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压紧夯实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责任

2018-12-21陈自龙

世纪桥 2018年8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新时代

陈自龙

【摘 要】意识形态工作关乎旗帜与道路,政治安全与政权安全。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需从坚持问题导向、构建“三权”体系、形成大的格局、完善倒逼机制、营造文化环境、加强改革创新等方面压紧夯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提升工作实效。

【关键词】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责任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8-0071-02

作为上层建筑的核心和灵魂,意识形态工作历来受到党的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取得巨大历史成就,中华民族之所以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关键原因之一是做好了意识形态工作。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和大调整时期,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崛起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将意识形工作作为党的一项全局性工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必须进一步压紧夯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提升工作实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夯好基、打好坝。

一、坚持意识形态工作问题导向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工作的指南针。一要坚持西方思想文化渗透的问题导向。西方敌对势力从未放松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中国的快速崛起,国内外的各种杂音和不协调动作逐渐增多,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度深面广、复杂隐蔽和激烈严峻。苏联解体的原因很多,最关键的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失败,致使人们信仰和信念发生了改变。必须深刻认识到新时代意识形态斗争呈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以更强的政治担当和政治智慧应对、化解。二要坚持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问题导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性和人民性内在统一,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和利益要求是党的最大政治,是党所坚持的意识形态取信于民的最基本条件。必须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有效解决社会矛盾,满足人民需求,凝聚民心,夯实意识形态工作的群众基础。三要坚持意识形工作短板问题导向。全党、各部门、各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均存在或多或少、这样那样的问题,必须建台账、列清单、明责任、作计划,以积极作为的心态、自我革命的魄力和久久为功的精神解决问题,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出亮点、出效益。

二、构建意识形态工作“三权”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1](P.105)这为压紧夯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提供了根本遵循。领导权是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权力,关乎旗帜与道路、政治安全与政权安全。抓牢领导权的前提是使人民对党的意识形态话语的“科学性”与意识形态领导的“合法性”高度认同。党要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用马克思主义引领时代、引领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把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最强看家本领,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最大政治任务,使意识形态工作从口上、纸上放到心上、落到地上、抓在手上,种好“责任田”。管理权是党对意识形态领域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和科学管理的权力。抓牢管理权,要管好队伍,让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行家里手走上领导岗位,确保意识形态管理权在人民手上;要管好知识分子,坚持“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充分发挥其在强化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和生力军作用;要管好阵地,坚持党媒姓党和党校姓党,走好线上、线下群众路线,加强各种宣传阵地建设,构建理性客观、健康向上的舆论生态。话语权是党的话语影响力和控制力,以及引领舆论导向的能力和权力。抓牢话语权,要构建科学的意识形态价值体系,增强意识形態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要推动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大众化发展,优化话语内容,实现话语理论性与现实性、生活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统一;要研究和掌握话语传播规律,构筑丰富话语平台,创新有效话语机制,增强话语传播实效。“三权”中,领导权是前提,管理权是保障,话语权是关键,三者内在统一,互为关联,缺一不可。必须运用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的方法,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谋划,推进“三权”体系建设,夯实意识形态工作根基。

三、形成意识形态工作大的格局

格局决定布局,布局决定结局。一方面,要形成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组织大格局。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不能是宣传部门一家的事,所有部门对意识形态工作均负有重要责任。要下好一盘棋,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共同参与的意识形态工作大格局,最大程度上汇聚意识形态工作合力。各部门要将意识形态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对各领域意识形态工作全覆盖。另一方面,要形成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教育大格局。坚持对外“引导和反击相结合”与对内“引导与疏导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强化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对外要发出中国声音,宣传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和中国思想,引导国际舆论客观、正向发展,强力回击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误读、偏见和抹黑。对内要坚持“一元主导”与“多元共存”的工作思想,提升党在社会思潮多样化与价值观念多元化形势下,对人民利益协调整合的能力和对多元价值观念疏导教育的能力,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力,“有效地把大量的、分散的利益要求凝聚为系统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识”[2](P.300)。

四、完善意识形态工作倒逼机制

长期以来,意识形态工作之所以“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没有形成完善的倒逼机制是主要原因之一。倒逼机制能够明确工作目标、激发工作动力和提高工作实效。近年来,党中央先后出台了《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文件,从各方面对党员划出了意识形态红线,形成了良好的“倒逼”效应。各地党委应根据中央精神和地方实际,进一步细化制度,形成系统的、符合地方实际的意识形态工作倒逼机制。一要建立意识形态工作提醒制度。对意识形态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及时处理。二要建立意识形态工作督查制度。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督查督办,督促党委(党组)落实主体责任,书记落实第一责任,分管领导落实直接责任,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三要建立意识形态工作问责制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的问责要求,本着“严管厚爱、治病救人、惩前毖后”的问责精神,对意识形态工作不力的组织和干部严厉问责,强化党员干部担当精神,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地生根。

五、营造意识形态工作文化环境

文化是意识形态形成和发展的前提与路径。文化输出一直是西方对意识形态进行引导、控制与渗透的主要路径。西方凭借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通过各种信息媒介不断向我国输出各种文化产品,推行文化霸权主义,传播其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我党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和大发展,但面对西方强势的文化攻势,在文化传播、输出与影响等方面,我国尚处于弱势。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建设文化强国,营造浓厚的意识形态文化环境,是党和国家的基本方略。一方面,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精神品格和道德价值,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竞争力和文明程度。中华民族正处于距离伟大复兴最接近的时期,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这是党的时代任务,是全体党员的工作责任。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文艺作品是意识形态的载体和传播途径。大力推动意识形态文艺创作,通过丰富多彩的文艺作品和文化活动表达党和人民心声,引导人民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六、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改革创新

在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面前,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迫切需要创新,提高实效性。一要创新工作理念。应深刻认识到,当前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滞后于时代发展和国家发展的需要,与社会主义改革发展大局尚未完全配套。要树立“全方位推进”的工作理念,全体动员、全线出击,汇聚意识形态工作的强大合力,在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各个环节全方位推进意识形态工作。二要创新工作模式。由于世情、国情和党情的需要,党传统的意识形态工作模式主要依靠政治的强制力推行,比如标语口号、会议动员、群众运动等。传统的说教式、公式化工作模式中,文化内涵相对缺乏,人文精神相对缺失,语言比较单调乏味。要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模式,增强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增强意识形态文化本身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变“要我听、要我学和要我做”为“我要听、我要学和我要做”。三要创新工作方法。在具体工作中,要善于运用意识形态工作艺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艺术、生动鲜活的表演艺术和清新朴实的教育艺术,潜移默化地影響和引导人民的思想观念;要善于运用先进技术,瞄准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建立意识形态工作移动化平台,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和解释力;要善于抓住关键领域和关键人群,找准工作突破口和着力点,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以小成效解决大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2]李建华.多元文化时代的价值引领[M].北京:人民出 版社,2012.

[责任编辑:马雅兰]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新时代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