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梧桐树下的童年

2018-12-21陶诗秀

躬耕 2018年9期
关键词:子儿梧桐树梧桐

陶诗秀

六十余年前,故乡小镇街道窄窄的,没有行道树;弄堂里普通人家小小的天井里,也不适合种树。难得看到缙绅大户院墙里高高耸起的树梢,我不禁会驻足仰望,因为那绿色的枝叶是那么养眼,风吹枝叶发出的沙沙声是那么动听。

七岁那年初春,我上学了。记得第一次课外活动,班主任房老师把我们领到操场上,在南侧的空地上,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坐下来玩“丢手绢”游戏。玩着玩着,我突然惊喜地发现不远处的围墙边伫立着一排十来棵大树,但见它们青色的躯干挺拔粗壮,向四面伸展的枝桠已高出围墙很大一截,可惜枝头光秃秃,不见一片叶子。不久,很多同学也看到了树,纷纷把目光投向那里。

房老师见我们对大树感兴趣,索性带我们到树下,告诉我们这是梧桐树,是学校刚建立时栽下的,目的是“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我问老师:“金凤凰是什么?”房老师满怀深情地扫视着我们,然后回答说:“就是指你们啊!”见我们都愕然了,她便款款解释说,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集人间真善美于一体的神鸟,非梧桐树不栖,只有在国家兴盛、世上太平的年代才会出现,象征美好才智,比拟国家栋梁之才遇时而起。“你们现在好好学习,将来都是国家栋梁之才,都是金凤凰啊!梧桐树又名‘引凤树,自古被视为吉祥树。它秋冬落叶,待天气暖和些,会长出漂亮的叶子。”

房老师解释完后,嘱咐我们说:“梧桐树下空气特别清新,你们今后可多在这里自由活动,希望大家能留心观察梧桐树的四季变化,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自此,每天课间休息和课后,我和一些同学就连蹦带跳地跑到那一排高高的梧桐树下,轻轻地抚摸拥抱它们小水桶般粗的树干,仰起头凝目张望它们的枝桠,虔诚地祈愿它们早日发芽长叶。

几阵春雨过后,暖风习习,光秃秃的梧桐树枝头上终于吐露出了毛绒绒的芽苞;没过多久,芽苞就欢快地舒展开来,一片片嫩绿的新叶布满了枝桠,密密麻麻,一层一层,无比靓丽可爱。

随着气温上升,梧桐树下日渐热闹起来了。五个石台子及其周围用砖块叠成的小“凳子”,一下课就被捷足先登的学生占领。

男生们喜欢下棋,跳棋、象棋、五子棋,挑選着下。棋盘是现画在石台子上的,棋子用地上捡的小石子充当,倒也玩得兴致勃勃,有规有矩。

他们还掰手腕、比力气,也爱在石台子上摆擂台,引来一圈又一圈参与者和围观者。用劲比拼和不时爆发的助威声、叫好声,把周围的空气搅得热气腾腾。

女生们则喜欢在石台子上玩“抓子儿”和挑七彩游戏棒。七彩游戏棒得用钱买,那时还不是人人拥有的玩具,我和几位女生常玩的是“抓子儿”。“子儿”可就地取材,地上的小石子或平时积攒的果核儿都可以。先把手中五个或七个“子儿”抛撒在台面上,捡起一个子儿向上抛起,在它尚未落到台面时迅疾抓起台面上另一个子儿,再接住落下的子儿;继而,抛一个抓两个,抛一个抓三个,抛一个抓四个……若抓不起或接不住,就是输了,得退下、让位给另一个人。

这种古老而简单的游戏,能锻炼我们脑、眼、手兼顾并能迅速反应的能力,在玩的过程中还可时时变换花样,百玩不腻。

不久,传来布谷鸟的声声叫唤,是初夏时分了。阳光照在梧桐树上,枝头上亮汪汪的小叶片充满了生机,长成幼儿小手掌模样,颜色由嫩绿转为淡绿、翠绿,令人赏心悦目。

微风拂过,叶片翻动,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送来一缕缕淡雅的清香。仔细一瞧,枝叶间开出一簇簇淡黄色的花朵,如同一串串小铃铛。有一次,几朵小花被风吹落地,我捡起一朵,放在嘴里轻轻吮吸,有点甜,又有点黏。

梧桐花的香味引来了一群群蜜蜂、蝴蝶,它们翩翩起舞、嗡嗡飞鸣,时来时往,盘桓不去。

这种欢快腾飞的情景触动了男生们的灵感,放飞“竹蜻蜓”游戏应运而生。

一时间,各个班级的男生都纷纷自制“竹蜻蜓”:找一小竹片,磨光打平,两边对称各削一个斜面,中间打一个小圆孔,插入一截圆竹棍。

玩时,双掌夹住竹棍,用劲快速搓转,而后猛地一松手,竹片随着空气漩涡上升而旋转着飞出,像矫健的蜻蜓在半空中飞转,过一会儿才会落下来。

这种简单而神奇的玩具,据说是我们的祖先在明朝时发明的(另一说在公元前400年就问世),曾令西方传教士惊叹不已,将其称为“中国螺旋”。上世纪30年代,德国人根据它的形状和原理,发明了直升机的螺旋桨。

看到男生们的“竹蜻蜓”飞上落下、玩得热火朝天,女生们联想到了飞机、降落伞,于是便玩起了“抛降落伞”的游戏:在一块手绢的四个角各系一根线,剪成一样长,将四个线头扣在一起,拴个螺丝帽或小石块,“降落伞”便做成了。

跑到操场上,将螺丝帽(或小石块)和手绢包成一团,使劲扔向空中;它们下落时,螺丝帽(或小石块)吊着的手绢会自动张开,像降落伞一般慢慢地落地。好几个孩子一起玩时,花花绿绿的“伞”高高低低、飘飘悠悠落下来,煞是好看。

梅雨季一过,夏天灼热的阳光洒下大地,梧桐叶片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不断向四面展开,庞大的树冠像一把把巨型的绿色罗盖伞,成了我们避暑的荫凉世界。下棋、打扑克、抛子儿、捉迷藏、跳橡皮筋、嬉戏打闹,依然玩得欢天喜地,那就不用细说了。平时不爱活动的学生,也爱到树荫下乘凉、看书、讲故事、闲谈、编织桐荫清梦。

金风送爽的秋天来时,梧桐树的叶子由墨绿色变成黄绿色,又变成金黄色、棕黄色,然后告别枝头,像一只只花蝴蝶漫天飞舞,然后晃晃悠悠飘落下来,给大地盖上一层厚厚的毯子。

班主任房老师兼教语文课,她在课上告诉我们,成语“一叶知秋”就是由此而来的。她还举例说明,宋代司马光《梧桐》诗有“初闻一叶落,知是九秋来”之句;另一本叫《花镜》的书说:“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人们从梧桐树一片树叶凋落的细微迹象,便已知道秋天来了。这样察物知时、以小明大、以细微推发展的思想方法,是我们应该要学习的。

下课后,我立刻跑到梧桐下,踩着黄澄澄的地毯,去捡那“知岁时”的叶片来仔细观看,准备收藏做为书签。

周围有好多男生在玩“斗树叶梗”游戏,他们挑选硕大厚实的落叶,撕掉叶面,留下韧性好的叶梗,相互交叉勾牢,用力拉扯,以不断者为胜。这种以人的拉力和叶梗的受拉力的强弱来决定输赢的游戏,既要斗劲又要斗智,男生们玩得满面通红、额头冒汗,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在大批枯黄的叶子飘落时,隐藏在树叶下面的梧桐子成熟了,它们长在一枚枚如同小勺子的蓇荚边沿上。此时,男生们手中的弹弓不再以麻雀作靶子,他们瞄准树上的梧桐子,将一颗颗小石子“子弹”嗖嗖地射出,“中弹”的小勺子打着旋儿飘落到地上,让女生去捡拾。梧桐子形似圆圆的小豌豆,倒入锅里、放点细盐哗哗地炒,香脆可口。

寒风呼啸,冬天来了,梧桐树梢残留的少许叶子都被掠得一干二净,光秃秃的枝干依然顽强地挺立着。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因为主根向下生长,侧根向周围生长,生长的范围大致与树冠相当,它们在起内在的滋养和支撑作用,“你们学习就是要有这种树根精神,不露峥嵘,不畏艰难,踏踏实实地把基础打得牢固一些。”

于是,我们懂得了基础的重要性,加倍努力学习。课间和课后,也不畏畏缩缩躲在室内,照样到梧桐树周围活动。

我们打雪仗、玩捉迷藏、玩老鹰抓小鸡、玩官兵捉强盗,在追逐过程中,逃跑的一方只要一脚踏上裸露出地表的梧桐树根,就算躲到了安全的地方,追者不得再捉他了。树根的作用和地位,被我们高度重视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梧桐树始终默默无闻地发芽、抽枝、开花、结果、落叶,经受风雨、骄阳、霜雪、冰冻的各种洗礼,把一年四季瑰异奇妙的变化和最美丽的景象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在六年的青涩时光里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慷慨赐予,既放松身心读书学习,又锻炼了身体,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学毕业时,班主任老师给我们的临别赠言,千言万语归结起来是一句:“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她解释说,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说的是“在万里之遥的丹山路上,梧桐花覆盖原野,花丛中传来一阵阵小凤凰的鸣声,这鸣声比老凤凰更为清丽悦耳”,“希望你们离校后继续努力,像雏凤那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我不敢以“雏凤”自命,我以为自己是一只上不了梧桐树的笨鸟,不过在梧桐树下雀跃了六年,度过了五彩缤纷的童年,受益匪浅,今后哪怕路途曲折遥远,笨鸟先飞,总可以飞到目的地吧!

猜你喜欢

子儿梧桐树梧桐
吃水果,不许吐子儿
雨中的梧桐树
梧桐花开
梧桐树下
榨汁前,果蔬子儿都应去掉吗?
梧桐深处凤未归
苹果子儿有毒吗
梧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