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018-12-21黄学延
黄学延
核心素养三大要素涵盖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六个表现要素。核心素养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契合了素质教育理念,明确了现阶段教育工作的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方针。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有必要在核心素养指导下,展开生活化数学教学,遵循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让教育基于学生认知水平、契合生活实际、展开生活应用,实施实实在在的教育,关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生活化学习内容,奠定文化基础
(一)学习生活知识,丰富人文底蕴
生活化的学习素材,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如由生活中的抓阄、转盘、抽奖问题,延伸出数学中的“可能性”知识,与“可能性”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生活话题,猜想分析,必然能激发学生好奇心。“抓阄中,每个人抓后放回,抓中的概率分别是多少?”“无放回的抓阄公平吗?每个人抓到的可能性又是多少呢?”结合数学的“可能性”知识,运用数学分析生活现象和话题,激活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8吨煤 ,有运载量为2吨和3吨的车各一辆,请问合适的派车方案为?(恰好运完8吨煤)”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增加了学生的人文底蕴。
(二)展开生活辨析,培养科学精神
教师应该多创造一些机会,契合学生生活实际,在具体的生活内容下,抽象出数学问题,让学生辩证性的分析与合作探究,发现问题的解决角度,从不同角度思考与解决问题,能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如上段的派车问题,是“测量:解决问题”中的生活化问题。教师可以依托生活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生活知识与生活问题的解决方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辩证分析方法。
二、生活化学习环境,促进自主发展
(一)鼓励生活探究,促进学会学习
数学新课标指出,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经历学习过程,提倡合作学、探究学模式。如“圆柱体表面积”学习时,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探究。教师布置任务:“在生活中寻找圆柱体素材,借助工具展开圆柱体,分析圆柱体表面由哪些图形组成。”任务导向下,学生参与合作探究、动手实践。寻找到圆柱体的饼干盒、薯片盒、萝卜(片段)等。选取工具剪切出来再观察,发现其侧面是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带着学习成果进课堂,教师再引导学生反思与总结,得出“沿着垂直于底面的方向剪切得出长方体,长方体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圆的周长”。结合合作探究,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了圆柱体表面积的规律,发展了学会学习核心素养。
(二)营造生活氛围,引导健康生活
数学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活道理,是生活经验的总结。为引导学生健康生活,需要营造生活化学习氛围,拓展数学内容,挖掘德育内容。如“认识时间”学习时,教师鼓励学生自制“作息时间表”,让学生将生活作息与数学结合起来,展开数学学习。学生在生活氛围下,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设计并制定了“作息时间表”。小组内成员互相交换讨论。
三、生活化实践创新,关注社会参与
(一)關注实际生活,发展责任担当
“生活即教育”理念下,实施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责任担当核心素养。将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运用学生关注的生活性话题,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实践创新,促进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责任担当。如“统计”知识学习时,可以组织综合性学习活动“水资源的浪费情况统计”“家庭一周开支情况统计”“家庭塑料袋使用情况统计”等。
(二)解决生活问题,展开实践创新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于生活实践中,有助于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促进学生实践创新。如探讨“鸡兔同笼”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模型,运用模型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不仅发展了学生模型素养,也提升了学生实践创新核心素养。采取画图法、列表法或抽象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两个事物间存在相同点和异同点,有两个已知量,即可建立鸡兔同笼模型”。拓展到“大船小船问题”,运用模型思想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实践创新中学生核心素养得到高效提升。
基于生活化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基于“生活即教育”理念,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为改造生活而学,深入生活实际学习、探索和实践。引入生活化模式,需要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深入生活学习的机会和时间,拓展学习范围与形式,创新作业形式,鼓励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实践创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责任编辑 徐国坚