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如何提升数学问题设计能力

2018-12-21秦绍杰

赢未来 2018年21期
关键词:问题设计提升学生

秦绍杰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当下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发现和提出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敢于质疑、敢于思考、敢于挑战。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决定着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下面我结合着数学教学案例谈一下如何设计高质量的问题,应注意哪些问题。

关键词:学生;提升;问题设计

一、优化自主学习中的问题设计,正确引导超前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中的问题设计需要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特点和生活体验展开,力求让学生能“搭着梯子,摘到果子”,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尝到成功的喜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激发更深层次学习的兴趣。本阶段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问题设计要引起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有求知欲,才能质疑好问,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维。

案例一:在几何里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射击运动员瞄准时,用手托住枪杆能保持稳定?”这种形式的问题设计,能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有趣,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

2.问题设计要引发认知冲突

问题设计要引发认知冲突,要考虑到學生的“最近发展区”,要让学生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如果问题简单,不能引起学生思考,那就等于白问;如果问题太难,超出学生心理认识的发展水平,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旧知识结合的地方及教学难点处设计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最具有启发性,驱使学生有目的的积极探索。

案例二:在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索反证法时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我们在设计问题时,举出《道边苦李的故事》,这样既提高了兴趣,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按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建立概念框架。

3.问题设计要促进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教学终极目标,而思维训练是培养学习能力的重点。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在一定范围内设计一些高层次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学生在不断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地将知识内化,形成自己的“见识”和“观点”,并且思维能力得到逐渐提高。

案例三:在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后,教师提出问题: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每个分支都在逐渐接近x轴和y轴,那么它何时会与x轴或y轴相交呢?这个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优化合作探究问题设计,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合作探究中的问题设计必须注重以下两方面:

1.问题设计侧重层次性、递进性

问题必须服务于某个教学内容的落实,由易到难,环环相扣,保证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流畅性。

案例四:在学习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联系时,我们设计这样的问题:

A.方程x+y=5的解有多少个?写出其中的五个。

B.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描出以这些解为坐标的点,它们在一次函数y=5-x上吗?

C.在一次函数y=5-x上任取一点,它的坐标适合方程x+y=5吗?

D.以方程x+y=5的解为坐标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像与一次函数y=5-x的图像相同吗?

1)由以上四个问题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2)你能把上面的结论推广到一般吗?

以上问题设计层层递进,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的结论,更重要的是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

2.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

一堂课要取得最好的效果,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点,最终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因此合作探究中设计问题时要把问题设计在关键处。

(1)针对教学的重点设计问题

所谓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如意义、法则、性质、计算等。教师的任务就是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不仅掌握它,并能理解它和灵活地运用它。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要求,针对教材的重点设计问题。这样,不仅避免了问题设计中的杂乱无章,而且使学生能够在课上充分进行反馈练习,提高了课堂效率。

(2)针对教学的难点设计问题

案例五:为了使学生灵活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特征,我们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70°则其余两角为多少度?

(2)已知等腰三角形一个角是70°,则其余两角为多少度?

(3)已知等腰三角形一个角是110°,则其余两角为多少度?

为什么70°角和110°角取值不同会导致结果不同呢?抓住这个难点,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等腰三角形中顶角与底角的关系。学生的薄弱环节往往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师首先要知道学生的薄弱环节在哪里,再设计问题,予以解决,这样就为突破难点创造了条件。

(3)针对新旧知识的联系点设计问题

我们知道,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是紧密的,前面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延续、深化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引领学生学习新知识时,通过问题的设计,把新知识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网络之中,为学生架起由旧知通向新知的桥梁,使学生顺利达到知识的彼岸。

如案例四中,在注重知识的层次性递进性的同时,在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处设计问题,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运用旧知识探究出了新知识。

三、优化基础、拓展练习,巩固基础引发深度思考

基础练习是对全体学生掌握知识的检测与训练,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拓展练习中体现较多,所以拓展练习中问题设计尽量做到一题多解,或是设置有价值的变式题。一题多解可使学生思维透过不同的知识领域看同一问题,形成不同的解题方法,促使学生进行不同方法的思维碰撞甚至产生争辩,这样能很好地培养数学思维的广阔性。变式教学易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激发学生产生新的想法,敢于自己变式编题。这是高位的思维能力培养,使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够从多种角度进行考虑,并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思路,真正达到“举一反三”。

总之,教师设计教学问题要重实效、讲价值,所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不仅会分析解决老师设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教师问题的潜移默化下会自己提出问题、设计问题,最终成为会学习的人!

参考文献:

[1] 屈月英.小议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儿童大世界月刊,2017(5).

[2] 蒋雪芹.小议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设计[J].学子(理论版),2016(2).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提升学生
学生写话
精设计,巧提问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问题设计创新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学生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