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之我见

2018-12-21肖潇

赢未来 2018年21期
关键词:教学思想德育教育小学语文

肖潇

摘要:教育之中,德育为本,在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若一个人只空凭自己的才华独行于世,却没有良好的基本道德素质,便会像高铁上耍赖霸占座位的博士和老师一样,受到社会的强烈谴责,最终前程被自己无理取闹的行为给耽误了。为避免我们祖国的栋梁、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变成此类有才无德的“高分低能”之人,我们应该从教育的基本工作中便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但其实,简单说来,所德育就是培养学生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形成基本的、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道德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引导学生慢慢形成正确的三观。

关键词: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 教学思想

许多人误认为德育教育只要在思想品德这一课程中涉及就行,诚然,开设一门专门的课程是进行渗透教育专门之法,但其实德育犹如空气一般伴随着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故我们应该坚持在所有学科教育中都渗透德育思想,从而达到学科德育在学科中完成德育和智育的统一。作为中国学生最基础的语言学科,语文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能更大程度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基础语言知识时更方便的接触到从古代圣贤身上学到的优秀精神品质。换句话说,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思想性能对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提高个人素质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将就此浅议如何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从文化经典中学习

浩如烟海的中华国粹经典文化,其中不仅富含圣贤的精神智慧,更蕴含了炎黄子孙流淌于血液中的高尚道德情操和优秀的精神品质。从古代文学经典中学习古人的人文精神,不仅能丰富小学生的文化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眼界;还能使人的心灵得到启迪,从而陶冶学生的精神情操。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古代经典,从流传百世的古诗、为人称赞的著作、脍炙人口的名言中汲取精神食粮,能培养学生形成落落大方的言谈举止的习惯。由此,最好的范本便是小学语文教材,小学教材精心收录了许许多多古今中外的优秀著作,其中闪烁的人文主义精神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大的助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从广博的课文教材中寻找适合学生的篇目,将其中的优秀精神品质、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合适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

例如《詹天佑》一文,全篇介绍了爱国主义工程家詹天佑,便是对本文感情基调的基本奠定——爱国精神。他的一言一行,他的突出贡献,他回国时的毅然决然,都是为突出他的爱国之深。教师可以从分析詹天佑各个场景下的心理活动入手,引入爱国教育,让德育沁入课堂的基本教学中。再如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莫等闲,百科少年头,空悲切。”;“言必信,行必果。”……这些名句都呈现出来中国博大精深而崇高深厚的传统文化理念和人性光辉,是值得学生与教师作为范本学习的对象。

二、教师要以身作则影响学生

教师对于学生而言,很多时候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讲授者,而是榜样、是偶像、是学生渴望成为和以之为标杆的敬仰对象。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只有让学生接受到了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学生才能“见贤思齐焉”。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你们自身的行为是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语文教师学识渊博、学富五车固然适合传授学生知识,但教师对学生更直接的影响是道德素质。尽管这个细节十分不引人注目,但现实的是——教师的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着、教导着學生。所以在中国古代的教育中有着“身教胜于言传”的观念。基于这个原因,教师应该从自身的德育培养做起,为人师表,若是不能为学生的德育培养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就为导致上行下效的负面结果。但从反面来看,若是教师做到言行一致,让学生从教师的人格魅力中学习到正确的为人处世之道,教师将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课堂和生活传授给学生,便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三、将德育推广到生活中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德育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一门课程,而是在所有学科教学活动都应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同样的,德育教育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是应该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都出现德育的影子。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将德育教育推而广之,利用课外活动、课后作业等等形式进行德育教育。为了推动德育教学全方面、深远持久地影响学生的成长,教师应把课堂德育教学与课外德育活动相结合。

例如教师在教学《民族英雄戚继光》、《詹天佑》、《文天祥》等等课文时,便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要在课外活动去接触、尝试采访老一辈的革命家和人民英雄,去了解他们拥有着怎样的家国情怀,对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又有着什么样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去搜集、汇聚、了解到更多的民族英雄或者爱国主义者,通过小组或自己去了解这些著名人物有着什么感人而非凡的故事经历。布置类似的德育作业,让学生的作业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还是学习正确的价值观,将其付诸实践。通过此类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价值挂念,还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应用实践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并非为了渗透德育而渗透,而是为了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的同时感受到古人人性的光辉、感受到正确价值理念的魅力。故德育教育不能变得功利,而是犹如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在生活和学习中默默地影响着、触动着学生的心灵世界,在学生纯洁无瑕的心田里,种下善良正义的种子,推动着德育开出美丽的花。

参考文献:

[1]杨天容,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新课程·小学,2012(8).

[2]张正莲,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东京文学,2010(11).

[3]董磊,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方法刍议[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7).

猜你喜欢

教学思想德育教育小学语文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思想的革新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中职机械制图中三视图的教学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