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艺术类公选课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2018-12-21吕少英

教育界·下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对策

吕少英

【摘要】校园文化与艺术密不可分,艺术类公共选修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并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加强对公选课的教学能够有效地引导和推动校园文化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校园文化;艺术类公选课;对策

【基金项目】天津城建大学2015年教改课题“艺术类公共选修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课题编号JG-YBZ-1512。

校园文化是指校园内所呈现出的一种特定文化氛围,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文化承载精神,精神体现文化。校园文化,就是校园的生态环境,也是学校的灵魂。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校園文化也具有教育功能。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培育积极开放的大学精神,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于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有着尤为特殊的意义。

一、艺术类课程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一)艺术教育凝聚大学精神,促进校园文化和谐发展

如果大学没有大学精神,没有办学理念,那么世界上所有的大学就没有任何分别。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是通过环境的营造塑造人,这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而艺术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是一种娱乐教育,具有广泛的渗透功能。校园文化中的办学理念、大学精神和校园规范通过艺术的方式可以轻松愉悦地实现,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此外,艺术教育本身就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学科的发展更为贴近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中,分享到有关生命、哲理等等本体观照的问题。这也是对学生心灵教育的有益补充。艺术不仅可以陶冶性情,而且影响着人的世界观、主观自觉性以及自我意识的解放。从本质上讲,艺术素质教育以自觉的方式,对人的整体生存态度与生活观念进行培养,其最终目的就是促进个体全面和谐地发展。艺术教育为创建高校校园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氛围、学术氛围和教学氛围。

(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全球知识化、信息化时代要求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是复合型人才。新的时代人才竞争更加激烈,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集科学精神与人文气质于一身,一专多能,是当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大学生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为学生艺术实践搭建最直接的舞台。学生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亲身实践,能够使性情得到陶冶,逐渐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培养高雅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无形之中还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意识,增强了文化的凝聚力和群体意识,使每个人的能力得到表现和发展。此外,长期参加艺术活动,还有助于学生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育健康的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促进人际交往,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也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三)开设艺术类选修课在大学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课程体系

尤其是以工科见长的综合性高校,理工科一直是学校发展的重心。大量重理工轻文史的学科设置,以及对实验和实践能力的推崇,使得学生思维模式单一,学习枯燥,学生的视野往往局限于学术科研方面。成功的校园文化建设更需要文科、艺术类学科的有益补充和平衡发展,才能提高整个学校的人文情怀。因此,只有通过完善和丰富艺术类公选课程体系,尽可能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和爱好,有选择地、分层次地选修艺术类课程,丰富校园文化,才能整体并确有成效地拓宽校园文化的精神空间。

二、开设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的必要性

艺术类公共选修课是指由跨学科、跨专业的学生根据学校统一提供的选修课自主选择的课程。艺术公共选修课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院安排,有计划地进行选修。

艺术类选修课首先能灵活适应学生接受艺术教育的不同需要,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爱好的不同,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将不同形式的艺术课程融合在一起,从而构建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艺术课程体系,使全体学生都能受到艺术教育。

其次,因时代、条件及环境一直都发生变化,艺术类选修课还能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艺术学院美术教师资源。在全院开展艺术类公共选修课,可以说是与时俱进的表现。如随着网络的普及,新开设了多媒体艺术、网络设计、前卫艺术等等,选修课资源更丰富,学生的选择面更广。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艺术专业优秀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和自觉能动性,而不单囿于主修所学,合理弹性地分配每学期艺术类选修课的比例,使学生爱学,老师爱教。

总之,艺术专业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良性互动,互相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给整个高校注入了新活力,带来了创新源泉,保持艺术活力,也为艺术学科的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提供了艺术实践的舞台。

三、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程体系存在问题

(一)对艺术公选课程未引起足够重视,与校园文化有意识的结合不紧密

艺术类公共选修课普遍存在着“因师设课”,学科门类不够全面,形式单一,同一门课由一个教师承担多个教学班或者大批人同时授课的情况。这样虽然基本满足了学生选课的需要,但课程种类偏少,且开设的课程重技能训练,使得学生接受文化熏陶的机会很少,课程体系结构不尽合理,从而造成学生选课的空间大大减小。

(二)师资力量薄弱

承担艺术类公共选修教学任务的多为中级职称以下或学历较低的青年教师,高职称和高学历教师偏少。有些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导致讲述的课程内容不够新颖,不能紧跟研究前沿;有些教师因教学和科研压力,对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指导和规范不够,投入精力不足,常常导致内容不够丰富;有些教师教学内容强调欣赏,或者训练很专业的技巧,对学生的天赋要求很高,大部分学生只有提前放弃了这些技能的学习,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教学管理不健全,教学体系不科学

由于公共选修课一般安排在必修课以外时间,客观上使教学质量的监控难度增加。选修课的考核多采用考查形式,于是个别抱有混学分心态的学生平时不去上课,考核时则借同学的笔记应付。教学管理上,很多课程缺乏统编教材,缺少必要的教学大纲和明确的教学进度,而且教学内容也不够完整,教学时间难以保证。出现这种选而不修、修而為考、考而为学分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公共选修课的管理制度不够规范,而学生对公共选修课也认识不足,不够重视。这些因素都影响着选修课的教学效果。

四、推进校园文化的艺术类公选课程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一)转变教学理念,加强艺术类公选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领导及师生应重视艺术公选课程体系的建设,更新教学理念是推进艺术教育在高校顺利开展的前提。这需要校方领导的高度重视、教师的思想转变以及学生的态度端正,从认识上提高,观念上转变,在教学组织上、教学制度上、课程资源上以及相关政策上都有相应的保障。同时,高校要将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程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内容,把艺术类公选课程同专业课程等同对待,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不断完善和改进课程设计方向和内容,拓展教学方法,增强艺术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学生和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艺术类公选课程的开展在校园内就有了一个宽阔坚实的平台。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也是最终受益人。

(二)加强艺术公选课师资队伍建设

艺术教师作为艺术类课程的主体,教师素质是一个全方位人格的体现,其自身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准、思维方式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着学生的发展。一方面,要切实做到担任公选课程的教师同专业课教师同工同酬,不应戴着有色眼镜看待选修课程;另一方面,在新形势下,艺术类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积极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开拓,锐意创新,在专业技巧上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要有深厚的知识积累和专业造诣,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三)举办多元校园活动,重视学生的艺术体验

不少学生对艺术课程很是向往但又力不从心,或囿于自己专业的限制,或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没有领路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可以让师生走出课室,使课堂不仅仅局限于教室之中,丰富和发展各类艺术教育形式。比如在校园中,在博物馆中,在艺术展览上,在艺术活动现场等等,在游目骋怀,畅叙幽情之中实现教学,把学生的宿舍生活、课余活动及艺术社团学习都融入课程之中。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不但能巩固教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更能加深学生的艺术体验,开阔学生的眼界和胸襟。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善用网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同时还可以开发相应的网上学习平台,开设国画、书法、油画等在线学习资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取合适的教材,实现自我学习的途径。

总之,艺术类选修课程与校园文化息息相关,艺术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可以培养学生优秀的精神品质。而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学校一笔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较好地调节学习氛围,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动手能力,激发校园的潜在活力,最终有效地引导和推动校园文化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中平,徐建华,徐跃飞.冲突与融合(学校文化建设新视角)[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创建校园文化的意义探究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