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学生英语听力现状及应对策略
2018-12-21蔡家奕
蔡家奕
【摘要】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语音、词汇、语速等方面,而这些问题也频频困扰着我们的教学。由于对听力造成影响的因素众多,提高学生听力的方法也就各有千秋,其中包括培养学生的思维理解力、辨别力、预测能力等。只有提高这些技能,学生才不至于学习英语数年却依旧不能与他人特别是英语本土人士交流。
【关键词】听力材料;听力题型;辨识力;主旨;预测力
一、英语听力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英语听力教学困难重重,针对这些难处,我们急需找出现有的问题。首先,为了弄清初中学生面临的问题,笔者在去年实习期间,对成都某中学初一五个班的学生做了调查,总计有300多名学生,结果如下。
表1展现了听力教學中的具体问题。1.所有的学生都反映难以听懂英语的准确语音。2.80%的学生反映听英语讲话时,总会不自觉地集中精力去听清楚每一个单词,一旦有单词没有听懂,情绪就会变得急躁,紧张。3.60%的学生反映很难抓住所有的信息,没有预测能力。有时听懂了每个单词,但还是不知所云。有学生反映,如果语速慢一些,或讲得更清楚一些,还是可以听懂的,反之就较为困难了。最让学生苦恼的还是语速和生词问题。
从以上调查我们可总结出学生听力问题如下:A.语音问题;B.着重去听明白每个单词的问题;C.听不懂自然快速的讲话;D.不习惯英语本土人士讲话。
以上问题较为常见。学生学习英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听力材料的语境,也没有意识到自身语音不准确的问题,通常听一个材料需要听明白每一个单词。学生误认为要理解听力材料,每个单词都必须听懂。大约80%的学生的听力都受到听力材料的来源和种类的局限。他们听千篇一律的光盘,语言材料的语境相似,语速和语音语调基本不变,致使对英语的认识固化,一旦听到地道的英语,反而不知所云。由于缺乏口语练习机会,60%左右的学生很难听懂所有的信息,即便听清楚了每一个单词,也不能理解字词、句或篇章的意思。
二、影响听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一)听力材料的原因
A.阅读听力材料的语速;B.听力材料的词汇;C.听力材料的内容。
在听的过程中,如果有意地放慢语速,会失去源语言本身的节奏和语音语调,这两者本身也是准确理解语言的重要因素。因此,降慢语速并不能有助于学生改善听力。再者,如果听力材料本身就含有很多生词,在听的过程中,学生遇到生词都会不时地停下来,自然会影响听力理解。听力材料涉及的内容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听力理解,如果所听的内容都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就很容易对所听材料失去兴趣,从而排斥去听。
(二)学生自身的原因
听者本身的情况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A.自体感受;B.背景知识;C.外语知识水平;D.记忆力。
听者的背景知识在听力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从以下例子可见一斑:
M: We want to take the kids to Disneyland this summer holiday.
W: You are going to Florid?
M: No, Disney world is in Florid.Disneyland is not there.
Q: Where does the man want to go?
[a]Disney world [b]Florid [c]California
这个对话很简单,甚至每个单词都能听得清清楚楚,但是要是学生不知道迪士尼乐园在加利福尼亚州,学生也不能对此题正确作答;反之,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三)听力任务设置的原因
不同的水平阶段,听力题型设置也不同。不同的听力题型,要求学生听取的信息也会不同。即便听同一篇听力材料,要求也不一样。换句话说,针对第一次听材料设置的问题通常是获取一些直接、大概的信息。这样,学生才能较为容易理解听力文本。再一次听,学生就会专注在一些细节信息上,比如发音、词汇、语法和句型等方面。
三、提高学生听力技能的方法
(一)思考与感知
语言不只是单词或句型,它更是交流的工具。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是相互关联的。听力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老师不可能要求学生听清楚每个音、每个单词或句子,但是老师应该让学生明白讲话人的目的、想要传递的重要信息。在听的过程中,学生要听明白正在说的是什么内容,同时脑子必须转起来,挑选出有用的信息,把听到的信息与脑海中知道的相关信息结合起来,将有用信息存贮在大脑里。如果学生以前都积累了足够的跟所听的内容相关的信息,学生的大脑反应将会比所听讲话快三倍(Vivian Cook.1996 p.88),就很容易理解所听到的内容。通过不断练习,学生在听的同时也能想象出在听什么内容,从而真正地明白所听内容,并对讲话人做出回应。因此,学生必须通过训练,养成积极思考和理解的习惯。这样,当学生在有了有用的情景做提示的情况下,他们听到听力材料的时候大脑里所有有关的背景知识就会活跃起来,从而有助于理解听力材料。
(二)辨别力
在外语教学中,采用“自下而上模式”是很常见的,特别是在听力教学中。何为“自下而上模式”呢?该模式是美国心理学家高夫提出的,他认为听力实际上就是我们听到的线性排列的声音进行解码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说从音节到单词,由单词到词组,再由词组发展到句子乃至段落和篇章。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感知实践和运用实践。感知实践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辨别和区分不同因素的能力。
(三)预测技能
预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听力技能,它不但有助于训练听力技能,而且有助于学生整体语言学习。预测包括预测词汇,预测句子意思,通过讲话人的语音、语调及其重读等预测讲话人的思想。无论学生预测得正确与否,都将会使听者的想法更加接近所听文本。预测得正确与否将会通过实际听力的过程来得到论证。这种带着预测信息有目的地进行听力训练比带着空白脑子进行听力训练的结果要好。
(四)选择适当的听力材料
首先,听力材料难度适度。适合的听力材料不但能训练学生的听力技能,而且有助于培养其他语言技能。学习是一个有意识地对语言进行逐步理解的过程,而语言习得是在特定情况下发生的一个下意识的过程。当遇到稍难的听力材料时,学生要敢于迎难而上。
其次,听力材料长度适度。如果听的篇章太短,学生可能来不及适应讲话人的声音而导致出现理解问题;如果篇章太冗长,学生又易生厌而不能集中精力听。所以,当篇章较短时,老师应该让同学们做更多的预测准备,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能预测听的内容;如果篇章太长,老师就应该不时停顿,让学生有时间思考。
再次,在早期的时候,学生在听力训练时自然会遇到很多问题,所以很有必要选择适当的听力材料内容,减少学生学习的障碍。比如,减少抽象的或含有方言词汇的听力内容。老师可选择一些有趣的听力内容,如搞笑的故事、流行歌曲,可以让学生练习听写歌词。听歌,也有助于学生增强对语言的節奏感。
(五)听主旨
听主旨的意思即获取大意。学生不需要理解所有细节或每一个词。这一点跟略读是相似的。略读就是让学生回答一两个围绕篇章主要内容设置的问题。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回答一些主旨题,即便学生没有理解篇章的每个词或短语。这种方式训练学生听力是很有必要的。实际上,跟阅读不同,学生很多时候都只能听一遍,因此很难得能抓住所有的细节。学生在听的时候对内容感到模棱两可时应保持冷静,即便没有听清每个词,仍旧能获取很多有用信息。老师也可以在学生听之前给学生一些提示信息或做任务解释,这都有助于学生抓住听力材料的主旨大意。
(六)带着具体问题去听
训练学生通过听去获取具体的信息是很重要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只需要获取某些具体信息,而非所有的信息,因此我们可以忽略其他不需要的信息。比如,当我们在火车站时,我们只关心我们做哪列火车以及其火车的出发时间,其他信息我们是没有必要听的。因此,老师应该让学生带着不同目的去听各种不同类型的听力材料,这样学生就会培养出能用于各种不同场合的听力技能。
(七)听与说相结合
众所周知,语言学习包括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它们在运用中是相互联系的。以学习母语为例,我们学母语是从听开始的,只有听别人讲一段时间后,我们才能模仿别人讲话。换句话说,在生活中,听、说这两种技能是联系在一起的。而在传统听力教学中,学生往往是听磁带,没有机会同时练习听说。
四、结论
近年来,随着外语学习越来越普及,特别是英语,很多老师都意识到了训练学生听力技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止为了考试,也是为日常交流。须知,“听力领先”这一观念提出已有多年,然而真正实行并不容易,原因有诸多方面,本文所及乃笔者浅见,与同行共商,或可对中学生英语听力教学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贾贯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