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研究

2018-12-21李忠端

世纪桥 2018年8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新时代创新

李忠端

【摘 要】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渴求呈爆炸式增长,高校教育学术型人才转变为推动社会发展,适应社会生活为主的社会型人才的“空间站”,国家对其的重视程度不亚于任何一项超级工程,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更是尤为重要。只有突破原有的一些教育体制,贯彻落实创新发展教育理念,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加强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中谱写属于自己的华美篇章。

【关键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8-0089-02

新时代引领新使命,长久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树立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引导其实践活动,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是在科教兴国大背景下的主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成才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我们如何在和谐与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下,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些困难,抓住中心问题,对症下药,从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角度来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本文将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一些问题,如何将创新思维和新时代理念融入到高校思想中,来完善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正确价值观的塑造。

一、 当代高校思想道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进一步深化,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念开始发生改变,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大学生们更加追求个性,注重各种社会关系的处理,做事的目的性开始变强,以至于他们越来越缺少集体意识,缺少责任感和安全感,害怕失败,害怕付出,丢失了人的本性,道德素质有所降低,价值观念有所扭曲,这是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形式单一的挑战,更是对更优质且富有时代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呼唤。

(一)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抽象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许多著名的社会主义理论和一些社会道德,传统文化中提炼出来的理论精华,这些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理解不够透彻,这是导致大学生不愿学,被动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当代大学生在信息时代下成长,享受大数据时代给他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社会安定,他们虽然可以在学习中通读古今,学会珍惜如今不同于之前的安定生活,对曾经为革命努力,以此作为终身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科研人员抱有无限的敬仰之情。但是,由于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比较抽象,缺乏生动的现实案例,大学生不能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所指深意,导致他们掌握理论知识的表面化、片面化。这种状况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很难扎根于学生思维深处,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单一化

多年来,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工作者的不懈追求和探索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思想获得了空前解放,教学方法推陈出新,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但是,相对于学生的求知需求而言,教学方法依然存在不能与学生思维匹配的尴尬局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当前,高校的各类课堂都在强调互动式教学,要求提高师生的互动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来讲课。但是,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互动还基本停留在简单的问答交流上,或者仅限于照着课件读这样一种尴尬局面,缺乏生动的内在活力因子,影响思想政治知识的传授。

(三) 新媒体技术使用手段滞后化

虽然伴随着高科技技术不断发展,部分教师采用PPT的形式进行教学,但是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仍然以讲授为主,新媒体技术运用过少,技术手法单一,这样的教学条件下,导致教学生动性不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 高校思想政治的创新性突破

我们要从教育大局的方向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借鉴其他教育的成功之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针对现有问题,对症下药,突破桎梏。

(一)理论深度创新

随着十九大的召开,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深度,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加入到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突破原有的理论上束缚,不仅要在课堂中渗透,而且要在学生生活中渗透,提高学生的党性修养和思想觉悟。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深度,深化大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猛发展和在国际格局的影响越来越大,许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认为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他们的发展和理念构成了挑战、冲突和威胁,通过不同手段加强了对我国的文化渗透,这其中最难以发现的方式就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对我国青少年尤其是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观念的改造。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深度,不仅能为身处诱惑之中的大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还能增强当大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做一名真正对社会有用的大学生。

(二)方法制度创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突破除了从理论深度入手外,更应该注重方法论的突破,来改变其空、虚、大的现状,完善高校思想教育模式,培养一代具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重点的时代精神先进大学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创新课堂模式,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模式的创新应该以辩证批判的思维去继承之前的教育模式,推陈出新,从接受教育的主体的成长需要来看,大学思想政治课堂的内容应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思想和实际行动,通过一些最新的实际案例分析来巩固思想教育成果,引导主流思想。从对教育内容的不断延伸方面来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的基础上,突出社会主义道德、网络道德、公共道德、传统文化的渗透。从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来看,使课堂生动化,突破“无人听,无人讲”的尴尬局面和鸦雀无声的课堂现状,激活学生活力,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一些更加创新的方法来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甚至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谈谈思想政治教育,体会其重要性。二是提高实践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应该多带学生走出课堂,运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高品质的道德修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是为了完善大学生的人生发展,满足社会稳定进步而開设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成功,不落实的话,实际上会让大学生在社会中事倍功半,处处碰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想要生动的开展,可以借助大学生群体自身的智慧,采取他们认为合理的方式进行,把教育过程变为互动学习会、经验交流会、主题演讲会等。让大学生在喜闻乐见的状态下潜移默化掌握知识,受到教育。只要有好的思路引领,必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运用好这把双刃剑,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运用新技术丰富新课堂,通过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真正用处,以此增强抵御诱惑的能力,端正价值观,塑造符合时代发展,能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传播正能量的高品质大学生。

三、结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战略部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世界飞速发展,合作越来越强的背景下,全球思想文化互相碰撞,我国高校仍是西方意识形态冲击大学生思想的重要阵地。如何使当代大学生能坚持正确的道德信念,镇守住这一思想阵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华真正列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直接关系到能否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忠桥.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J], 理论前沿,2000,(19).

[2]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张耀灿,郑永廷,刘书林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黄群.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有效模式 的创新[J].科学与财富.2016,(10).

[责任编辑:马雅兰]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新时代创新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