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品牌策划课程“流动资源”超循环管理及应用
2018-12-21何艳周应兰
何艳 周应兰
【摘要】品牌策划作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教育教学上注重最新资讯和最新案例,教师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更新学习资源。为改善现状,文章提出了品牌策划课程的“流动资源”超循环管理方式,以期建立资源共享的有效教学资源。
【关键词】品牌策划;流动资源;超循环
一、前言
现代企划鼻祖SetphenKing说:“产品是工厂生产的东西,品牌是消费者带来的东西;产品可以被竞争者模仿,品牌却是独一无二的;产品极易过时落伍,但成功的品牌却能持久不衰。”如何通过品牌策划去打造品牌,推广品牌,是品牌策划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策划类课程的一个特点就是注重最新资讯,注重优秀案例分析,注重对学生策划案的讨论与点评,对学习资源的更新速度要求很高。如何对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的分类、管理,适当减少老师的投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是当务之急。
二、“流动资源”的概念及传统管理方式
(一)“流动资源”的概念
学习资源是支持学习的资源,具体包括支持系统、教学材料与环境,甚至包括能帮助个人有效学习和操作的任何东西,可分为被设计和被利用的学习资源,它们具有五种形态,即人员、资料、设备、活动和环境。而以是否被更新为另一种分类标准,学习资源可以分为“国定资源”和“流动资源”。本文中的“流动资源”主要是限定在“学习资源”中的“资料”部分,是指老师根据一门课程的时代发展,针对当届学生的情况对学习资料所进行的更新,包括被设计的学习资料和被利用的学习资料。所谓“被设计的学习资料”,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而专门设计的信息产品,如教材、教学录音带/录像带、教学投影片/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所谓“被利用的学习资料”,是指那些本来并非为教学目的而设计但被发现具有一定的教育利用价值而被用作为资料,例如电子百科、电子报刊、软件工具、音像资料以及多种多样的网络资源。
(二)“流动资源”的传统管理方式
“流动资源”的传统管理方式是由教师来完成“流动资源”的建设和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管理主体的排他性。“流动资源”的建设和管理主要由教师完成,整个建设和管理过程是封闭式的,学生完全排斥在这个过程之外。
2.管理内容的有限性。由于教师时间、精力的有限性,而“流动资源”的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具有前沿性等,使得“流动资源”的建设更新速度很难紧跟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另由于教师自身的局限性,使“流动资源”的建设带有一些盲点。
3.管理结果的无效性。由于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资源,未能积极主动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因此对学习资料的理解、吸收、运用的效果不佳,未能达到教师期望的教学目标。
三、“流动资源”管理的超循环理论
(一)超循环理论
德国科学家M.艾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超循环理论。超循环系统即经循环联系把自催化或自复制单元连接起来的系统。在此系统中,每一个复制单元既能指导自己的复制,又能对下一个中间物的产生提供催化帮助。超循环的三个主要论点是:(1)超循环是一个自然的自组织原理,它使一组功能上耦合的自复制体整合起来并一起进化;(2)超循环是一类全新的、具有独特性质的非线性反映网络,它便于进行统一的数学处理;(3)超循环可以通过趋异突变基因的稳定化,而起源于某种达尔文拟种的突变体会分布中,一旦聚集起来,超循环将经一个类似于基因复制及特化的过程进化到更复杂的程度。
(二)超循环理论对“流动资源”管理的启示
超循环理论不仅为探索生命巨系统的复杂行为提供了新的科学方法和方法论启示,也为“流动资源”的管理提供了以下启示:(1)“流动资源”系统是可以在一定的基础上进化的,往届的“流动资源”可以形成一定的小组织结构,有选择性地复制到新的系统中;(2)“流动资源”系统可以形成一种全新的、独特的非线性网络结构,便于进行统一的管理;(3)“流动资源”系统可以进行变异、重组,进化成为更复杂、更适用于新状况的新系统。
四、“流动资源”的超循环管理在品牌策划课程中的应用
(一)师生共建“流动资源”
改变传统的“流动资源”由教师或教师团队建设和管理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流动资源”的建设。鼓励学生自主地选择企业进行市场调查、市场分析和预测,搜集优秀的案例,对往届学生制作的品牌策划方案进行讨论与点评,并设计出自己的品牌策划方案。当学生得知自己的策划方案有可能成为下届学生学习的资料时,将会极大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其自主研究能力、自主筛选有价值信息的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专业分析能力及设计能力等都会得到大大的提高。
(二)教师工作重心的转变
在“流动资源”超循环管理方式下,教师将从“流动资源”信息搜集、积累的繁重工作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的时间去做好以下工作:(1)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创新带来“突变”;(2)对所有资源进行筛选,结合知识点,删除“无效信息”,控制错误的积累,形成稳定的格局;(3)将“流动资源”中的“有效信息”科学地积累和保存下来,并不断转换成新的固定资源。教师的角色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演变为知识分享者、与学生共同探索知识的同行者。
(三)建立动态变化的教学资源
在“流动资源”超循环管理方式下,学生利用已有的“固定资源”,并收集目标企业的近年来内外部环境变化信息,通过师生间的交流、学习、创新、思维碰撞,从而产生新的创意设计和策划灵感(即新的流动资源)。这些新的流动资源经过教师的筛选,如超循环理论中的自复制组织进行变异、重组、进化,不断转换为新的固定资源。这种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外界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动态教学资源将能使学生更客观地评价往届学生的策划方案,发现其可取和不足之处,从而激发学生向困难和问题挑战的热情和灵感。
(四)搭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为了使历届师生共建的“固定资源”和“流动资源”等教学资源能顺畅地在“师-師”“师-生”和“生-生”间实现共享,有必要搭建资源建设与共享平台。教学资源平台的搭建能够使教学资源系统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从而为流动资源的超循环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优质教学资源可以大量应用在教学活动中,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新方法、新视野。
【参考文献】
[1]钟伟.品牌营销策划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2]刘成新.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3]李曙华.从系统论到混沌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谭国亮.课程“流动资源”的超循环管理——以“服装品牌策划”课为例[J].艺术百家,2009,25(03):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