报,2017-05-05(16).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2016-12-08.

[3]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

[4]常宴会,宋健林.论人民的文化自信来源于文化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7):37-40.

猜你喜欢

文化育人教育教学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技术文化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